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藏在哪里了》含反思

2023-11-14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藏在哪里了》含反思 篇1

  活动目标:

  1.根据动物的显著特征找出相应的动物。

  2.大胆、清楚地讲述动物躲藏的位置。

  3.体验捉迷藏游戏的快乐。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活动准备:

  1.幼儿玩过石头、剪刀、布的游戏。

  2.《藏在哪里了》绘本PPT课件、捉迷藏音乐。

  活动重难点:

  观察画面根据动物特征找到动物。

  用句子藏在(后面/里面)描述动物躲藏的位置,知道捉迷藏的游戏规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幼谈话。

  你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是怎么玩的?

  2.导读封面。

  封面上有谁呀?那谁会和它们一起捉迷藏呢?

  (二)解读图画书。

  1.观察PPT画面2-7页,感知故事开始部分。

  2.自主阅读图书卡片,能根据动物的显著特征找出相应的动物。

  3.结合PPT画面8-12页,大胆讲述动物躲藏的位置。

  你找到了谁?它藏在哪里?可是长着美丽的角的小鹿藏到哪里去了呢?小朋友你们发现了吗?

  (三)讲述图画书。

  1.教师引导语。

  小动物们捉迷藏的游戏好玩吗?那我们一起把这件好玩的事讲出来吧!

  2.师幼随PPT完整讲述故事。

  (四)师幼游戏。

  捉迷藏真有趣呀,你们想不想玩一玩?那谁来藏、谁来找呢?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感知更多小动物的显著特征。

  2.组织幼儿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戏。

  活动反思:

  《藏在哪里了》这个色彩鲜艳、富有童趣的绘本很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玩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情。然而捉迷藏是孩子们最熟悉和喜爱的'游戏之一,整个活动以藏为线索,牢牢地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目光,孩子兴趣很高。

  在游戏过程中,我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动物显著的外形特征,并大胆讲述动物躲藏的位置,提醒孩子们用完整的语言讲述:在后面或里面,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在帮助小狐狸寻找朋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着相关的知识经验。

  不足之处:

  在与孩子互动中,亲和力更充足些那孩子投入的会更深刻,更情绪化些。

  小百科:捉迷藏是一种游戏,亦称摸瞎子。即蒙住眼睛寻找躲藏者的游戏。最早只是一种儿童游戏。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藏在哪里了》含反思 篇2

  设计意图:

  绘本《藏在哪里了》很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因为玩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情,而且捉迷藏是孩子们最熟悉和喜爱的游戏之一。在这个绘本中,就是以“藏“这样一个游戏活动为线索,牢牢地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紧扣着他们的心弦,因此,设计了此活动。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通过语言表达所藏方位、感知动物明显特征,同时也让孩子们亲自体验捉迷藏的游戏,让孩子们在动一动,静一静,玩一玩中,感受着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寻找动物,了解角色的显著外形特征。

  2、能大胆、清楚地讲述动物朋友躲藏的位置。

  3、体验参与捉迷藏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藏在哪里了》PPT课件,奖励用的棒棒糖每人一个。

  2、用于玩捉迷藏游戏的道具:大树、草丛、花丛等。

  活动过程:

  1、出示PPT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内容。

  师:“图片上有谁?它们在干什么呢?”

  (2)引导幼儿说说捉迷藏游戏的玩法。

  师:“你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怎么玩的?”

  (3)师小结:玩捉迷藏游戏是几个人藏起来让另外一个人去找,这个游戏真有趣。森林里,动物朋友们在玩捉迷藏,我们跟他们一起玩吧!

  2、观察图片,讲述故事内容

  (1)出示内页封面,观察讨论

  师:“有哪些动物朋友在捉迷藏?”(大象、小松鼠、小兔子、小鹿、小狐狸、小鸭子)

  师:“谁来躲,谁来找呢?它们想了个什么办法解决问题?”

  师:“谁输了?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教师小结:小动物们真聪明,它们用出石头剪刀布的办法来分工,小狐狸出了布,其他的小动物出了剪刀,所以小狐狸输了,它对朋友们说:“你们都躲起来吧,我来找,一定能找到。”

  (2)出示下一张PPT:动物们要藏起来了,小狐狸做了什么?

  师:“小狐狸转过身体,闭上眼睛,说‘我来倒数5个数,数完我就开始找了。”师幼一起倒数:5、4、3、2、1

  (3)寻找动物朋友

  片段一:

  师:“小狐狸找到谁了?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小兔躲在哪里了?”

  教师验证幼儿的答案,并播放胜利的音乐,引导幼儿完整讲述:小兔子躲在石头后面。

  片段二、三、四:

  师:“小狐狸还找到谁了?在哪里找到的?”

  当幼儿说出答案后,教师用红圈标注,并链接大图进行验证。

  引导幼儿完整讲述:小松鼠躲在大树后面;小鸭躲在花丛里;小象躲在草丛里。

  片段五:

  师:“小兔、小松鼠、小鸭、小象都被小狐狸找到了,还有谁没有被小狐狸找到?

  师:“那小鹿躲到哪儿去了?我们一起帮小狐狸找一找。”

  师:“你发现小鹿躲在哪里?为什么小狐狸找不到小鹿呢?”

  师:“小鹿躲在哪儿?它的角露也出来了,为什么大家没有发现呢?小动物们把鹿角当成什么了?)

  教师小结:小鹿真聪明,躲在树林里,大家把它的角当成树枝,所以找不到它!

  3、完整欣赏故事,引导幼儿说出小动物躲藏的位置。

  师:“朋友们都被小狐狸找到了。你还记得它们都躲在哪里吗?我们一起来讲一讲故事吧。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在讲故事中,引导幼儿说出小动物躲藏的位置。

  4、做游戏:捉迷藏。

  师:“下面我们也来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来藏,我来找,好吗?我倒数5个数,数完就开始找了,5、4、3、2、1”教师找幼儿,假装找不着,说:“哎呀,我一个小朋友也没找着,老师输了,你们出来吧!”(让孩子感受捉迷藏和胜利的快乐)

  师:“你们刚才躲在哪?”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躲藏的方位,并奖励棒棒糖。

  活动反思:

  在活动的的前半部分,首先我通过问孩子捉迷藏的方法导入,再与孩子一起观察小动物们的特征,但在与孩子去发现、寻找小动物的时候,可能我的语言在指导幼儿发现时需要更加情景化,更富有逻辑性些。在一些寻找小动物的环节时,本身我无意间发现可以让孩子学一学:“你真聪明”这句话,但在后面的环节却因为紧张而略过了。活动的后半部分,我和孩子们一起玩了捉迷藏的游戏:孩子很兴奋,但我在与幼儿讲解该藏在哪里时,应该说清楚,对于部分幼儿第一次没有藏到应该藏得地方时,对于藏对的幼儿应该给予鼓励,让幼儿在第二次藏起来时能藏对地方。而且对于玩游戏的积极性每个人是有差异的,这就需要我的语言,表情,动作更亲和些、更有趣些,我要做的是把每个人的情绪都充分调动起来,让大家玩起来更投入,更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