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四首教案
2018-03-27“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寒秋季节,想借酒御寒、消愁,但是,几杯薄酒,如何抵挡那强劲的秋风冷雨呢 ! 这表明主人公在主观上想抵御客观环境的伤害,想排除心中的忧愁,但势单力薄,力不从心,只好忍受着恶劣气候的蹂躏。在哀愁中,又有几分无奈。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正在伤心的时候,一群南飞的大雁闯进了她的视野。作者以北人流寓南方,大雁也从北方来,从沦陷的家乡飞来,所以说“旧时相识”。但更深的一层含义是,当年丈夫数度任职在外,夫妻俩常常鸿雁传书,互表情意,正所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 这些雁儿,不就是当年给她夫妻俩捎书寄信的吗 ! 然而,旧时相识的大雁飞来了,家乡的音信却不可复得,特别是“寄锦书”的那人,也不能再见了。国破家亡之悲,亡夫之痛,如潮涌来,悲苦之情,到了极点。
下阕紧承上文,从眼前景物着眼,进一步抒写她处境寂寞,内心痛苦。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是写菊花凋谢零落的情景。地上一丛丛的菊花,都已枯萎憔悴,还有谁会摘取呢 ! “黄花”既是眼前景物,也是词人自喻。看到这些曾经盛开过、如今憔悴无人怜惜的菊花,她想到了自己。这里通过无人惜花的叙写,表达了词人自叹自怜的悲愁情感。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两句写时日难熬。自己孤单单地坐在窗前,怎么挨得到天黑呢 ! “守着窗儿”是无所事事,内心空虚; “独自”是说孤苦冷清;“怎生得黑”表明在这种情况下,熬到天黑都不容易,由此可见无聊寂寞到什么程度。在这里,还有一层意思没有明说:即使熬到了天黑,那漫漫长夜又如何挨过呢 ? 这两句用语平易,但意味深长。彭孙柔遹《金粟词话》云:“李易安……‘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皆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词意并工,闺情绝调。”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两句与上阕的“晚来风急”相呼应,暗用白居易“秋雨梧桐叶落时” ( 《长恨歌》 ) 诗意。黄昏时分,沥沥秋雨夹着秋风洒在梧桐叶上,却点点滴滴在诗人的心头。 “细雨”的“点点滴滴”,正是在极其寂静的环境中“守着窗儿”才听得到,对于一个伤心孤寂的人来说,与其说是用耳朵听这种微弱凄凉的声音,还不如说是用心灵来感受。对秋风秋雨的描述,都寓着主人公的情怀,更突出了一个“愁”字。
秋雨“点点滴滴”,何时是尽头呢 ? 难道就这样到天黑,甚至天黑以后,还一直这样滴下去吗 ? 这就逼出了结句: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种情况,一个“愁”字怎能概括得了 ? “这次第”是宋代口语,犹言“这种情况”、 “这般光景”,指前文的一连串情况。全词的文意,都归结在“愁”字上面,结句却说“怎一个愁字了得”,结得非常自然,也非常巧妙,既概括了文意,点明题旨,最后千言万语又正是在这个“愁”字上刹住,现得突兀,给人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
(3) 精华鉴赏。
①本词是李清照后期最著名的代表作,在艺术上有很高成就。开头连下七组叠字,声情并茂,堪称创举。十四字分三层意思:第一层写外在动作,第二层写所处环境气氛,第三层写内心感受。这样的开头,把诗人哀愁忧伤、惆怅迷惘的内心感受和凄清寂寞的外在环境融为一体,真切地反映了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给全词定了基调,而且铿锵有力,如珠走玉盘。真是别出心裁,出奇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