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节选)探究式教案

2018-11-02
③屈原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在楚怀王时期,他担任过左徒和三闾大夫两项官职。三闾大夫掌管五族三姓(屈、昭、景)之事,屈原在这个职位上曾努力栽培王族子弟,希望他们成为优秀人才,为国效力,当他任职左徒时,更受到楚怀王的重用,“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候,王甚任之”。所以屈原很想利用这些条件来实现他的远大政治理想,既首先使楚国富强壮大起来。于是,他“导夫先路”又“忽奔走以先后”,勇于担当起振兴楚国的重任。④诗人面对着的楚国现实是:楚王的昏庸,“党人”的“偷乐”,“民生之多艰”,使楚国陷于“路幽昧以险隘”的危境。“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在腐朽的贵族统治集团的打击排挤下,诗人遭谗见废。正由于此,导致了诗人“美政”理想的幻灭。这不只是个人的悲剧,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当时的楚国,不能顺应历史洪流前进以致必然崩溃的命运。内容梳理:1:自叙自己的出身之高贵、生日之奇异。2:写自己是承受上天托任而来到人间的,再次表明自己的责任。3:表明自己注重拥有美好的才能。4:前句表达诗人时不我待的心情,后者表达诗人好修为常、守正不移的德操。5:本节写时日流逝,而国君来日无多。其中蕴含着诗人的焦虑感。6:讽劝怀王任用忠贞贤能之士,以图富国强兵。末一句表现自己积极辅佐怀王的态度。7:劝导怀王应以古代先贤为榜样。8:讽谏怀王要遵循三后公正无私、广纳贤才之道,来求取中正之路,并用桀、纣作比来指出走捷径将寸步难行。9:揭示结党营私的群小只顾贪图个人享乐,不能为国家前途着想,国家将会因此而倾覆,透出作者的忧虑。10:前忧劳于怀王朝廷内外,以使怀王步趋先王之德政,后两句写自己“忠而被谤”的痛恨。11、12:表明自己的耿耿忠心。虽知忠言直谏,必招祸患,但仍坚持自己理想,为君王着想。全文思路1-2节:抒写自己高贵的出身,奇异的生日,以及赐予的美名。3-5节:写自己的品德、才能、理想。6-12节:写君王昏庸,群邪蔽贤,壮怀难伸(1)作者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明确:高尚情操、纯洁德行、忠君爱国、嫉恶如仇、失意忧伤。节选部分,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2)在你的想像中,屈原有怎样的外貌,怎样的风度?(可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然后再用课文中的诗句来说) 明确:“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诗人身披香草用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质,诗歌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始,诗人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他自豪地说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贵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记叙自己降生在一个祥瑞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被卦兆赐命以美好的名字,又强调自己禀赋卓异不凡。在此基础上,诗人进一步叙述自己及时修身,培养高尚的品德,锻炼出众的才干,迫切地希望献身君国,令楚国振兴,使楚王成为“三后”和“尧舜” 一样的圣明君主。总之,诗人自我的形象,代表着美好和正义的一方,作者相信他的理想和主张,能够把楚国引向康庄大道。

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