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人物形象之研究》教学设计
第二点是不忠顺丈夫。她和贾琏可以说是同床异梦,她不准许贾琏娶妾,但她和贾蓉和贾蔷的关系却不大能说得清。
第三点是逼死了几条人命。张金哥、守备公子、贾瑞、鲍二家的、尤二姐等,这更能说明她的无德。
老师:这样看来,这个王熙凤还不是什么好人。俗话说每个人都有两面性,这个王熙凤也不例外。其他同学还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powerpoint演示)我想从王熙凤对金钱的态度谈谈王熙凤这个人。我认为王熙凤对金钱的态度就是一个字“贪”,她首先是想尽一切办法来捞钱,最简单的是公款私用,胡乱报销。当元春行将归省,贾府准备大规模迎接的时候,要大笔地花钱,这正是王熙凤抢钱的大好机会。当时决定派贾蔷到苏州采买,预算三万,这差事显然是肥缺,此人及其同党贾蓉临行前向王熙凤有所请示,同时直截了当地问及“你老人家要什么,开个帐儿带去,按着置办了来。”贾府大大小小的开支不计其数,王熙凤捞足了油水可想而知。采买者自己也会有些贪污,当然不在话下,贾芸管理种植花草树木,领票上批了二百两银子,实际上只用五十两;所以也难怪贾府里供应的化妆品质量很差,小姐甚至大丫鬟们都不肯用,宁可自己掏月钱另买,其原因看来即在于该专项费用已有相当一部分向主管者进贡,又有一部分为经手者贪污,剩下的一点才用于采购,于是只好买伪劣产品了。
王熙凤捞钱的另一个方法就是权钱交易。贾芸要谋一个在大观园里管种花草树木的差事,就得先给她送礼,把关系弄好了然后才能到任,诸如此类,不胜枚举。王熙凤把自己手上的这个权用得很到位,很充分,很巧妙,作品中多处有所描写,其中说得最透的大约是第36回,此时王夫人手下的大丫鬟金钏死了,要递补一名,这一职务的分例每月一两银子,不少仆人有意为自家女儿谋取,于是纷纷向王熙凤送礼行贿,她对此的态度是“这可是他们自寻,送什么我就收什么”,她故意拖延人事任命,“等那些人把东西送足了,然后乘空方回王夫人”,把人选定下来。她卖职务不是只卖得一份好处,而是能卖出好几份来。
她捞钱更厉害的手段是推迟月份钱的发放,挪用公款去放高利贷,其利息动辄数百两银子,全部下了私囊;在第15回中她还包揽辞讼,一举索取人家三千两,结果逼死两条人命。
王熙凤在钱上的贪体现在另外一方面是吝啬,她虽然偶有大方的表现,如李纨、探春要结桃花社,想请她当总监,她立刻知道这是要她出钱,并很爽快地给了五十两。但她大方的原因实际上是诗社中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更多的时候是铁公鸡一个,贾琏向她要钱,经常是毫无分文;答应替李纨出十二两凑份子,最后一文未出;鲍二家的因和贾琏的丑事被撞破而被吓上吊死了,王熙凤是“我没一分钱,有钱也不给。”这些地方都鲜明地体现了她的吝啬。
老师:不错,虽然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但象王熙凤这样显然是太过分了,甚至有的人认为,贾府的最后被抄与她有着很大的关系,那么你认为王熙凤该不该对贾府的衰败负责任?说说理由。
学生1:贾家的衰败是多方面的原因,但从小说的发展来看,其衰败是大势所趋,任何人都不可阻挡,王熙凤也不例外;其次,贾府中既有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也有贾赦、贾政、贾琏等,王熙凤只是一个管家,在大事上都还要听贾母等人的意见,不应该让王熙凤来负责;第三方面,尽管有的时候她想把事情办好,但孤掌难鸣,往往力不从心。贾母的丧事便是明证。所以我认为,王熙凤不应该对贾府的衰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