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必修一

2017-08-02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

     ……

   ⑷ 读课文第六、七部分:

     第六部分:用“煤”作比喻和引用陶渊明诗句,评述革命青年死难的意义。

     第七部分:总结全文,概括了作者对惨案的看法,论述了烈士殉难的深远影响,鼓舞人们前进。

     作者以“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作结,与文章开头“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相呼应。这结句,既是作者悲愤感情的真切流露,又点明题目,使文章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4、小结本文结构特点:

    全文七个部分,既独立成段,又上下紧密贯通,首尾呼应,脉络清楚,有力地表现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主旨。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二部分。
 
  2、思考文中警句、关键句子的含义。

第二教时

一、抽查背诵情况


二、讨论分析灵活而多变化的语言特色

  鲁迅是伟大的语言大师。本文运用灵活而多变化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思想感情。特别是遣词造句,精确得当,警句及多种修辞手法的出色运用,使文章波澜起伏,准确地表达了既真挚又复杂的感情。(试让学生先讨论,然后教师投影:警句及使用反复、反语、对偶、引用、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句子)

  1、警句:

    这是一种言简意赅、富有深刻哲理性的语句。

   ⑴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直面”,直接面对。“正视”,正面看(用严肃认真态度对待),不躲避。“哀痛者”,为……感到哀痛的人。“幸福者”,为……感到幸福的人。叠用“敢于”,强调了猛士的勇敢精神,同时自然流露出赞颂之情;用“怎样”表明了猛士的“哀痛”“幸福”的程度,这也是对猛士的革命幸福观的赞颂。这两句话连起来的意思是:真正的革命斗士,能够面对黑暗现实,不惧怕反动派的血腥屠杀。他们为民族的衰亡、社会的黑暗、人民的痛苦而担忧,他们是痛苦的,所以说是“哀痛者”;他们又不怕牺牲,勇敢战斗,他们把能为人民而死当作最大的幸福,所以又说是“幸福者”。这两句话是对包括死难烈士在内的革命志士的热情讴歌。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