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语言秋天教案

2023-09-08

幼儿园小班语言秋天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交流、分享几种具有明显季节特征的花:迎春花、桃花、荷花、菊花、桂花、腊梅花。

  2、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加深对四季花卉的认识。

  3、产生关心、爱护花卉的情感。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录像,四季花卉的拼图、布置“春夏秋冬”四个板块。

  2、花卉图片与幼儿人数相等,自制骰子(上面有春夏秋冬四个字,供游戏时使用。)

  3、幼儿已有认识四季的基础。

  活动过程:

  一、放录像——校园里的花

  1、教师:“这都是些什么花?它们在哪个季节开放?其他季节有些什么花开放?”

  2、说说自己喜欢的花,并谈谈喜欢它的原因。

  二、操作活动——拼图(认识四季常见的花)

  1、教师:“我把录像里的花拍成了照片,可是被小朋友剪破了,你们能帮我拼好它们吗?”

  2、幼儿操作,拼好后并互相讨论自己一组拼的是什么花。

  3、每组幼儿交流、分享活动。

  (1)教师:“你们拼出来的是什么花?”(将幼儿拼的图片放在黑板上展示)

  (2)要求语言流畅的从花的颜色、花瓣、叶子等方面介绍。(介绍过程中教师帮助幼儿认识不认识的花。)

  (3)找一张自己喜欢的图片。

  三、分类

  1、教师:“想一想,这些花分别在什么季节开放?花儿说:‘我们想回家,小朋友,你们能不能送我们回家呢?’”

  2、幼儿按自己的想法给花儿分分类,还要说出这么分类的理由。

  展示“春夏秋冬”的四个板块(让幼儿一一指出,教师引导幼儿归类)

  3、教师:“你还见过什么花?他们在哪个季节开放?”

  教师小结:四季有不同的花,花有各种颜色和各种形状,有的有香味,有的没香味。

  四、游戏巩固

  1、教师出示骰子:“这个游戏玩过吗?平常怎么玩的?”(请一幼儿示范)

  2、介绍游戏要求:骰子掷到哪一面朝上,掷的小朋友就要根据图片说一句话,如春天就说“暖和的春天到,迎春花迎春花开”夏天就说“炎热的夏天到,荷花荷花开”。

  3、幼儿游戏,教师指导观察。

  五、活动延伸

  这些花除了可以观赏,还有其他用处吗?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花的知识吗?关于哪方面的内容呢?(引导孩子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

  六、活动建议

  环境创设:在班内的自然角或种植园地中,可以常种些会开花结果的植物,让幼儿感受花卉的美丽和收获的喜悦;各季生长的花草树木能使种植园地常年有美丽的风景。

  家园共育:教师可将种植活动延伸到幼儿家庭,请家长协助幼儿载一盆花督促幼儿每日记录,然后到幼儿园与同伴交流种植经验。

  与其它课程的整合:在语言活动中,幼儿可以欣赏与花卉有关的儿歌、童话;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可以画自己喜爱的花卉;科学活动中还可收集花卉的“种子”,“解剖”花朵,制作标本等。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感兴趣的问题生成活动。

  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表现出对花卉的热切关注和强烈兴趣,及时、智慧地解答幼儿的各种问题,激发他们深入学习和探索。

幼儿园小班语言秋天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用自然的声音大方的演唱歌曲。

  2、通过图谱理解记忆歌词,能正确根据图谱演唱。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熟悉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图谱操作卡、音乐伴奏、指挥棒

  活动过程:

  一、复习学过的歌曲

  提问:你们会唱歌吗?你们会唱什么歌?一起来唱好吗?

  二、学习新歌

  (一)教师无伴奏清唱歌曲,幼儿初步理解歌词

  1、出示歌名字卡《秋天里来》。

  今天,王老师也为你们带来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叫做《秋天里来》

  2、教师清唱第一遍。钢琴前奏。

  要求:先听老师唱,我唱的时候要仔细的听,听一听歌曲里面都唱了些什么?

  强调要求:刚才老师提的什么要求?

  教师演唱后,提问: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出示相应图卡。

  针对图卡可以提出辅助问题:你们知道哪个是蛐蛐?哪个是蝈蝈吗?认识丰收两个字。提问:你听到什么了?还有哪一句没有说到的?

  (二)教师跟伴奏演唱歌曲,幼儿根据图谱重点理解啷里咯啷的唱法。

  1、出示画有小鼓的图卡。

  提问:你觉得这幅图应该怎么唱?你们怎么知道应该唱啷里咯啷呢?

  2、找一找拨浪鼓的图出现了几次,哪一次是最长的?

  唱到小鼓图谱处,教师就把小鼓的图出示起来。

  3、将拨浪鼓的图卡贴在图谱相应的位置上。

  4、学习画有小鼓的图卡的唱法。

  教师指图,提问:看看图上的小拨浪鼓是一样的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最后一面鼓没有鼓绳,其他都有,这两种鼓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一种发出的声音啷里格,一种是啷,你觉得哪一个小鼓的声音是啷里格,哪一个小鼓的声音是啷,为什么?

  5、教师指画有小鼓的图卡,幼儿念啷里咯啷部分的歌词。

  6、跟着钢琴的伴奏,在啷里咯啷部分和老师一起唱,其他地方不唱。

  提问:听清楚我的要求了吗?什么地方和我一起唱?

  (三)引导幼儿将图谱完整地填好,记住歌词顺序。

  1、提问:刚才我在唱歌的时候,发现了图上的一个问题:(有很多地方是空的)怎么办呢?

  2、请小朋友先商量,哪一张小图,放在哪一个位置上,待会来告诉老师。

  幼儿讨论,教师巡回倾听。

  请幼儿来粘贴图卡,教师提问:她选的这幅图上唱的是什么?

  第一次粘贴一张,第二次粘贴第二排的两张,第三次将第三排的三张一起贴。

  如果出现放错的情况,教师可以说:你认为哪里摆错了?我们先摆在这里不动

  待会我们来听歌声来检查一下,到底对不对。听谁的歌声?听老师的歌声来检查到底放的对还是不对,在错误的地方,放慢速度。

  提问:先告诉我放的对不对,哪里放的不对?请幼儿来纠正。

  3、根据图谱,完整讲出歌词

  提问:我来考考你们,每一张图上唱的是什么?按照图谱的顺序来念歌词。

  (四)幼儿按照图谱完整地演唱歌曲

  1、慢速演唱。这一次,我们看着图把歌曲完整地演唱一遍,唱得慢一些,把歌词唱清楚。

  2、加快速度演唱。提问:那么多的庄稼都丰收了,想一想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开心,快乐)这一次我们来唱出开心快乐的情绪。

  3、幼儿独立集体演唱

  刚才老师带着小朋友唱的,这一次老师不唱了,你们自己会唱吗?教师可以配以口型。

  4、针对演唱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

  提问:你觉得自己唱的怎么样?每一句都唱的很好吗?可以把幼儿感觉有困难的地方再重唱一遍。

  5、再次集体演唱一遍。

  这一次感觉怎么样了?

  6、幼儿合作进行演唱

  (1)分组演唱:教师指挥,A组幼儿唱啷里咯啷。B组幼儿唱其他歌词,教师可以用动作提醒幼儿歌词。

  (2)幼儿与客人老师合作演唱。

  提问:除了小朋友和小朋友之间可以合作唱,还可以和谁合作唱?你们来问问客人老师想唱哪个部分?

  请幼儿面对客人老师演唱,如果记不得歌词可以回头看看图。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一首好听的歌,歌的名字叫做《秋天里来》,这是一首老歌,很多的爸爸妈妈都会唱,回家以后还可以和爸爸妈妈合作唱,如果他们不会,我们还可以教一教爸爸妈妈唱。

  活动反思:

  音乐活动不像语言那样有非常具体和含义明确的句子,但它有时却能胜过及超越任何一种语言,成为一种人类都能理解的,无需翻译的,可直接交流思想感情的。这就是音乐独有的特殊表现手段。在这节课中,我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一环扣一环来进行,孩子们的表现也很积极,特别是在变树叶、认识树叶的环节孩子们很感兴趣。整个活动,我尽量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充分满足幼儿的表现欲望和活动欲望,我觉得他们学的很快乐,玩的也很快乐。

幼儿园小班语言秋天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初步理解每幅图的主要内容。

  2、看图说出图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分别把树叶当成了什么。

  3、体验讲述和创编故事情节的快乐。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活动准备:

  1、单幅秋天的大背景图。

  2、小鱼、小虫、小燕子、树叶图片各1张。

  3、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秋天的背景图。

  (1)教师:秋天到了,小树叶落在了地上,它碰到了一条小虫子,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教师:小树叶落在了哪里?它又碰到了谁?小鱼会说什么呢?

  (3)教师:最后,小树叶落在了哪里?小燕子会对小树叶说什么呢?

  二、教师配乐完整地讲述图片内容。

  教师:图片里的小树叶碰到了谁?它和小树叶说了什么?

  三、教师和幼儿一起讲述图片内容。

  (1)教师带领幼儿讲述一遍。

  (2)幼儿集体讲述一遍。

  四、幼儿创编故事情节。

  (1)教师:小树叶还会碰见谁呢?他会对小树叶说什么呢?

  (2)教师做小树叶,幼儿做小动物,巩固学习对话。

  五、结束活动。

  放歌曲《秋天》的音乐,幼儿做小树叶律动"飞"出教室。

  活动反思:

  由于小班幼儿的知识经验较贫乏,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对散文欣赏活动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活动中我借助了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帮助孩子们形象的理解掌握了散文诗的内容,很快地掌握了散文诗里的角色对话。在组织形式上,我选择了动静交替的形式开展,采用分段讲述提问,角色表演相结合的方法,每段变换不同的角色扮演,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并为幼儿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在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对整个活动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参与的积极性也较高,较好地达到了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