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四首教案
2018-03-27“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回想刘裕当年金戈铁马,驰骋中原,所向披靡,真是气吞山河,势猛如虎 ! 作者在这里歌颂刘裕,既是对刘裕业绩的向往,对自己报国壮志的一种含蓄表达,也是对英雄难再的不满和无奈。当年刘裕就是在京口起事而成大业,现在自己正好也在京口镇守,天时地利,皆为我备,挥师北伐,光复中原,正当其时,但现实与愿望却相距甚远。
下阕借古讽今,表达自己不被重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几句写历史典故:宋文帝刘义隆 ( 刘裕子 ) 元嘉年间,派王玄谟出兵北伐,也想学汉代名将霍去病追击匈奴封山而还,但由于准备不足,草草出兵,结果大败而归,北魏大将乘胜追击,兵临宋都建安,宋文帝君臣恐惧,登烽火楼北望,对北伐表示忏悔。辛弃疾借这个故事警告轻举妄动,企图草率北伐的宰相韩侂胄。但此时的韩侂胄急于提高自己的威信,巩固自己的地位,又妒贤嫉能,对辛弃疾的警告置若罔闻,在辛弃疾离开京口的第二年,便草草出兵,结果一败涂地。事实证明辛弃疾并非杞人忧天。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这几句由今忆昔,感慨岁月流逝,壮志未酬。绍兴三十二年 (1162) 辛弃疾南归,至京口任上写此词,已经四十三年。当年扬州以北地区的抗金斗争如火如荼,烽火弥漫,至今仍历历在目,但由于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使自己空有一腔热血,几十年来报国无门。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这三句是从上文追忆往事回到眼前现实,令人惊心:侵略者在我们的国土上修庙祭神,香火缭绕,神鸦飞舞,社鼓阵阵,好不热闹 ! 这里既有山河非我的感慨,也有对统治者不图北伐,置沦陷的国土、人民于不顾的不满。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词最后以廉颇自比,说自己虽然老了,但为国效力之心、抗敌复国之志不衰。然而统治者不思进取,朝廷权奸当道,又有谁来过问自己,器重忠勇爱国之士呢 ? 作者的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3) 精华鉴赏。
①这首词作于辛弃疾的晚年,其时词人已经 66 岁高龄。它反映出作者对国事无能为力、忧心如焚的情绪,词中激昂之言少,沉郁之言多,因而风格显得抑郁低沉。
②词作借咏史而言现实,故词中用典故较多。前人对此有所批评,认为作品有“掉书袋”的嫌疑。其实本词用典,能与主题紧密结合,虽多而不滥,灵脱自如,增加了作品的内涵,故用典还算贴切。
③全篇借古言今,亦史亦论,在结构上有事事相连、环环相扣的特点。
2 ,习题解说。
(1) 第一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通过背诵学习古典诗词。
(2) 第二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让学生比较具体地了解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基本特征及其差异,从而对古代词的两大流派有初步的认识。
参考答案:豪放词以阳刚之美为审美特征,写景抒情视野开阔,气象恢弘雄放。如苏轼的《念奴娇》 ( 大江东去 ) 、辛弃疾的《永遇乐》 ( 千古江山 ) 叙写的景物从大处着笔,不是具体描摹景物的形状、外在特征,而是着眼于它的神韵和气象,显得大气磅礴,声势雄壮;抒情慷慨激昂,直抒胸臆,一泻千里。婉约词以阴柔之美为审美特征,写景抒情细腻委婉。如柳永 ( 雨霖铃》 ( 寒蝉凄切 ) 、李清照《声声慢》 ( 寻寻觅觅 ) 对景物的描写都比较具体细腻,生动柔美,以景衬情,融情人景,情景交融;情感的抒发含蓄婉转,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