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氓导学案

《氓》导学案

【新课标解读】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2、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3、阅读语言文字方面的著作,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释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现象,探索有关问题。【学习目标】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1、 熟背本诗,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 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导学】一、知识链接——作品零距离:知识卡片一 ——追溯背景:《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这是《诗经》的精华;雅分“大雅”、“小雅”, 是宫廷乐曲歌词,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 是宗庙祭祀的乐歌,有诗40篇。《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后人习惯上把“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的“六义”。

《氓》是卫风中最长的一首民歌,也是《诗经》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弃妇诗。氓,古义指民众、百姓或男子,念méng;而今义指道德败坏的人,如“流氓”,念máng。知识卡片二 ——《诗经》的表现手法 :赋、比、兴。(1)赋者,铺也,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也。——铺陈(2)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3)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联想二、温故知新——自主学习:诵读诗歌,注音并解释氓(    )         淇水(    )   愆期(    )           将子无怒(    )           乘彼垝垣(    )(    )           载笑载言(    )       体无咎言(    )       尔卜尔筮(    )(    ) 于嗟鸠兮(    )(    )    其黄而陨(    )       无食桑葚(    )       自我徂尔(    )              淇水汤汤(    )(   )          言既遂矣(    )           无与士耽(    )              以我贿迁(    )           女也不爽(    )           渐车帷裳(    )(    )     士也罔极(    )            夙兴夜寐(    )            靡有朝矣(   )           躬自悼矣(    )咥其笑矣(    )           及尔偕老(    )             隰则有泮(    )(   )         言笑晏晏(    )            亦已焉哉(    )        三、预习导读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