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教案(精选16篇)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了解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折射的社会背景。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明确目标〗
1、介绍曹雪芹和《红楼梦》。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1、曹雪芹和《红楼梦》介绍:
“开谈不说《红楼梦》,谈尽诗书也枉然。”
2、介绍贾府中人物关系:
┌贾 敷
宁国公:贾 演──贾代化│ ┌贾 珍─贾 蓉(秦可卿)
└贾 敬┤
└贾惜春
┌─贾 琏─巧 姐
┌贾 赦──┤(王熙凤)
│(邢夫人)│
│ └贾迎春
│
荣国公:贾 源──贾代善─┤ ┌贾 珠──贾 兰
(史太君) │贾 政──┤(李 纨)
(贾母) │(王夫人)│贾元春
│ │贾宝玉
│ └贾探春
└贾 敏──林黛玉
(林如海)
3、介绍与课文相关内容。
三、整体感知,把握情节结构
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根据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
明确:
1、线索:林黛玉进贾府。
2、情节:
开头:黛玉进贾府。
主体:
黛玉与众亲戚见面:
⑴ 拜见贾母及众人(舅母∕表嫂∕三姊妹)。
⑵ 初见凤姐(重点)→高潮。
⑶ 拜见两位舅父(未见)。
⑷ 陪贾母晚餐。
⑸ 宝黛会面(重点)→最高潮。
结尾:安排起居。
四、小结
本文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中众多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第一次描写小说中的一批主要人物;第一次描写小说主人公宝黛初次相见时的似曾相识、心心相通的微妙关系。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范文(精选13篇)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范文 篇1
5
●从容说课
《林黛玉进贾府》是从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现实主义古典小说《红楼梦》的第三回中节选的。节选内容是小说《红楼梦》的第一次总亮相,其间不仅有重要人物的纷纷亮相,就连故事展开的主要场所贾府也是首次亮相。如何让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物有次序地、适时地出场,如何展现贾府各处的建筑、装饰,曹雪芹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布局。我们读来感到条理清晰、秩序井然。
如何理清课文的结构思路,如何展现人物的不同出场,如何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重点解决的问题。如何探究人物“哭”和“笑”背后的深义,如何比较贾府各种力量的强弱是我们学习本课的难点。如何借课堂这个载体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是我们努力寻找的方法。
具体地说,首先不同人物的出场有不同的时机与场景。如贾母的出场,她是黛玉要投奔的主要人物,也是贾府的中心人物。她的出场自然是最先的,也是前呼后拥式的,惟其这样才能显示出她特殊的身份与地位。而王熙凤由于是贾府的特殊人物,是贾母身边的红人,也是实际的权力拥有者,因此她必然要有与众不同的也是极为放肆的出场。把贾宝玉安排在最后出场是曹雪芹精心设计的杰作,一方面他是贾母的心肝宝贝,要显示他尤其重要的家庭地位;另一方面也因为他与黛玉曾有过木石前盟,再加上他是整个《红楼梦》故事的中心人物,因此他的出场就要专门设置一种环境,以显示其隆重性。
其次,人物的性格特点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反映出来的,所以要分析其性格特点,一定要结合曹雪芹的语言艺术,通过对课文语言特点的分析,特别是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来感知人物的性格。贾宝玉和林黛玉见面时各自不同的心理活动的刻画就是作者对这两个主人公性格的展示。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精选17篇)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篇1
一、导入
二、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围绕中心,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在迎客声中让众多人物登场亮相,人物描写详略得当,虚实结合,请找出文中详细描写的人物。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表现人物的手法。
(一)林黛玉
1、外貌特征
⑴跳读课文,找出有关黛玉外貌描写的句子,分析黛玉的外貌特征。
明确:
众人眼里的黛玉:
→众人关心黛玉的身体,注意到她身体孤弱、多病;
王熙凤眼里的黛玉:
→凤姐见多识广,观察到她容貌标致,气派不凡;
宝玉眼里的黛玉:
→宝玉对她的观察更为独到,在他眼里,她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美丽多情,姿容俊逸,极富神韵。
小结
三处描写多角度、有层次的展现黛玉的相貌、神态、风度。
2、性格特征
⑴黛玉年小多病,上无母亲教育,下无兄弟姐妹扶持,父亲林如海又不肯续室,她只好依傍外祖母。黛玉进贾府的生活信条是什么?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表现了她的小心谨慎、寄人篱下的特点。
⑵找出有关黛玉言行描写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是怎样表现其小心谨慎特点的?
明确:
①拜见众人时。“忙起身…”
②在刑夫人处。婉谢留饭,既表明了对邢夫人的尊敬和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处处留心。
③在王夫人房中。她不接受王夫人让她东坐,因料定那是贾政之位,是绝不应坐的,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这看来事小,但她绝不轻易从事。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精选12篇)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鉴赏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2、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
1、如何鉴赏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2、如何刻画人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看当代小说,总会有一种共同的感觉,那就是作者笔下的美女个个都是如花似玉,真是千人一面。《红楼梦》涉及人物四百有余,但曹雪芹却能做到各具情态。今天我们就以王熙凤和林黛玉为例,来感受曹雪芹浓妆淡抹各相宜的人物描写。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鉴赏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2、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三、鉴赏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王熙凤:
后人在提到王熙凤时说: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你认为这句话是否有道理?结合文中对王熙凤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谈谈你的看法。
首先我们找到描写王熙凤的段落(5、6段)。描写王熙凤的段落比较集中,都在这两段。我先找位同学读王熙凤的出场。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出场是刻画人物的起点,是在读者空白的脑海中打下的第一个烙印,所以文学大师历来都十分讲究人物的出场描写。我们上节课所讲的贾宝玉的出场就采用了预先铺垫、设置悬念的方法。我们刚刚所读到的王熙凤又是怎样出场的呢?
设想:此时尊亲长辈在堂,远客初到,贾府上下个个循规蹈矩。突然,屋外传来旁若无人的笑声,王熙凤如众星捧月般出场了。
这样的出场方式体现出怎样的人物性格?——张扬。
这属于人物描写中的那种描写?——细节描写。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范文(精选13篇)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范文 篇1
教学目的
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设想
构成本单元的讲读课文和课内自读课文均属我国古代长篇小说节选,拟增加单元阅读导言,阐明两点:①阅读我国古代小说的意义和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以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②就小说而言,根据课文特点,《林黛玉进贾府》重在研讨环境、人物;《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重在研讨故事情节;《明湖居听书》重在鉴赏;以做到学前心中有数。
本课,首先介绍《红楼梦》及其作者,使学生对这部古曲名著及曹雪芹这位文学巨匠有初步了解,引发他们读全书愿望。其次根据课文特点,重点学习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难点则在于准确地把握黛玉和宝玉的性格特点。至于教学方法有两种选择:如果课前能组织学生看《红楼梦》电影、《红楼梦》电视连续剧或有关章节的录像,则采取专题讨论的方法,集中解决两个重点;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则以教师引导、讲授为主,适当组织课堂讨论,通过教学全过程达到教学目的。教案按后一种情况设计编写。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单元阅读导言。
2.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教学过程
一、导言。
第五单元是小说单元,包括四篇课文及“单元知识和训练”。准确地说组成这一单元的.四篇课文属古代小说,前三篇为长篇小说节选。由于编者匠心,节选的部分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可以独立成篇。我们自上中学以来,即使从语文课本上也读过古今中外小说,那么是否认真地考虑过这样两个问题:①阅读我国古代小说的意义?②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精选16篇)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篇1
教学要点:
1、评讲书后练习。
2、分析其他人物形象。
3、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评讲书后练习。
(一)明确: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对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详写,对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则略写;对贾母、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政、贾赦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于虚写;对贾宝玉、王熙凤等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惜春等只作集体介绍。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重点突出。(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
(二)人物
王熙凤
1、明确:王熙凤说话张张扬扬,虚情假意,难怪林黛玉纳罕,觉得此人“放诞无理”。然而这“放诞无理”正说明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是《红楼梦》写人物出场极其精彩的一笔。
2、明确:王熙凤逢场作戏,做表面,明为称赞林黛玉,暗里投合贾母的心意。这是极富个性化的语言。
3、明确王熙凤接过王夫人的话,表白自己能干周到,机变欺人有术。
贾宝玉
1、明确:信口开河,痴狂之至。
2、明确:性子乖张,怪人怪语。
林黛玉:
1、明确:规规矩矩,照实回答祖母。有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