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你希望将来自己出外,是哪种情况呢?不管是哪一种,都该坚定信念,昂首而去。因为故乡不会离你而去,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
4、读第四段第五段,思考离乡的人和故乡还有什么关系吗?为什么要写到战争?(思考回答)
这一部分我们略讲一下。离乡的人回故乡有几种情况:失败而归;归隐田园;衣锦还乡。
为什么写到战争?因为战争容易让人们离家。这就又可联系了前面所说离家的原因(第三段),除了为理想,为生计离家外,还有一条是灾难和战争。为战争离家,是不是使乡情又加上了家国之思的内涵。为了国家为了正义而离家,谁可作代表?
---------林则徐。齐读他的诗。明确,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了国家,生死不避,还在乎离开家乡吗?所以,离乡,也因为高崇的情操。下文的孙中山等人也是因国家的原因而离乡的。
这两段似乎可以不写,但充实了文章内涵,使得文章有厚重感,能引起读者更多的思考。
5。读第六、七段,思考,什么样的乡土情结是值得赞颂弘扬的?这两段作者是如何深化主题的?(画出关键句,并思考回答问题)
----------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作了慷慨的奉献。
作者主要以华侨为例写的。为什么要写华侨,看看这篇文章是为什么而写的?为《香港文学》七周年纪念号作。香港文学,面向海外,所以作者赞美那些心怀桑梓不忘家乡的海外游子。
我们知道文章写到最后,都要有个有力的收束,所谓凤头,猪肚,豹尾。结尾如何深化主题,是一门学问。作者写到最后,着重赞美回报家乡,建设家乡的乡土之情,确实使文章主题得以升华了。如果只停留在思乡上面,只是思,没有报,那种思乡可能没有太大的意义。
我们眼前有好多海外游子报答乡里的例子,如香港知名人士邵逸夫 XX年来捐助内地教育事业款额已超过19亿港元﹐全国各省市都能看到邵逸夫捐献的2200百多幢教学楼、中小学、图书馆、体育馆、科学馆、医院等等,邵先生的义举正是他思乡之情的具体做法,令人感动。
当然,并不一定要富豪才能回报家乡回报祖国的,其实,你身无分文,只要有一颗爱家乡爱祖国的心,就是对家乡的回报。我以前的学生有的在海外留学,他们说,在海外,他们比任何时候都爱国,总是想着祖国能强大,能成为他们的骄傲,他们是容不得别人有半点蔑视祖国的行为。
有一句话说得好,子不嫌母丑。有一片土地曾经养育了你,使你长大成人,有一天你会走出这片土地,你会云游四方,或许衣锦荣耀,或许潦倒失意,都别忘了回乡看看,到故乡走走,你会得到很多的!他日,你有了能力,也不忘回报家乡的父老乡亲!
齐读文章最后一节,体会如今具有现代意义的乡情。
作业:
1、 合起书来要能够说得出,本文有哪些方面内容,大致写到了哪些有关乡情的内容。这一点也是积累,以后我们接触到“乡情”有关内容,头脑中就有些印象,古人有哪些诗句,今人有怎样的认识。以后你写到这方面的文章也能说出些道道来。课文虽是例子,也是很好的范本,要积累,要关注内容。
2、自己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下节课交流。
3、背诵第一段中三首诗,及林则徐的一首诗。
4、 积累字词。(参照老师教案)
给加点字注音
魂牵梦萦(yíng) 忐忑(tǎn tè)不安 怯(qiè)生生 田塍(ché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