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2020-01-26

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形容众多而兴旺。阜,fù),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敕,chì,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用为皇帝发诏令的专称。)宁国府”五个大字。[“又行了半日……五个大字”这几句话从林黛玉的眼中写宁国府正门,连用四个“大”字,表现了贾府的宏伟富丽。守门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十来个;不是随随便便坐在那里,而是“列坐”排列整齐;穿着不是随随便便,而是华冠丽服;来往人等只从角门出入;给人一种气势煊赫、门禁森严的感觉。寥寥数语暗示了贾府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zhǎngfáng,家族中长子的一支)了。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建筑物靠近边角的小门)。[“照样”二字,省去多少笔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就是一箭之地,大约150步),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未成年的男仆人)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旧式住宅在二门的上头修建像屋顶样的盖,四角有下垂的短柱,柱端雕花彩绘,这种门叫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轿子进入荣府,短短的一段路程,竟然换了四班人马,这不仅说明了贾府的排场,而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贾府极严明的等级观念和封建礼规。]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院门内侧环抱的走廊),当中是穿堂(宅院中,坐落在前后两个院落之间可以穿行的厅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放在穿堂中的大屏风,除作装饰外,还可以遮蔽视线,以免进入穿堂就直见正房)。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在栋梁等木结构上雕刻花纹并加上彩绘,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建筑艺术),两边穿山游廊(从山墙开门接起的游廊。山,指房子两侧的墙,形状如山,俗称山墙)厢房(正房两侧的房屋),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对贾府的环境描写,显示出贾府显的庄严肃穆,具有豪门贵族气派,给人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关于几个丫头的描写形象生动,活灵活现,正如脂砚斋所评:“如见如闻,活现于纸上之笔,好看煞。”]
这开头第1段是课文的第一部分,写林黛玉到贾府。通过一系列的环境描写,我们看到了贾府的豪华气派,感觉到了贾府的非同寻常。这是小说的开端。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这里的哭可分三种情形:贾母感慨外孙女早年丧母、孤苦无依的身世,此番相见,既可怜又疼爱,因此“心肝肉叫着大哭”;侍人因见主人如此激动,被情景所感染,也陪着“掩面涕泣”;黛玉幼年丧母,缺乏母爱,此时乍见亲人,既伤心又激动,故此“哭个不住”。]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这是作者在叙述之中的插入语。书中人物众多,对主要人物注明一笔,以强化读者的印象)当下贾母一一指与黛玉:“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指贾政已去世的儿子贾珠之妻李纨)。”黛玉一一拜见过。贾母又说:“请姑娘们来。今日远客才来,可以不必上学去了。”众人答应了一声,便去了两个。

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