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教案

时间:2025-04-05

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整体教学(通用2篇)

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整体教学 篇1

  常州市勤业中学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单元整体构思

  人类正在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正在迅速地走进我们的生活。信息的传播要求我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在本单元,我们不仅读到报道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的两则消息、运载火箭水下发射试验的录音新闻、去南极考察和为“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壮行的通讯。同时,我们还将让学生亲自体验新闻的制作过程,就一些热点的话题组织学生采访,写新闻稿,最后进行学生交流和学习成果展示。

  具体内容:

  1、 了解新闻知识,查新闻发展史

  2、 了解新闻形成过程

  3、 了解新闻发行的载体

  4、 学会采访,学会写消息、简单的通讯

  意义:

  让学生感受到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

  单元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激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消息、通讯的特点和一些基本常识

  3、体会新闻语言的简洁、生动、准确

  4、学习写消息

  5、学习网上搜索、阅读,通过网上写作和别人交流

  6、熟悉新闻制作的过程

  7、掌握采访技巧,培养学生与人交际的能力

  8、体验新闻工作者的艰辛

  单元学习步骤:

  一、 走近消息、通讯

  1、 每人从报纸上剪几篇消息、通讯

  2、 网上查找,了解新闻发展史及有关新闻知识(1课时)

  3、 运用新闻知识,分析自己的搜集材料(1课时)

  4、 课堂交流(老师指导)(1课时)

  二、 走进教材

查看全文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想(精选2篇)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想 篇1

  常州市花园中学 陈华娟

  一 单元教学目标 :

  1 继续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的良好习惯,能准确读写汉字。

  2 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学习资料,扩大阅读量。

  3 让学生获取观察人物、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掌握几种品读作品的方法,逐步养成品读作品的良好习惯,为形成个性化阅读打下基础。

  4 感受五位或平凡或伟大的人物身上所散发的独特精神魅力,形

  成对人物风采的正确认识,提升自己的精神品格。

  5 能仔细观察、生动描绘人物鲜明的个性,提高写作及修改作文的能力。

  6 掌握采访人物的基本技巧,尝试进行人物采访,提高自己的活动组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二 单元课时安排: (15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童年的朋友》 (2课时)

  《一面》 (2课时)

  《我的老师》 (1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2课时)

  《赵 普》 (1课时)

  写 作 (1课时)

  读书交流活动 (1课时)

  三 单元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教学目标 :

  1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让学生发现并交流各自的兴趣点。

  2了解“人物风采”的含义,了解单元教学目标 。

  3与学生一起制订课外阅读及交流计划。

  课前学习:

  1 查词典,了解“风采”的含义。

  2 浏览第一单元内容,想一想:其中最吸引自己的是什么?

  课堂学习:

  一 导课

  1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完成一个组词游戏:“ 人” (要求:在横线上填一字,与“人”组成词。)

查看全文

苏教版七年级第六单元教学设计(精选2篇)

苏教版七年级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篇1

  常州市北环中学  杨光

  一、 单元教学目标 :

  1、在第六单元 诗词拔萃 的学习中,喜欢诗词作品,在课后学习中能主动阅读自己喜爱的诗人、词人的其他作品。

  2、能熟练地使用古汉语词典,掌握古诗词中的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能在教师的指导和同伴的合作中,探究诗词中的形象与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关系。

  4、能在对诗词的学习欣赏、品味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展开联想和想象,展示个性与才智,进行自由作文创作。

  6、积极参加赛诗会,编手抄报、壁报等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热爱诗词,提高文学素养和品位。

  二、单元课时安排:                    共计15学时

  单元整体学习         1学时

  《毛泽东词二首》     2学时

  《古代诗词三首》     3学时

  《现代诗三首》       2学时

  《歌词三首》         2学时

  写作:自由作文       3学时

  综合实践活动         1学时

  单元小结             1学时

  三、单元的阅读教学设想:

查看全文

沐浴“爱”的光辉 延续“爱”的链条--苏教版第十一册《爱之链》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沐浴“爱”的光辉 延续“爱”的链条--苏教版第十一册《爱之链》教学设计 篇1

  沐浴“爱”的光辉  延续“爱”的链条--苏教版第十一册《爱之链》教学设计

  阳城县西河中心小学    王育平

  教材简析:

  这篇文章是一首爱的赞歌。文章极其细腻地描写了发生在严冬深夜中的爱的故事:失去工作的乔伊无偿地帮助老妇人修好汽车,老妇人在用餐的时候又受到了乔伊妻子的精心照顾,也受到了爱的感染,留下来一些钱悄悄地走了。文章赞扬了人间的互助互爱,告诉人们: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热情的手。

  设计理念及教学目标:

  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要以学生为本,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在学生充分感悟的基础上,围绕着“爱”,始终扣住“爱”这根红线,以“爱的传递”为线索展开阅读,注重感悟,让学生在真情交流中唤醒爱,在激情对话中感悟爱,在觉悟阅读中提升爱,在倾情关注中寻觅爱,让学生沐浴“爱”的光辉,感受“人文”的回归,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知识目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情感目标: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悟人与人之间情谊与关爱的可贵,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体会奉献爱心终将获得爱心回报的道理。

  教师组织及学生活动:

  教学方法上,我力争体现"以情境为动力,以朗读为主线,以对话为灵魂,以感悟为核心”的教学理念,采用了“设境感知爱、初读感受爱、品读感悟爱、想象再现爱、拓展提升爱、补足珍藏爱、延续缔造爱”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深入文本,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悟人与人之间情谊与关爱的可贵,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查看全文

《爱之链》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第十一册)(精选14篇)

《爱之链》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第十一册)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咀嚼品味,让学生懂得“爱之链”,感受丰满的人物形象,留下美好的情感。

  2、学习课文生动的细节描写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中心

  1、【出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2、虽然过去了许多年,这句歌词一直温暖在我的心头。文中也有句话,如同春风,给那个冰冷的黄昏带来了暖暖的春意。

  【出示】“如果您遇上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就请您给他一点帮助吧。”

  指导读好这句话。(真诚地 热情地)

  二、探究课文内容

  探究中心句

  1、 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2、 乔依是不是真的不需要钱?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得出来?为什么?

  3、 乔依可不可以接收老妇人的钱?那他为什么没有接收?指导读好第6小节(愣。将“他”换“我”),理解“天经地义”。

  4、 再读这句话。

  5、 那乔依又是如何帮助老妇人的呢?你从哪些地方感受了暖暖的爱意?请默读2-8小节,划出相关的词语和句子,可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探究2-8节,感受人物形象

  1、 学生默读,交流,教师小结归纳。

  2、 指导朗读:

  ① 提示:将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人物,读出当时人物的内心,读出恰当的语气。教师范读一小节,交流感受与方法。

  ② 学生自读,思考如何读好。

  ③ 写一写朗读建议;

查看全文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通用2篇)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篇1

  黑龙江 马万茹

  [单元目标概说]

  本单元的主题为“人物风采”,所选文章涉及古今中外五位名人,《贝多芬传》(节选)向我们介绍了悲苦中“讴歌快乐”的音乐大师贝多芬;《一面》记录了一名普通工人与文学大师鲁迅的一面之缘;《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介绍了为世界建筑史做出卓越贡献的美籍华人贝聿铭;《赵普》一文篇幅短小,语言精练,介绍中国古代一位“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宰相赵普;“诵读欣赏”选编了诗人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表达了亿万人民群众在总理逝世一周年之际,对他的无比思念。本单元所选文章,感人肺腑,荡气回肠,颇具艺术感染力。

  五篇记录优秀人物的文章,立足于表现人物的风采,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杰出人物的思想、精神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学习时多诵读,读出感情,有些精彩的片断要能熟读成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多体会平易的叙述中蕴含着的深刻内涵。走近这些人物,可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和品格。另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生动、形象、细腻的语言,学习个性化的人物描写手法。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是“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与阅读教学的内容恰好吻合。建议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融会贯通,有机结合。阅读为写作做必要的准备,写作进一步提升阅读水平。“口语交际”的内容为“做一回小记者”。建议此次活动打通课内外界限,可以在校内进行,还可以走出课堂,选择最佳采访对象,明确采访主题。

  贝多芬传(节选)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本文是一篇翻译作品,大多数学生对文中人物贝多芬了解不多,给理解课文带来一定的难度。建议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仔细揣摩感悟文中深刻的思想内容,较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文学欣赏水平;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