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节选)探究式教案
2018-11-02
(3)《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物”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叫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抒难抒之情。请找出相关的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这些比喻来表达政治理想的?明确: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用荃草比喻现实中的君王,用众芳,椒、桂、蕙、比喻群贤,用黄昏期而中道变卦比喻君王失信。(4)“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这种移情的技法就如余光中先生在《乡愁》这首诗中所运用的,“乡愁”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等就是移情的写法,“花溅泪”“鸟惊心”也是移情的写法。诗歌中的移情入物,托物言情的方法: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隐居田园,清淡朴素,不感寂寞)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概括追忆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唐朝杜甫这两句诗借用对柳絮与桃花的描写,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及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痛苦和愁闷)(5)诗歌除了使用比喻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感外,还使用了什么手法?请举例说明。明确:还使用对比手法,如:古代圣明君王举用群贤“遵道而得路”,古代昏庸君王狂乱不羁“路幽昧以险隘”——告诫楚王要任人唯贤。如今“党人”贪图个人享乐,己为国为民不惜身遭灾祸——表达自己九死不悔,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6)《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明确:他血统高贵,器宇不凡:(第1、2小节) 他身披花草,美丽华彩:(第3小节)他勤勉修行,自强不息:(第4、5、6小节) 他赤胆忠心,胸怀炽烈:(第7、8、11、12)他疾恶如仇,鄙视群小:(第9小节) 他执著理想,不惧安危:(第9小节)六.深入讨论(1)谈谈你对《离骚》艺术特色的理解。①浪漫主义手法的巧妙运用。“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本文中浪漫主义有两方面表现:一是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一是奇异的比兴和象征。联想和想象几乎贯穿全文,作者借助自然和社会中的一系列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如扈江离与辟芷、纫秩兰为佩表明自己的志行高洁;以朝搴栏,夕揽宿莽比喻勤勤恳恳地培养才德。比兴和象征的运用也是俯拾即是。文章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品德、意识和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②汲取散文的笔法,行文灵活多变。句式以六言为主、加上对偶修辞,使整首诗整齐而节奏鲜明。如诗中的“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等句,句式整齐.情文并茂。屈原对南方民歌的吸取和发展,在诗中大量锤炼的对偶句,是对诗歌语言发展的重大贡献,对后来的诗赋词曲等各种文学样式的语言运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