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剖析:宝玉衔玉而诞,“通灵宝玉”在旁人看来是他的命根子,但他并不看重它,认为不是好东西,直接原因是家中姐妹们没有,如今神仙似的林妹妹也没有。后来还骂它为“劳什子”,并狠命地摔玉。玉是天命的象征,摔玉表现出贾宝玉对天命的反抗,对世俗的鄙弃,对礼教的蔑视,同时也表现了他要求人人平等的民主思想。就是这么一个率真直言、勇于反叛又充满青春活力的贾宝玉,在那一群封建阶层的眼中却是一个“于国于家无望”之人,这也体现了小说的批判精神,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
二、重点语段
1.一时黛玉进了荣府,下了车。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黛玉便知这方是正经正内室,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 。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剖析:小说通过黛玉所见,一方面写出了贾政院森然的布局和轩昂壮丽的建筑,初步揭示贾政的特殊身份;另一方面,小说还借黛玉之目,着重描写了“荣禧堂”的华贵陈设。
“荣禧堂”三字乃皇帝御笔亲题,后盖有皇帝的印玺,这象征皇帝对贾府的巨大恩宠。“青绿古铜鼎”象征着贾府显赫的地位,“待漏随朝墨龙大画”则显示着主人的勤于政务,“楠木交椅”“乌木联牌”以及所引的一副对联,则说明了主人醉心仕途经济,热衷官场应酬。从这一段描写中,显示了主人贾政是一个谨守君臣规范,恪守伦理道德的封建卫道士,同时也显示了主人的富贵奢华,还揭示了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和社会地位。
在这一段描写中,以一匾、一联、一画为重点,按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左右的顺序逐一道来,让人有条理清晰之感。
2.《西江月》二首:
其一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其二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剖析:课文借“后人”(作者的托辞)写的两首《西江月》词对贾宝玉的品行、性格作了恰当的概括。从写法上看,这两首词运用了似贬实褒的手法,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说他是腹内草莽、不知乐业,“天下无能第一”,甚至是“于国于家无望”,可谓不值一钱;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形象写照:贾宝玉不愿受封建正统思想束缚,怕读圣贤文章,不去追求功名利禄,“不通世务”,尽管受到“世人诽谤”,却我行我素。他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也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对于这样一个人,在封建统治者的眼里,当然是“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子孙!这正是作者用正文反作的方法对贾宝玉的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