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情结》教案
2017-05-173、除了第三段所描写的少年离家的情况,现代的人们离开家乡还有一种情形:
报效祖国——热情——举了哪些例子(由学生在文中找答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感情基调逐步上扬(思恋故乡——爱国之情)
【教师小结】乡土情结每个人都会有,但它往往在远离故乡时表现得更为强烈。文章以大量的古诗词入手,一方面表现乡土情结的久远,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古诗词的引用与诠释,写出了乡土情结的内涵和表现。然而乡土情结并不止于此,作者还把乡土情结上升到爱国情怀的高度,完成了主题的升华。柯灵是怀着深厚的感情写这篇文章的,作为一位世纪文化老人,早年辗转各地,饱受战争和灾难的离乱之苦,因此,对家园之思有特别的体会,再加上香港回归这一特殊的背景,作者从家到国展开联想就十分自然了。无论是否离家,也许我们的心灵深处都早已刻下了一块乡土的烙印。
五、布置作业:
1、运用积累的思乡诗句,想象补充。
(1)李白东游淮扬,生了一场大病,身寄客舍,备感凄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王安石罢官返乡途中,触景生情,写下羁旅愁思:“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武元衡《春兴》:“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梦境原虚幻,情真幻亦作真。
(4)逢年过节,形单影只,孤寂悲凉之情油然而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补充阅读相关史料。
(1)屈原: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被楚怀王的疏远,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
(2)贾谊:年少重用(20多岁担任中大夫)受王侯重臣嫉才诽谤,讲他的坏话,汉文帝便渐渐地疏远他,让他离开京城,去长沙做长沙王的太傅(老师)。贾谊横遭贬斥,十分委屈,瞻念前途,一片茫然。路过湘江时,他触景生情,由楚国大夫屈原的受谗放逐联想到自己的不幸遭遇,写了一篇有名的《吊屈原赋》,以寄托自己的悲愤。
(3)张俭:张俭不畏权势,毅然投书朝廷,揭发宦官侯览侵吞民田,暴虐不法的罪行,侯览诬称张俭等人聚众造反,图谋社稷,汉灵帝不予明察,下诏捉拿“党人”,这就是东汉末年的第二次“党锢”之祸。作为“党魁”的张俭闻讯潜逃。
后人传播甚广的谭嗣同"狱中题壁诗",即:
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张俭"一典出自《后汉书•张俭传》:张俭获罪,亡命而逃,于是他的亲友们受到了株连 ,有十几个人被杀。谭嗣同此意是:谭嗣同不愿像张俭那样只顾逃命而连累别人。
(4)韩愈:生性梗直,屡屡贬谪。因关中受灾,上书请宽民徭,被贬为阳山县令。后因上谏反对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
(5)柳宗元:与刘禹锡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同时被贬的还有七人,史称"八司马事件".在长期的谪贬生活中,柳宗元接近了人民,他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后迁柳州刺史,故后人也称之为柳柳州。
(6)苏东坡:贬谪不断。神宗时,因反对新法,被外放到杭州、密州(今山东省)做地方官,又因「乌台诗集」被诬下狱,几至於死,最後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到保守派执政时,他一度被召回朝,但到新党重新上台,他又被贬至惠州直至边远的儋州(今广东省海南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