d.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采用了拟人的手法。
高一语文反馈练习答案
沁园春•长沙
一、1.c 2.c 3.c 4.d
二、(一)1.满江 秋天 2.看
3.山、林、江、舸、鹰、鱼 4.万类霜天竞自由
(二)1.失意、恼恨 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
2.升沉 盛哀
3.博大的胸怀和革命的凌云壮志。
(三)1.汉代封建统治者设置的一种高级爵位 大军阀、大官僚
2.视……为粪土 名词的意动用法
3.回忆当年的战斗生活
(四)1.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阻止
2.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五)1.a 2.d
(六)1.a.写美景,抒豪情 上半阕都以写景为主,即景抒情,下半阕以叙事议论为主,抒发豪情壮志。
b.运用对比手法,使描绘的形象更加鲜明。如“万户侯”与“同学少年”的对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与“风流人物”的对比。
c.语言极富表现力
2.同:写壮景写得雄奇伟丽,异:北国、湖南/冬景 秋景
3.甲诗以设问句结尾,对上阕“谁主沉浮”的提问作了巧妙的回答,即主宰国家未来命运的将是我们“同学”。
乙诗通过对历代“豪杰”的否定,直接提出真正的英雄人物是无产阶级。当然“今朝”的“风流人物”,我们也可以当是毛泽东的自况。
(七)1.一块像鹰一样想飞的山岩,用意是为了抒发作者追求自由的强烈愿望。新课标第一网
2.比喻拟人。作用:使山岩的形象更具体,突出其勇敢、倔强的形与神。
3.用神女峰那颗早已是石头的心来反衬山岩那刚毅不屈的灵魂。
4.真正的自由必须挣脱传统的勇毅与刚强去实现,而为此将付出巨大的牺牲。
5.c
(八)1.略 2.相思、离别
【《相信未来》参考答案】
一、
1.被蛛网查封的炉台、紫葡萄化为露水、鲜花在别人怀中。这些意象蕴涵了那个时代青年人的失望与悲哀,凄凉与迷惘。
2.相信年轻的生命经过无数次的迷途、探索、失败,一定会正视残酷的现实,克服困难,创造出新的生命。
3.(1)反复咏唱,一唱三叹,以热情与执着去面对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突出强调;“相信未来”,相信未来客观公正的评定,相信未来的美好,相信理想一定能实现。
(2)反复咏唱 “相信未来”,一唱三叹,不断强化坚定的信念,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具有崇高的悲剧感。
4.b(a诗言志,诗中的“我”是抒情主体——作者本人;c“她”指未来觉醒的人们;d不符合文意)
5.c(用“孩子的笔体”并非说明作者年轻、幼稚,而是突出“我”相信未来信念的纯净、执着、神圣而又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