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冯骥才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上,完成从文艺家向中样的“社会活动家”的角色转换,被誉为“民间文艺救生员”“民间文化遗产的守望者”。
6、趣说散文
一位年轻朋友问我,何谓散文?怎样区分散文与小说和诗歌?我开玩笑,打比方说:
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
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
一个人给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诗歌。
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不使劲,不刻意,不娇情,不营造,更无须“绞尽脑汁”。散文最终只是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罢了。当然这“一点”往往令人深切难忘。
在艺术中,深刻的都不是制造出来的。
散文生发出来时,也挺特别的,也不像小说和诗歌。小说是想出来的,诗歌是蹦出来的;小说是大脑紧张劳作的结果,诗歌却好似根本没有大脑,那些千古绝句,都如天外来客,不期而至地撞上心头。
那么散文呢?它好像天上的云,不知由何而来,不知何时生成。你的生活,你的心,如同澄澈的蓝天。你一仰头,呵呵,一些散文片片白云,已然浮现出来了。
我喜欢这样的散文:它是悟出来的。
7、沉淀人生(冯骥才)
所有土地都可以为了一棵树的生长,就看你的根扎得有多深多长。
生命就像蜡烛那样,在光芒和泪珠中慢慢耗掉。
历史的标点全是问号。
历史的幕后全是惊叹号。
如果你不会嫉妨,你就占有了人的一半以上的美德。
我们的半径相等,才能画出一个共同而又完美的圆。
人生最强劲的力量都是你的对手给的。对手多强,你就有多强。
历史最想告诉我们的是:人类没有灭绝,全靠人生的存在。
摆渡者反反复复选择彼岸,结果徘徊了一生。
老人在一个夕阳抒他的银发照成金发的黄昏里,忽然悟到:全部人生,不过为了创造几件刻骨铭心的往事而已。
风儿可以吹飞一张大纸,却无法吹跑一只弱小的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是不顺从。
金钱的骄傲,是它自以为可以买到一切;金钱的苦恼,是它无法买到一切。
人类的悲剧是:一半得不到自由,一半得到了却不知做什么。
书里夹着许多有生命的人,只要你打开书,他们全都能站起来。
留住时间的方式,惟有把它变为珍贵的事物。
痛苦是心灵一块无法化开的结石。
人最深的叹息,是他无法挽回已然流逝的时光。
五、学习过程
1、当作者看到驰名中外的古希腊石头遗迹时,他不由遐想万千,想到了很多很多。仔细阅读全文,看文中作者究竟想到了什么?
提示:作者由“古希腊的石头”想到人内容共有三层:古物的两种类;古代文明的联系、融合;由希腊人对待遗迹的方法和态度想到自己国家的正确的对待古文的的方式。
2、文章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作者既发现“古希腊石头”身上的两种美,又看到了中外文化在这些古文物上的融合,更从希腊人对待古文物的态度和方法上,找到了我们足以借鉴的对待古文物的方式,那就是: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才是真正的保护文物。
3、结构与情感示意图(1)
结构与情感示意图(2)
展厅残臂→残缺→
石碑雕像→ →
迈锡尼遗址→废墟→
苏纽海神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