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必修一

2017-08-02


   ⑵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用反复手法和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复句,指出“沉默”的两条出路:“爆发”或“灭亡”。这里既有对反动派的警告,也有对世人的呼唤、激励和鼓动,只有斗争才有希望。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依稀”,模模糊糊。“微茫”:隐约,不清晰。更,副词,更加。这个并列复句,十分恰当地评价了“三·一八”死难烈士对于将来的意义。暂时还未站起来斗争的人,会从中国女子的英勇斗争、互相救助的壮烈事件中看到一些改变黑暗现实的希望;真正的革命志士,将越来越多,先驱者的壮烈精神将激励、鼓舞他们,更加奋勇前进。这是从烈士死难对于将来影响的角度高度评价意义的,具有激励革命者奋然前行的巨大作用,充满感奋之情。

  2、反复:

    为强调某些内容,或表达强烈、缠绵的思想感情,或突出某一种精神,可以使同一词语、句子或整段文字多次重复出现。

    如:本文前后五次写到刘和珍“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反复写她“微笑”“温和”,作用有二。一是写出刘和珍对同志对师友和蔼可亲的温柔善良的性格;二是反衬杀人者的凶残下劣本质和反动文人的寡廉鲜耻。

  3、反语:

    用反语来讽刺揭露敌人的罪行,这是鲁迅先生常用的一种战斗方法。

    (引导学生回忆)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其中“文明人”“伟绩”“武功”都是明显的反语;“惊心动魄的伟大”,是对三个女子的大无畏精神的高度赞扬,同时也是对敌人杀人罪行的极大讽刺。

    综观全句,其主要意思是讽刺揭露段祺瑞执政府“三·一八”大屠杀的野蛮残暴,使历史上“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和“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都相形逊色。

  5、对偶和排比:

    对偶是指结构相同或字数相等的语句,用严密的结构,精练的文字,和谐的音节,互相映衬,给人以凝炼、缜密之感。

    如:“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在概括“三·一八”惨案时(课文第七部分),用的是排比句,“一是”揭露当局者的凶残,“一是”痛斥流言家之下劣,“一是”赞扬烈士精神之高贵。语句简练、整齐,气势贯通,概括力强。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