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第二节 工艺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

第七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第二节 工艺

一、         教材内容分析

  前三章已经学习了设计的基本知识和设计过程的第一阶段(方案设计阶段)。这节课讲述模型或原型制作中的“工艺”部分是学习模型或原型制作的基础;在学习模型或原型制之前,必须先引导学生了解认识——工艺,让学生从中体验和领悟到技术操作的要领和方法,从而学会选择合适的工艺和使用合适的工具、设备进行产品加工。这一节课要上得好坏非常重要,上得好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以后学习模型或原型制作的兴趣,也有利于后面的评价环节作测试准备。

教材的重点:怎样正确使用金属材料加工的工具与方法。

教材的难点:对模型制作把握的准确性

二、         教学对象分析:

  工艺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太熟悉,但工艺对于技术产品来说非常重要。它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对提高生产效率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同,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认识工艺,了解一些常用金工工具和设备,学会金属材料的几种常见加工方法即可。 

三、         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生活中所熟知的简单工艺,知道工艺的含义和常用工艺的种类;

2.了解金工常用的工具和设备,学会金属材料的锯削、锉削和钻削等加工方法;

3.懂得工艺的重要性:工艺是产品制作的基础;

4.能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加工工艺、工具和设备,并能正确、安全地操作完成;

5.在讲述常用工艺和工具、设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技术素养。

四、         教学策略及方法:

  运用引导探究法教学和模仿法教学。首先从生产、生活中的工艺讲起,列举常见产品的工艺,如装备工艺、制茶工艺、手工工艺、金属加工工艺等,再引入到新课题的教学活动中。接着让学生做一做安装电话机底板或电子计算器的后盖等试验,然后请学生归纳操作工艺;这样,学生就有了亲身的体验。

  在实现教学的过程中,围绕着教学的目标展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对技术课程学习的兴趣而进行自主学习,老师指导和引导学生自行分析、讨论,加深对工艺在产品制作的重要性的理解。演示过程中,留给学生一些疑问,让学生在操作中注意,引起重视。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分组合作,让学生自由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讨论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师要边走边观察学生操作,及时帮助解决疑惑的问题。

五、         教学准备:

  1.教学器材

  教学器材以38人为一个班级,可采用以下配置:

  (1)划线工具:划针、钢直尺、角尺、划规、样冲 各39件

  (2)转盘式台虎钳(钳口宽度可选择100mm) 39台

  (3)调节式手锯架(qb-1108-91)39件

  (4)钳工锉:齐头扁锉(长度250mm,中锉纹) 39把

  半圆锉(长度250mm,细锉纹) 39把

  (5)斩口锤(0.25kg)39把

  (6)台钻 2-4台

  (7)常用的手用圆板牙(又名螺丝板牙)及配套的圆板牙架(又称圆板牙绞手)

  (8)手用丝锥(又名螺丝攻)及丝锥板手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