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邈(miǎo) 崎岖(qí qū) 三匝(zā) 蕞(zuì)尔
铩(shā)羽而归 谪(zhé)居 欷歔(xī xū) 方兴未艾(ài)
桑梓(zǐ) 屹(yì)立 搭讪(shàn) 褪(tuì)色
发轫(rèn) 濠(háo)水 翰苑(yuàn) 缔(dì)造
翘(qiáo)首 杀戮(lù) 谛(dì)听
2.解释下列词语
侘傺:失意的样子。
铩羽而归:指失败或不得意,灰溜溜地回来。
田塍:田埂。
蕞尔:形容小(多指地区)。
寄人篱下:比喻依靠别人过活。
功败垂成: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
良辰美景:美好的时光,美好的景致。
忐忑:心神不定。
含辛茹苦:经受艰辛苦难。
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翘首:抬起头来望。
发轫: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
十二 前方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摄影散文这种新兴传媒手段
2、 体会联想在这篇文章中的具体运用
3、 理解本文立意上的反弹琵琶
能力目标:
加强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能力
德育目标:
了解和探索人类“精神家园”的内涵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基础字词句
2、 理解本文立意上的“反弹琵琶”
3、 理解人类“精神家园”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
1、 自主学习,反复阅读,注意对话栏里的对话,增进交流
2、 品读,体会文中的言外之意
3、 点拨,教师提出思考题,课堂上和学生一同思考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海淀区学院路一家临街书店,将一纸粗笔浓墨写就的“告示”贴于门板上,“告示”上的五个大字似要向凛凛寒冬里的人们传达一种江南的暖意:《草房子》到了。同学们,你们知道《草房子》的作者是谁吗?
二、简介作者
曹文轩,生于1954年,江苏盐城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在改写出版的历史,他那些耳熟能详的作品,具有“高品位、高效益”的双高境界。他在中国台湾出版的书累计已达15本,他的创作已成为中国台湾许多高校中文系研究生的学术论文题目。《红瓦》《草房子》以及一些短篇小说被分别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获省部级学术奖、文学30余种。日本先后推出了《草房子》的日文版和电影,继XX年〈〈红瓦〉〉入选韩国〈〈中央日报〉〉网站“十本好书”之后,〈〈红瓦〉〉的第九章又被韩国“语文教师协会”编入“全国高中通用教材”。曹文轩反对文学过多的贴近生活,力图表现生活纯净的美。他创作的倾向就是对人类精神家园的构建。那么,在这篇文章中有没有对人类精神家园的探询呢?
三、关于摄影散文:
“摄影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顾名思义,它是由摄影作品和文字构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表达的手段也在发展变化。过去,传媒是非常单调的。现在,人们把各种传媒手段融合、交叉,形成新的综合的表达手段和表达样式。摄影散文也是其中一种。这种新的文体兼备了两种表达手段的审美特点,即摄影的视觉性对瞬间画面逼真的再现能力和散文体运用语言来表达对象时的自由,散文可以不受影象的限制,展开联想。所以,成功的摄影散文不应该被摄影作品所束缚,不应该成为呆板的毫无生气的文字解说,而应该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和生发,这样才能使两者互相影响、互相补充,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曹文轩先生在观赏了一组以“远行”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后,由作品《前方》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而写了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