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2020-01-26

    本段写林黛玉拜见老祖宗史老太君——贾母的情形,骨肉亲情,动人心魄。

例二劝学(节选)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已,废止、停止。)
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冻成的,但它比水更冷。青,前一个“青”,名词,指靛青,一种染料;后一个“青”,形容词,指颜色深。蓝,草名,也叫蓼蓝,叶子可做染料。)[ 第一组比喻:“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连续设喻,借以说明人通过学习可以改变原来的精神状态,从而获得提高和发展,提高层次、境界。]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木材笔直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加热然后用力弯曲把它做成车轮,它弯曲的程度合乎圆规画出的圆。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的原因,是人工弯曲使它这样的。 中绳,木料 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中,zhòng,合符。輮,róu, 通“煣”,用火烧烤竹木使弯曲。以为,以之为,把它做成。规,圆规。虽,即使。有,通“又”。槁暴,晒干。槁,gǎo,枯。暴,pù,通“曝”,晒。 挺,直。)[ 第二组比喻: “輮”比喻学习、自我反省,“轮”比喻学习后达到的境界,“规”比喻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和道德规范,“槁暴”比喻恶劣的环境条件,“挺”比喻原来粗劣低下的水平。综合起来,比喻人通过学习,可以按照儒家的道德标准和道德规范改造自己,达到理想的最高境界。而一旦进入了这个境界,即便遇到恶劣的环境条件,也会洁身自好,不会再回复到原来的水平。]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所以弯曲的木材经墨线量过被匠人用斧锯加工后就变得笔直了,钝锈的金属刀具放在磨刀石上磨过就变得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会智慧明达,行动不犯过错了。金,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动词,接近,靠近。砺,lì,磨刀石。博学,广泛地学习。博,广。下文“博见”,即“见得广”。 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cān,验、检查。参,也解作“叁”,读sān,同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三”,泛指多次。省,xǐng,省察。乎,相当“于”。知,通“智”。][ 第三组比喻,与分论点放在一起,一方面作为本段的结论,一方面又与分论点构成比喻的关系。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所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就能够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界。]

本段说明学习的目的是要做到“知明而行无过”,提高自己的聪明才智。作者用了五个比喻分为三组(两组借喻,一组明喻)来进行论证,从三个角度来说明学习的意义。
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学习改造获得的。人要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例三 锦瑟(古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锦瑟呀,你无缘无故为什么竟然也是五十根弦?你每根弦上发出的乐音都勾起了我对以往美好岁月的回忆。锦瑟,绘有花纹的瑟,这是对瑟的美称。《周礼•乐器图》:“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五十弦,传说古瑟有五十根弦,后来的瑟多为二十五根弦。《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

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