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语言《春风》教案模板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居、如、方、作、撰、伤、与在文中的含义。掌握《论语》中状态形容词的两种类型:叠音词和带形容词词尾的。
2、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
3、感受孔子的教学风格以及师生间平等和谐的气氛。
【教学难点】
1、从孔子对三人言志的态度,分析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
2、孔子为何要"与点"?(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发表不同见解,深入了解孔子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文本,掌握重点文言知识
1、诵读感知,用原文语句回答:
(1)文中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志向分别是什么?
(2)孔子是怎样看待他们的志向的?
【补充材料】
"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
"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
"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
(《论语·公冶长》)
2、质疑解答,归纳状态形容词。(课后练习)
(1)"率尔"的"尔"何意?找出文中和它用法一致的词。
(2)请同学们归纳已学过的有关形容词词尾的例句。
(3)《论语》中重视用形容词描摹情状,除了这种带形容词词尾结构的,还有的则是叠音词,如"文质彬彬","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请同学们对《论语》中已学过的这类状态形容词作归纳。
二.理解课文内容
这篇文章的中心话题是"谈志"。
【问题】既然孔子认同前三子的志向,那为何对待前三子和曾皙的态度截然不同?文中曾晳的志向是什么?他的志向和前面三人的志向有什么不同?
【明确】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志向都是符合儒家"不仕无义""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论语·微子》)这一入世精神的,而曾晳的志向历来则有两种理解。
1、认为曾晳的说法体现了"礼治"的最高理想。
曾皙所言句勾勒了一幅童子、冠者风咏而乐的图画。孔子的太平社会就是行仁复礼恢复西周以来君臣有序的等级制度,建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和谐社会,教案《《沂水春风》教案》。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教导子弟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三子者言志,或言使有勇,或言使足民,或言为小相,都非常契合孔子实现理想的现实步骤,曾皙则用非常感性的图景表达了这一志向。
【补充材料】历代学者的相关言论:
①孔子与曾点者,以点之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也。(杨树达《论语疏证》)
②曾皙对孔子言其志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曰:"吾与点也!"鲁设雩祭于沂水之上。暮者,晚也;春谓四月也。春服既成,谓四月之服成也。冠者、童子,雩祭乐人也。浴乎沂,涉沂水也,象龙之从水中出也。风乎舞雩,风,歌也。咏而馈,咏歌馈祭也,歌咏而祭也。说论之家,以为浴者,浴沂水中也。风干身也。周之四月,正岁二月也,尚寒,安得浴而风干身?由此言之,涉水不浴,雩祭审矣。(王充《论衡·明雩篇》)
2、认为曾晳的说法体现了归隐的人生境界。
孔子一方面主张积极从政,另一方面,在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的情况下又主张"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甚至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表示想要放弃追求去过一种清淡自适的生活,"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此次谈话时孔子已经60多岁,孔子一生奔走列国,四处碰壁,最后只得回到鲁国讲学授徒著书立说。晚年的孔子对世道看得已经很清楚了,他决意不再求仕。而孔子之所以赞赏曾皙所言之"志"的关键就在于曾皙所说正合于"天下无道则隐"。曾晳的无意用世之言引起了孔子的深深共鸣。
【补充材料】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里仁》
子路曰:"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微子》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述而》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泰伯》
可见孔子的"求仕"是有原则性的。"求仕"是为了"行道"、"行义"。能"行道"、"行义".则出仕做官。不能"行道"、"行义"则去之。为了实现理想,为了弘扬大道,孔子不动摇,不怨尤,终生积极乐观。他虽叹惋过"莫我知也"。但接着又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孔子可进可退、唯"义"是存的人生态度,安贫乐道的生活追求,对照一下曾皙所描绘的暮春逸游图,其表达的情志和精神世界何其相似!曾皙"歌咏先王之道,而归夫子之门",正是孔子退隐传道的生动写照。
3、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对此有一个比较权威的解读。他说,曾皙的理想看起来不过是"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初无舍己为人之意"(《四书集注》),好像他做的都是些日常小事,没有什么舍己为人的大理想。但是曾皙的内心是完满充盈的,他以自身人格的完善为前提,以万物各得其所为理想,这就比另外那三个人想从事一个具体的职业,在那个职业上做出成绩要高出一个层次。
这就是孔夫子说过的"君子不器"。一个真正的君子从来不是以他的职业素质谋求一个社会职位为目的的,却一定是以修身为起点的,他要从最近的、从内心的完善做起。
三、拓展延伸
1、本文既是弟子和孔子的"侍坐",又是一次颇有情趣的教育活动。作为教育家的孔子的教育思想在本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2、本文中孔子的四个弟子,你最喜欢谁?他具有什么性格特点?何以见得?
幼儿园小班语言《春风》教案模板 篇2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初步认识春天的特征
2、初步学习用适当的词语更换诗歌中的事物
二、活动准备:
根据儿歌内容制作的图片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初步学习儿歌,说准儿歌中运用的动词
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更换诗歌中的事物
四、活动过程:
1、欣赏学习诗歌
(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你们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是春天?
启发幼儿从柳树发芽了,小草长出来了,花儿开放了,蝴蝶飞舞等春天的特征进行描述,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对春天的认识。
(2)教师朗诵诗歌,在朗诵的同时按儿歌顺序指点图片上的景物,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让幼儿感觉句子的韵律和节奏。
(3)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念儿歌2~3遍引导幼儿理解“吹绿”,“吹红”,“吹来”,“吹醒”等词的含义。春天为什么能吹绿了柳树?春天为什么能吹红了桃花?(春天到了,天气变暖了,各种树木开始发芽生长了。)吹醒了青蛙是什么意思?(春天到了,天气变暖,动物们从冬眠中醒来了,开始了它们的活动了。)
(4)幼儿根据理解朗诵诗歌,初步学会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诵,采取逐渐抽取图片帮助幼儿学习巩固所学内容。
2、仿编儿歌
(1)春天真美,春风一吹,吹绿了柳树,还吹红了什么?幼儿讨论引导幼儿学习句式“吹×了”启发幼儿用适当的词语更换原儿歌中某些名词,学习仿编儿歌。
(2)将仿编部分的结构与原诗歌连起来朗诵,对幼儿进行表扬。
3、活动小结。
“小朋友们,春天这么美,一起跟着老师去外面寻找春天的足迹吧。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反思:
1、小班幼儿的语言学习应从具体的实实在在的只管形象出发,启发幼儿发准字音,学习字、词、短句。在本次活动中,我首先准备了与儿歌内容相关的挂图,活动开始让幼儿围绕挂图上的内容展开讨论,讲述。接着,图片的顺序表现儿歌中事物的出现顺序,引导幼儿按顺序进行学习。最后,启发幼儿创编春风一吹会出现的事物。
“吹绿了柳树,还吹绿了什么?还吹红了什么?”
幼儿在这个环节中思维比较敏捷,想象力丰富。
例如吹醒了小鱼……边说边做动作,努力将音乐、动作等方面自然地整合在这节语言活动中,这种整合有利于幼儿主动、积极地学习和掌握新的语言信息,更有利于幼儿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表述,从而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2、幼儿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是从具体到抽象,再形成概念,我们有春游活动做基础,首先对春天赶兴趣,有话可说,有话可讲。
幼儿园小班语言《春风》教案模板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春天的美丽景色,初步理解诗歌。
2、借助图夹文的诗歌的展示,能有序地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初步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文字及图片、磁带
活动过程:
(一)、打开窗户,感知春风。
教师:教室里的树叶为什么会跳舞?(风的吹动)
教师解释词语“春风”。
(二)、理解、学习诗歌《春风》。
1、幼儿听录音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2、提问:春风吹来,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创编简单的动作。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文字。
3、师生共同边看图示边念儿歌。
(三)、表演儿歌。
1、教师念儿歌,幼儿用动作表演。
2、部分幼儿念儿歌,部分幼儿用动作表演。
(四)、幼儿尝试仿编儿歌。
教师:春风还会吹来了什么呢?鼓励幼儿结合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大胆地仿编儿歌。
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到室外感受春天的变化。
幼儿园小班语言《春风》教案模板 篇4
《春风》是一首欢快的春之歌 ,整首诗歌语言浅显,通俗易懂。中间部分结构重复,可以让幼儿学习仿编。
本活动我采用观察图片的方式让幼儿通过具体、直观的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再通过一个个具有引导性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表达的意境,如:“这上面画的是什么季节?你们从什么地方看出是春天?”启发幼儿从柳树发芽,小草长出来了,花儿开放了燕子飞回来等春天特征,请幼儿谈谈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引导幼儿观察春天的景色,重点观察柳树、桃花、小草发芽,帮助幼儿理解“吹绿、吹红、吹来、吹醒”等词的含义。进一步观察春风吹来,哪些植物也变绿了?哪些花儿也开了?春风还吹来什么?通过观察,使幼儿知道春天来了,很多植物都发生了变化,并了解这些植物的颜色。最后采用分段和整体学习的方法帮助幼儿记忆诗歌的内容,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诗歌的结构工整,语言具有韵律感,也便于幼儿的创编活动。首先帮助幼儿一起分析诗歌的结构,重点把握“吹x了”的句式,然后启发幼儿思考:“春风一刮,除了吹绿什么?吹红什么?”引导幼儿结合观察活动所积累的知识经验,说说自己的感受。接着我示范仿编:“吹绿了小草(吹红了桃花)。”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想法用诗歌语言表达出来。
活动结束后,我认真的反思了一下,当孩子们不能达到我的要求时,我不应该急躁。我的急躁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影响了孩子们的情绪。小班的孩子需要的是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老师温柔亲切的言语。在今后的工作中,对于一些突发事件,我应该耐心、冷静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幼儿园小班语言《春风》教案模板 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感受散文诗语言的趣味性和优美的意境,感受春天美丽的景象。
2.鼓励幼儿用优美的语言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3.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和拟人的手法并尝试创编。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引导幼儿在散文诗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理解诗歌内容。
难点:感知并理解散文诗中拟人的手法。
活动准备:
制作课件、挂图、五颜六色的花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信封,引起幼儿兴趣。这是春姑娘的信,春姑娘让谁来送信呢?
(二)展开:
1.出示图片,分段理解散文诗内容。冬爷爷下完最后一场雪,捋着长长的白胡子,摇摇摆摆回到天上。春姑娘忙着收拾她的花篮,准备出门,他叫春风娃娃先来地面报信。
(1)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理解第一段。
提问:风娃娃先给谁报的信呢?他是怎样报信的?小河收到这样的信有什么变化?(用散文诗语言小结)一串串珍珠指的是什么?
(2)出示挂图二,引导幼儿根据想像第二段的内容。
提问:风娃娃又给谁送信呢?她是怎么报信的?柳树收到这样的信会有什么变化?
(3)出示挂图三,引导幼儿根据图片观察理解第三段。
提问:风娃娃又给谁报信了?她是怎么报信的?小鸟收到这样的信怎么做的?
(4)出示挂图四,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提问:春姑娘真的来了,她带来了什么呢?
2.配乐朗诵,完整欣赏。结合图片,引导幼儿跟随录音用优美的.声音,有感情的朗诵。
3.大胆想象,创编散文诗。
想一想,春风除了会给小河、柳树、小鸟报信外,还会给谁报信?他们会发生什么变化呢?(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并在集体面前表达)
(三)结束:小结总结幼儿的学习创编情况。
活动反思:
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
幼儿园小班语言《春风》教案模板 篇6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3、品析精彩的词句,了解短句的特点及其表现力。
4、学习文中对比衬托和欲扬先抑手法。
教学重点:
1、品析精彩的词句,了解短句的特点及其表现力
2、理解作者感情,领略自然景物的美。
教学难点:
学习文中对比衬托和欲扬先抑手法。
教法和学法:
1、对比阅读教学法
2、讨论法
3、引导启发法
4、朗读指导法 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圈点勾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刚刚学习了朱自清的《春》,江南的春风在朱自清笔下是温暖、和煦、清新、悦耳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林斤澜所写的北方的《春风》,看一看南国的春风和北国的春风有哪些不同?作者是如何来写北国的春风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
二、读一读
这一环节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在学生朗读课文前提出这样的要求;
1、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对课文内有疑问的地方,先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说出来,在班上共同探究。教师多媒体出示容易读错的字词。
2、你感觉作者对北方春风的感情是怎样的。是讨厌、还是喜爱?本课的春风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找出文中具体描写北方春风的段落,反复朗读并画出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
三、议一议
先让学生齐读6、7、8段,然后讨论下边的几个问题;
1、作者是怎样来表现北方的春风的特点的?勾画出你最喜欢的直接描写春风的句子并进行赏析,体会一下北国的春风有什么特点? 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运用对比(第9、10段)衬托(第6、7段)的手法 “一夜之间,春风„„如无数针扎”用响亮有力的短句,琅琅上口的对偶、排比句式,用一系列准确的词语,展现了北方春风雄健、宏大、粗犷、苍劲的、难以遏制的气势
2、象声词的运用“轰的一声”,“嘎的一声”,“格拉拉”有什么作用? 渲染了氛围,使北方春风的气势更加有声有色。
四、比一比
我打算指定几个学生分别读课文3、4、9、10段。然后比较江南的春风与北方的春风有什么不同?并说一说更喜欢哪种春风?为什么? 这一环节先让学习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见解,然后,每小组推荐一个人,在班上说说自己小组的主要观点。最后老师归纳,以幻灯片的形式明确。 江南的春风:温暖、柔情 犹如多情的小姑娘 北方的春风:粗犷、刚劲 犹如豪放的男子汉
五、想一想
1、让学生纵观全文,作者对北方春风是喜爱的、赞扬的,可课文前两段为什么写对北方春风的厌恶情感呢?又为什么写江南春风呢?
开篇就用北京人的话说“春脖子短”和觉得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 第二段又举出北方春风带给人们的恶感——起风、刮土、让人睁不开眼睛,这是抑、抑北国春风。
第3、4段,“我”相对怀念江南的春风,引用诗句“暮春三月,江南„„”并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对江南春风温馨宜人,滋润万物进行大肆褒扬。这是与北方的春风形成对比进而突出对北方春风的厌恶。这是欲扬先抑手法。
第10、11段,再次写江南春天,这是对比烘托。 通过欲扬先抑、对比烘托使北方的春风显得更加可爱,对北方春风的敬意也油然而生,鲜明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达到了扬的目的,抒写了怀念之情。
六、说一说
让学生交流一下平时积累的有关描写春风的诗句。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七、练一练
让学生在课下写一篇观察日记,描绘我们这个地方春风的特点,力求语言生动形象。
幼儿园小班语言《春风》教案模板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比较北国的春风与南国春风的不同,体会对比手法及欲扬先抑的写法在文中的作用
2)揣摩、赏析精彩的词句,体会本文拟声词的表达效果。
3)理解文章的主题,领略作者的情感。
4)掌握如何准确形象描述景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欣赏散文的能力,迁移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为了追求美好的未来,应该做一个勇于挑战困难、挫折的人。
2)要做一个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人。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方法
诵读、合作探究等
教学难点
目标2、3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直接导入
二、新授:
1)教师范读课文
2)作者是如何描绘江南春天的?
(学生读书)
(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在欣赏江南春景图片)
3)江南春天具有什么特点?
4)作者是如何描绘江南春风的?
(《绝句》志南)
5)江南春风具有什么特点?
6)北京人认为“春脖子短”,对于北京的春天,还有其他看法吗?
7)作者喜欢的是南国的春风还是北国春风?(划出文章中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
8)作者林斤澜是南方人,江南的春天风景如画,为什么他要怀念北方的春风呢?北方的春风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
(在朗读中体会北国春凤的特点)
(这里可欣赏几幅北国春景图片)
9)为什么作者一开始不写自己喜欢北国之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0)作者如此怀念喜欢北国的春风,为什么在文章开头先介绍人们对北京春天低调的评价呢?
11)你认为北国的春风赋予了我们北方人怎样的性格特点?
12)你喜欢北国的春风还是南国的春风?为什么?
13)总结准确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
(出示大屏幕)
14)作业:小练笔
15)课堂小测
幼儿园小班语言《春风》教案模板 篇8
一、说教材
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
《春风》是北师大版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主读课文。该单元以“斑斓春色”为主题。新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因此确立的单元目标是要注重诵读,感受作者融会在景物之中的深沉的情感,要从品味优美的语言入手,同时要能感受景物特点。
《春风》是林斤澜的一篇散文,当代作家林斤澜老先生,经常活跃在故乡的江南和工作的北京两地之间,对江南春风和北国的春风有着不一样的情怀、感受和认识,在这篇文章里他用江南的春风同北国的春风作对比。对北方的春风先抑后扬,用“粗犷豪放、”的语言把自己对北国春风别样的体会,抒写得淋漓尽致,为我们描绘了北国春风的粗犷豪迈、猛烈迅疾、强劲有力。歌颂了它的勃勃生机,竭力扫尽残冬,催生万物的可贵品质,表达了对驱散严寒,带来春天的北国春风的无限怀念和深深敬意。 第二点、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结合单元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要求,我确立了以下教学
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文中重点词语。
2、比较北国春风与南国春风的不同,认识对比、欲扬先抑的手法。
3、品味本课精彩的字句。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重视对课文的诵读,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
2、分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领略本文自然景物的美,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1、对比和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2、感受语言美、自然景物的美、感受北国春风粗犷、豪壮,领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品析重点句子,感受作者独特的情感。
教学时数:两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多媒体教学。
二、说教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
1、采用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营造出直观、形象、自然的春天,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采用朗读教学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因此,做到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得主人,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采用探究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组织学生在讨论、回答中学习本课,让学生在讨论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写作成功之法。特别是本文的对比和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让学生深刻体会,以便更好地运用到写作中去。
三、说学法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听课文朗读录音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朗读抒情散文,体会春的优美意境;在分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研读、精读、品读的学习方法,品味文中传神的语句。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一)导入新课。,美好的春天总让人情思飞动,浮想联翩。同学们,你们脑海中的春天是怎样的?春风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生发言,之后出示几张春景图片)
今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林斤澜笔下的春风。(出示课题作者)(出示教学目标)
(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消除学生上课开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简介作家
林斤澜是当代的作家,作品以短篇小说居多,讲究构思立意,别具一格,林斤澜是南方人,建国以后在北京工作生活。
(三)读《春风》,品语言。
1、听读课文
(1)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词
(2)仔细听朗读录音,注意朗读的语音、语速、语调、情感等,听读后选择自认为最有把握读好的段落,模仿朗读。
2、初读课文
自主学习以下问题
(1)作者的笔下描写了哪儿的春风?
(2)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在文中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一个句子。
(3)作者为什么一开始不写自己喜欢北国之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该环节以读为主,使学生对文中所描绘的“春风”有个总体印象,初步感知全文。)
3、再读课文 讨论:
4北国春风来临后自然界有什么变化?
5找出文中具体描写北方春风的段落,反复朗读并画出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北方的春风的。 6“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针扎。”
7“轰的一声,是哪里的冰河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
4、比较探究
概括江南的春风与北国的春风的特点。温暖轻柔和悦,粗犷豪放猛烈迅疾强劲有力。你喜欢江南的春风还是北国的春风?
(四)体会对比、欲扬先抑的写法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品表现手法。
提问:作者为什么能把北国的春风描写得如此生动形象,把对北国春风的怀恋和赞美抒写得淋漓尽致?
小结:在这篇文章作者抓住江南春风的怡人轻柔和北国春风的豪迈粗犷用江南的春风同北国的春风作对比,突出北国春风粗犷豪放猛烈迅疾强劲有力对北方的春风先抑后扬,要想理解这一手法,让学生体会。用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歌颂了北国春风表达了对带来春天的北国春风的无限怀念和赞美之情。
幼儿园小班语言《春风》教案模板 篇9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随音乐节奏做模仿动作的兴趣,感受春天的舒适感觉。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示力。
3、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做模仿动作,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并能根据音乐创编动作。
4、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准备:
知识有一定的节奏感。
《春风》磁带,钢琴。
重点难点:
1、边听音乐边做动作,发展幼儿协调性。
2、能够听音乐创编动作。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春天真美丽,到室外感受春风拂面。
二、展开
1、带幼儿感受春风,进教室。
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小结:春风拂面,春暖花开,引导幼儿表达表达春风的感受。
2、听音乐,感受节奏
这个曲子好听吗,你们听到这么欢快的曲子,想到了春天的什么啊?
3、引导幼儿做动作,创编动作
春天风一吹,柳树怎样了,春雨沙沙,小鸟叽叽喳喳讲不停。
教师可以现制定动作,然后可以请幼儿创编动作。
三、结束
春天太美了,小朋友要快乐的表示出来。
活动反思:
1.信息技术与本课整合提升了课堂效率
多媒体运用使课堂教学突破了时空限制,扩大了课堂容量。授课内容及要求即时呈现,清楚明白,节省了课堂时间;大量美景图片的展示,突破了时空限制,让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促进个性发展。
2.小组合作效果好
《大纲》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小组合作学习很好地完成了这一要求。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营造了民主、和谐和富有个性的学习氛围,给所有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班的小组汇报轮流发言做得好,一些成绩较差的同学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对学习也逐渐有了兴趣。
不足之处:
小组内合作的参与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还需要加强训练。
改进方法:
小组内成员轮流当组长,其他成员协助其完成记录工作,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大胆回答问题。组内多一人参与汇报,多加一分组内分。
小百科:春风,是指春天的风,还比喻恩泽、融和的气氛等,古诗中多用。
幼儿园小班语言《春风》教案模板 篇10
活动来源:
春天到了,天气变暖和了。春天的风吹在自己的身上也是暖哄哄的,真舒服。春天蝴蝶飞来了,青蛙醒了,下小雨了,柳树绿了,桃花红了,感觉都是春风的功劳。这是一首很优美的儿歌,通过此儿歌,感受春天的美丽。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感受春天的美丽,初步认识春天的特征。
2.初步学习用适当的词语更换诗歌中的事物。
活动重点:
初步学习儿歌,说准儿歌中运用的动词。
活动难点:
用适当的词语更换诗歌中的事物。
活动准备:
根据儿歌内容制作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欣赏学习儿歌。
(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你们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是春天?
启发幼儿从柳树发芽了,小草长出来了,花儿开放了,蝴蝶飞舞等春天的特征进行描述,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对春天的认识。
(2)教师朗诵儿歌,在朗诵的同时按儿歌顺序指点图片上的景物,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让幼儿感觉句子的韵律和节奏。
(3)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念儿歌2~3遍引导幼儿理解“吹绿”,“吹红”,“吹来”,“吹醒”等词的含义。
春天为什么能吹绿了柳树?春天为什么能吹红了桃花?(春天到了,天气变暖了,各种树木开始发芽生长了。)吹醒了青蛙是什么意思?(春天到了,天气变暖,动物们从冬眠中醒来了,开始了它们的活动了。
(4)幼儿根据理解朗诵儿歌,初步学会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诵,采取逐渐抽取图片帮助幼儿学习巩固所学内容。
2.仿编儿歌。
(1)春天真美,春风一吹,吹绿了柳树,还吹红了什么?幼儿讨论引导幼儿学习句式“吹x了”启发幼儿用适当的词语更换原儿歌中某些名词,学习仿编儿歌。
(2)将仿编部分的结构与原诗歌连起来朗诵,对幼儿进行表扬。
3.活动小结。
“小朋友们,春天这么美,一起跟着老师去外面寻找春天的足迹吧”。
幼儿园小班语言《春风》教案模板 篇11
活动目标
有感情地朗诵短文《春风娃娃》。
识字:“红花、树叶、小河、大山。”
了解反义词“大——小”。
了解轻声读法:“娃娃画画”
材料准备
可移动的春天挂图 、 字卡 、板书 、教材
活动流程
1、引导
春天来了,小朋友知道动物、植物有哪些变化吗?用完整话讲给大家听,好吗?(调动幼儿原有的生活经历)
2、出示春天挂图
请幼儿用完整话说一说图中有什么?(教师指导幼儿有序观察画面,并引导孩子用形容词描述,使语言更生动。)
3、出示短文
《春风娃娃》,让幼儿找一找短文中认识的字,用不同颜色的图形标注。(复习颜色、图形,找认识的字,激发识字兴趣。)
4、听教师范读短文
幼儿结合挂图理解短文描述的画面。(帮助幼儿形象记忆短文内容)
5、游戏
“唱反调”,随师读短文,熟悉短文内容。
6、配乐短文朗诵《春风娃娃》
7、游戏连一连,画一画
(教师取下挂图中的绿树叶、小红花、小河、大山、风筝、娃娃)请幼儿边读短文,边动手贴回图片,复原画面。(帮助幼儿理解、记忆。)
8、游戏
“夺红旗”,将幼儿分成两组,每组选送幼儿进行美文美读,看谁读得动听,先夺到红旗的组胜利。
9、知识点解析
找一找短文中的反义词:大——小;给“娃娃、画画”注音,强调第二个字读轻音,了解拼音的标法。
10、游戏
“照相”、“小孩真爱玩” ,“灰狼与天使”进行识字练习。[“红花、树叶、小河、大山”]
11、朗读教材
有感情地朗读教材中的短文《春风娃娃》。(培养阅读习惯和手指点读能力。)
活动延伸
小朋友了解了春天的变化,回家画一幅春天的图画,为春天做一张贺卡。
幼儿园小班语言《春风》教案模板 篇1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分析: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播种的季节。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 我带着我们小班的孩子们来到花园里、操场上、田野里……让孩子们通过观察、触摸,与大自然进行零距离的接触,让他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感受春天的美。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美丽的春景,我设计了《春风》这一活动。这首儿歌节奏明快清新、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并以拟人、排比的句式将春天的勃勃生机展现在幼儿面前,从而激发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幼儿现状分析:
小班幼儿年龄小,经过一学期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思维能力仍处于低级阶段,而幼儿可以通过学习儿歌中的词语,并在创编儿歌时总结原有经验、扩大知识面,从而使孩子的语言更形象,把动物及事物等特征描述的更准确。
(三)目标定位:
1、语言的教育意义指出:语言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提高审美观,这首儿歌用简单通俗的语言描述了春天的自然景物,幼儿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感受到了儿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喜欢春天。
2、《纲要》提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根据这一要求,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的语言环境,引导幼儿大胆地表达。
对小班幼儿而言,“春天”这一主题的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并不是关于春天的种种知识,而是引导他们学习关注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天特有的美丽景象。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制定了这样的目标:
(1)欣赏儿歌,感受春天的美丽,初步认识春天的特征。(知识目标)
(2)初步学会用适当的词语更换儿歌中的词语。(技能目标)
(3)通过学习,喜欢春天的景物。(情感目标)
(四)活动重点、难点的确定和解决。
1、活动重点:理解儿歌内容,明白“吹绿、吹红”的意思。“绿、红”既是表示颜色的词,又写出了柳树,桃花在春天生长的特点。而我让幼儿通过看图来学习儿歌,并通过讨论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2、活动难点:能按儿歌的结构学会仿编儿歌,拓展思维。
3、突破重难点方法:通过图片来引导幼儿学会儿歌,分部理解儿歌内容。由独自的想象到互相讨论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五)活动准备:
《春天》的音乐背景,关于春天的风景图,及关于儿歌的课件
二、说教法
结合语言活动自身的特点,依据纲要的精神,我主要运用了欣赏感知法和模仿教学法。
第一种是欣赏感知法,就是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表演和朗诵等形式,引导幼儿充分的感知理解儿歌。根据小班幼儿心理、年龄特征和为幼儿提供正确规范、和谐温馨的语言环境等特点,我运用了欣赏感知法。首先我利用图片,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随着边表演边说儿歌,把幼儿带进了一个有趣的语言环境,实现了教育的感染功能。其次在教授儿歌的时候,教师的规范性朗诵示范,幼儿的再次完整欣赏,为教育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种模仿教学法,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儿歌的内容结构、使幼儿对学习产生共鸣,在幼儿自由积极的获取知识的同时,教师运用激励性的语言,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语言发展能力。
三、说学法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我本着“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理念,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在本次活动中,幼儿主要运用以下学习方法:
观察法:幼儿通过观察图片,直接感知儿歌的内容。
提问法:引导性的互动提问,鼓励幼儿将所看到的、想到的,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说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我先播放《春天》这首歌曲,自然把幼儿带入诗歌的情境之中。然后请幼儿说出春天的景色。接下来我出示有关儿歌的课件,引导幼儿学习诗歌中的语言。如:春风吹,小树桩会有什么变化呢?幼儿先说,若说不出来老师点击课件,让幼儿感知小树发芽了,并自由表现发芽的样子,这时引导幼儿说出儿歌内容:“春风吹,芽儿发”。接下来逐步出示柳树,桃花,让幼儿感知颜色,再说出儿歌内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这个过程也为下面仿编颜色引出植物做出铺垫。植物学习后,自然过渡到动物,这时,我不再直接运用图片,而是用动作声音来调动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感知儿歌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使动静结合,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让课堂不再单一枯燥。自然的引出了“吹来了蝴蝶,吹醒了青蛙。”关于下雨是怎么下的,是请幼儿加上形容词。
第二环节中我将儿歌完整的说出来,并利用图片让幼儿熟知儿歌,同时加上动作更好的把儿歌表现出来。那么幼儿在学习儿歌内容时就更容易了,利于记忆。
在仿编诗歌这个环节中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幼儿想象的空间,并结合儿歌结构使幼儿掌握仿编的方法,仿编的内容有一定的逻辑性。得符合常理。
最后用找春天,又使仿编有了一定的延伸。
五、课件
制作的课件有助于小班幼儿学习儿歌,将儿歌内容直观形象的展现,利于幼儿更好的学习理解。
小结:总之,上好一堂课需要精心的准备,不断的总结经验,以幼儿为主体。时刻记住活动的目标是什么,能让幼儿学到什么才是重点,对于本次活动,我觉得语言的学习是一方面,还得熏陶孩子的情感。
幼儿园小班语言《春风》教案模板 篇13
教学目标:
1.比较北国春风与南国春风的不同,学习辨证地看问题
2、品析精彩的词句,了解短句的特点及其表现力。
3、理解作者感情,领略自然景物的美。
4、学习先扬后抑的写法。
教学重点:
1、学习先扬后抑的写法。‘
2、感受语言美、自然景物的美,感受北国春风粗犷、豪壮、,领会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
品析重点句子,感受作者独特的情感。
教学方法:
讨论式问答式相结合
教学步骤及过程:
一、导入
学习了朱自清的《春》,我们跟作者一起感受了春天的花卉争荣,更让我们领略了一幅南国春天的有形、有味、有声、有情的春风图。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林斤澜所写的《春风》,看一看南国的春风和北国的春风有哪些不同!作者为什么要独出心裁的称颂给人带来诸多不便,遮天蔽日,飞沙走石,人们对他全无半点好感的北京春天的风沙。
二、朗读课文,圈划生字词
褒贬bāo 飘拂fǘ 塞外sài 冰碴chá 耗子hào 乍暖zhà
三、研读课文
本文写北国的春风,作者抒发了对北国春风怎样的感情?作者热爱北国的春风,歌颂了北国春风的品质。
(1)读1、2段:作者一开始就表达了这种感情吗?不是,作者一开始持贬抑的态度。开篇就用北京人的话说“春脖子短”和觉得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来说明北京春天之短暂,冬夏交接之迅速,人们无法感受“吹面不寒杨柳风”的美好,也无法欣赏百花斗艳的声景,有的只是淡淡的哀愁和心灵的缺憾。
第二段又举出北国春风带给人们的恶感——起风、刮土、让人睁不开眼睛,人们对它恨之入骨、骂之连天,怨声载道,叫苦不迭,似乎北国春风是那么的令人厌恶、令人生畏,令人可恨-——这是抑、抑北国春风。
(2)第3、4段,“我”相对怀念江南的春风,引用诗句“暮春三月,江南……”并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对江南春风温馨宜人,滋润万物进行大肆褒扬。与北国的春风形成对比,作者是一味的抑北国春风扬南国的春风吗?不是
(3)第6段突然笔锋一转,用一个设问句,引出了北国春风的另一个方面,引出下文感情的变化,表达自己对北国春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4)齐读7、8、9、10段
①作者是怎样来表现北国的春风的特点的?勾画出直接描写春风的句子,体会一下北国的春风有什么特点?
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运用对比(第9、10段)衬托(第6、7段)的手法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一夜之间,春风……如无数针扎”用响亮有力的短句,琅琅上口的对偶、排比句式,用一系列准确的词语,展现了北国春风雄健、宏大、粗犷、苍劲的、难以遏制的气势。
②北国春风来临之后自然界出现了哪些变化?这些冰的家族只有当北国的春风来临了,一夜之间可以使他们降伏:他吹开了冰冻的河流,吹折了残枝病叶,吹醒了冬眠的生命。
人们开始走出温暖的家,“穿着老羊皮背心……把粪肥抛撒匀净”开始春耕了,人们规划着,忙碌着。
象声词的运用“轰的一声”,“嘎的一声”,渲染了氛围,使北国春风的气势更加有声有色。引导学生体会北国春风的巨大威力、气势,欣赏这种并不优雅,并不柔婉的、粗犷的美。
③与朱自清的《春》比较,南国的春风和北国的春风有哪些不同之处?引导学生体会北国风与杨柳风的不同。
归纳:a特点:具有粗犷之美、雄健之美、阳刚之美
b比较:
同样是写春风:朱自清笔下的春风是柔柔的,清新的悦耳的;
林斤澜的笔下的春风则充满力度,充满豪迈之情。
④你更喜欢哪种春风?为什么?
⑤作者为什么能把给人带来诸多不便,遮天蔽日,飞沙走石的春风写得如此之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认为,北方的春天,尤其是北方的春风虽然“粗暴”却别有一番诗意的美,有毫不逊色于江南春景的另一种美好。抒发了对北国春风无比的深情,歌颂了北国之春的别具一格的“好不痛快人也” ,宛如北方的汉子粗犷、豪放、雄健、粗犷之美。
(5)第10、11段,作者再次和江南春风作对比,同时调动了视觉、触觉、嗅觉,使江南春天那霉腐湿闷之感更为具体可感,通过对比使北国的春风显得更加可爱,对北国春风的敬意也油然而生,鲜明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达到了扬的目的。抒写了怀念之情
总结:本文不写江南的春天,而写北国的春天;不写北国的春景,只写北国春风。作者从北方与江南春风的对比性议论入手,对北方的春风欲扬先抑;然后酣畅淋漓的描绘北方春风的阳刚之美;最后呼应全文,在对比中强化对北方春风的赞美。
四、写作特点:
1、语言粗犷豪放透出。动词的妙用、短促的句式、排比、反问,使语言富于变化读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
2、语言形象生动,真切感人。
3、采用了对比烘托和先扬后抑的写法,突出了北国春风的阳刚之美。
五、作业;
1、思考:同样写“春回大地”,《春风》的写法《春》迥然不同,两种写法各有什么好处?
2、完成《中华一题》
板书设计:
春风
厌恶——怀念——喜爱
(北) (南) (北)
∣ 对比 ∣
︱ 扬———————抑
幼儿园小班语言《春风》教案模板 篇14
教学目标:
1、欣赏儿歌,感受春天的美丽,初步认识春天的特征。
2、初步学会用适当的词语更换儿歌中的某些名词。
教学准备:
1、观察过春天的景色,对春天的特征有初步的了解。
2、PPT课件一份;。
教学重点与难点:
欣赏儿歌,初步认识春天的特征
教学方法与手段:
示范模范法、视听讲结合法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图片上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们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是春天的?
2、提出问题:春天除了是这个样子的,它还会吹风,春天吹的风叫做什么风?
3、引出儿歌: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儿歌,叫做《春风》。
二、学习儿歌
1、初步学习儿歌
①教师朗诵儿歌
我们先一起来听听这首儿歌。在朗诵的同时,播放儿歌的PPT,朗诵节奏与PPT课件播放速度同步。
②提问幼儿:在儿歌中听到了些什么?
③根据幼儿回答情况再次朗诵儿歌,我们再仔细地来听一听,里面还有些什么?同时播放PPT课件。
④根据幼儿的回答,一一出示儿歌图谱,按顺序排列。引导幼儿充分理解每一张图谱的内容。在幼儿正确说出图谱内容后,引导幼儿集体用儿歌中语句一起念一念。
⑤学念儿歌
根据图谱引导幼儿集体念诵学习儿歌。现在我们一起看着漂亮的图来说一说这首儿歌吧!
2、进一步理解儿歌
①教师提问:春风为什么能吹绿了柳树?春风为什么能吹红了桃花?出来了蝴蝶是什么意思?吹醒了青蛙是什么意思?
三、仿编诗歌
1、启发幼儿用适当的词语更换原儿歌中的某些名词,学习仿编。
春风吹,吹绿了柳树,还吹绿了什么?还吹红了什么?
引导幼儿结合观察活动所积累的知识仿编儿歌,学习句式“吹X了”。
四、结束延伸
今天的儿歌我们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学的,回家后和爸爸妈妈比一比,看看谁念得更好听!
幼儿园小班语言《春风》教案模板 篇15
阅读课
两课时 2006年3月16-17 第三周
一、组织教学
二、提出要求
1、在阅读的过程中,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文章摘抄下来。
2、在周记无话可说的时候,可以写成读后感,把摘抄的内容作为些读后感的材料。
3、在周会和夕会时候,把摘抄到的好文章读给大家听。
4、周末,请寻找和摘抄有关“春”的文章、诗词、对联等等。
《春风》
教学目标:
1.比较北国春风与南国春风的不同,学习辨证地看问题
2、品析精彩的词句,了解短句的特点及其表现力。
3、理解作者感情,领略自然景物的美。
4、学习先扬后抑的写法。
教学重点:
1、学习先扬后抑的写法。‘
2、感受语言美、自然景物的美,感受北国春风粗犷、豪壮、,领会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
品析重点句子,感受作者独特的情感。
教学方法:
讨论式问答式相结合
教学步骤及过程:
一、导入
学习了朱自清的《春》,我们跟作者一起感受了春天的花卉争荣,更让我们领略了一幅南国春天的有形、有味、有声、有情的春风图。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林斤澜所写的《春风》,看一看南国的春风和北国的春风有哪些不同!作者为什么要独出心裁的称颂给人带来诸多不便,遮天蔽日,飞沙走石,人们对他全无半点好感的北京春天的风沙。
二、朗读课文,圈划生字词
褒贬bāo飘拂fǘ塞外sài冰碴chá耗子hào乍暖zhà
三、研读课文
本文写北国的春风,作者抒发了对北国春风怎样的感情?作者热爱北国的春风,歌颂了北国春风的品质。
(1)读1、2段:作者一开始就表达了这种感情吗?不是,作者一开始持贬抑的态度。开篇就用北京人的话说“春脖子短”和觉得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来说明北京春天之短暂,冬夏交接之迅速,人们无法感受“吹面不寒杨柳风”的美好,也无法欣赏百花斗艳的声景,有的只是淡淡的哀愁和心灵的缺憾。
第二段又举出北国春风带给人们的恶感——起风、刮土、让人睁不开眼睛,人们对它恨之入骨、骂之连天,怨声载道,叫苦不迭,似乎北国春风是那么的令人厌恶、令人生畏,令人可恨-——这是抑、抑北国春风。
(2)第3、4段,“我”相对怀念江南的春风,引用诗句“暮春三月,江南……”并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对江南春风温馨宜人,滋润万物进行大肆褒扬。与北国的春风形成对比,作者是一味的抑北国春风扬南国的春风吗?不是
(3)第6段突然笔锋一转,用一个设问句,引出了北国春风的另一个方面,引出下文感情的变化,表达自己对北国春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4)齐读7、8、9、10段
①作者是怎样来表现北国的春风的特点的?勾画出直接描写春风的句子,体会一下北国的春风有什么特点?
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运用对比(第9、10段)衬托(第6、7段)的手法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一夜之间,春风……如无数针扎”用响亮有力的短句,琅琅上口的对偶、排比句式,用一系列准确的词语,展现了北国春风雄健、宏大、粗犷、苍劲的、难以遏制的气势。
②北国春风来临之后自然界出现了哪些变化?这些冰的家族只有当北国的春风来临了,一夜之间可以使他们降伏:他吹开了冰冻的河流,吹折了残枝病叶,吹醒了冬眠的生命。
人们开始走出温暖的家,“穿着老羊皮背心……把粪肥抛撒匀净”开始春耕了,人们规划着,忙碌着。
象声词的运用“轰的一声”,“嘎的一声”,渲染了氛围,使北国春风的气势更加有声有色。引导学生体会北国春风的巨大威力、气势,欣赏这种并不优雅,并不柔婉的、粗犷的美。
③与朱自清的《春》比较,南国的春风和北国的春风有哪些不同之处?引导学生体会北国风与杨柳风的不同。
归纳:a特点:具有粗犷之美、雄健之美、阳刚之美
b比较:
同样是写春风:朱自清笔下的春风是柔柔的,清新的悦耳的; 林斤澜的笔下的春风则充满力度,充满豪迈之情。
④你更喜欢哪种春风?为什么?
⑤作者为什么能把给人带来诸多不便,遮天蔽日,飞沙走石的春风写得如此之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认为,北方的春天,尤其是北方的春风虽然“粗暴”却别有一番诗意的美,有毫不逊色于江南春景的另一种美好。抒发了对北国春风无比的深情,歌颂了北国之春的别具一格的“好不痛快人也” ,宛如北方的汉子粗犷、豪放、雄健、粗犷之美。
(5)第10、11段,作者再次和江南春风作对比,同时调动了视觉、触觉、嗅觉,使江南春天那霉腐湿闷之感更为具体可感,通过对比使北国的春风显得更加可爱,对北国春风的敬意也油然而生,鲜明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达到了扬的目的。抒写了怀念之情
总结:本文不写江南的春天,而写北国的春天;不写北国的春景,只写北国春风。作者从北方与江南春风的对比性议论入手,对北方的春风欲扬先抑;然后酣畅淋漓的描绘北方春风的阳刚之美;最后呼应全文,在对比中强化对北方春风的赞美。
四、写作特点:
1、语言粗犷豪放透出。动词的妙用、短促的句式、排比、反问,使语言富于变化读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
2、语言形象生动,真切感人。
3、采用了对比烘托和先扬后抑的写法,突出了北国春风的阳刚之美。
五、作业;
1、思考:同样写“春回大地”,《春风》的写法《春》迥然不同,两种写法各有什么好处?
2、完成《中华一题》
板书设计:
春风
厌恶——怀念——喜爱
(北)(南)(北)对比 扬———————抑
幼儿园小班语言《春风》教案模板 篇16
活动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儿歌
初步认识春天里植物、动物的特征和感受春天美丽的景色。
活动准备:
字卡、幻灯片、图片、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看幻灯片
1、请小朋友看幻灯片,你看见了什么季节的.景色?(春天)你怎么知道是春天呢?
2、春天到了,春风姐姐来了,她非常温和地轻轻吹过,给大自然送来了什么礼物呢?
3、看图片说春风吹来,有什么变化?
柳树变绿了;桃花都开了;燕子飞回来了,青蛙也醒来了;还有春雨淅淅的下着;小朋友在种菜。
二、学习儿歌
小朋友说的真好,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老师知道一首儿歌,它告诉了我们春天是什么样的,你们想学习么一下么?
1、听老师范读。
2、随老师一起读儿歌。
强调“吹”字是翘舌音,“丝”是平舌音,注意区分。"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学习表示颜色的字“、读出什么植物,春天有什么特征。“绿”,“红”,“柳”,“桃”要重读。
3、小朋友齐读儿歌,要求声音洪亮,边读边想象春天的变化。
4、找个别小朋友朗诵儿歌。
5、其他小朋友学着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6、试着背诵儿歌。
活动反思:
我在四处设计了这样四个问题:
⑴当学生看了桃花的图片后,问:“你想对桃花说什么?”
⑵在学生读好“春风轻轻地吹”这个句子后,我引读“吹绿了——,吹红了——,吹来了——,吹醒了——”。假如你就是那柳树、那桃花,你想对春风说句什么话呢?
⑶学完课文,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新课程标准重视个性化的体验、感悟和积累。这三处设计的问题,学生回答得都很精彩。语文因灵气而有生命,而我们的学生也因有个性的思维,使灵气得到张扬。
⑷思绪可以任意驰骋,灵气才会焕发光彩。
幼儿园小班语言《春风》教案模板 篇17
【教学目的】
1、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2、初步揣摩、赏析精彩的词句,体会本文拟声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感受自然美、语言美,领会作者感情。
2、体会拟声词的用法。
【教学难点】
快速阅读,初通文意,理解作者感情,领略自然景物的美。
【教法设想】
1、对比阅读教学法:联系朱自清的《春》展开比较阅读,分析北国春风的特色。
2、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组织学生在讨论、回答中学习本课。
3、启发法:教师引导,适当启发学生解决问题,点到为止。
4、朗读指导法:通过对重点句、段的朗读指导,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练习强化法:结合教学重点设计练习,强化对拟声词用法的体会与运用能力。
6、读写结合法:结合写作指导,通过课外练笔等形式,体现课文的“例子”作用。
以上多种教学方法的设想宜针对学生实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机结合,灵活运用,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法指导】
1、“温故知新”法:要求学生在比较阅读时,能够从横向纵向联系旧知识,感悟新知。
2、自主学习法:要求学生能够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解,在自学,快速阅读后能初通文意,自主、自觉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
3、研究学习法:要求学生必须学会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发问,积极讨论,学会分析、整理、归纳,养成研究性学习,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心理策略】
1、利用多媒体计算机音频、视频有利手段,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教学情境,放松学生的紧张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师迅速融入学生主体,消除师生之间的陌生感,扫清心理隔阂。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问,表达自己的观点,克服胆小、怕羞、自卑等不良心理。
4、及时肯定学生的创新思维,赞同学生的积极表现,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认同感。
5、带领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操。
【德育目标】
通过领略本文自然景物的美,感受北国春风粗犷、豪壮,江南春风轻柔、温暖的特色,联系朱自清的《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习惯,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素材,制作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2、编印教材,设计有关练习。
3、布置学生准备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
4、教师尽量多了解学生。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课前师生互动:
教师配合媒体演唱《望春风》,感受春风轻柔、和煦的特色,放松学生紧张心理,消除师生之间的陌生感,迅速与学生融为一体,为本文学习创设一个有利情境,为下文对比阅读教学作铺垫。
二、导入(导语设计):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展现的是姿态各异的大千世界。古往今来,人们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吟咏着大自然的伟大,创作了许多写景名篇。比如第三单元的 朱自清 先生的《春》就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
三、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学生集体背诵教材《春》第五段“春风图”。
明确:教材《春》中春风的特点:轻柔、温暖、充满爱抚。
四、师生讨论“春风”及与“春风”有关的成语、诗句,为学习《春风》,对比北国春风的特点做铺垫。
明确:“春风”—— ①春天的风。如“春风送暖”。
②比喻和悦的神色。如“春风满面”。
成语—— ①春风满面(形容人满脸喜色,和蔼舒畅,十分得意的样子)。
②春风得意(形容遇事顺利,心情非常得意、畅快的神态)。
③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和影响。也用以称颂师长的教诲)。
④春风夏雨(春风和夏雨能够养育万物,故用以比喻及时的教益或帮助)。
⑤如坐春风(比喻受到良师的培育)。
诗句—— ①“春风又绿江南岸”(宋·王安石《船泊瓜洲》)
表示又一个春天来临了,现用来比喻新的政策、措施等所带来的新景象。
②“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出塞》)
旧以形容边塞苍凉,现用来比喻某种思想、影响到不了某一地区或单位。
五、教师播放(或演唱)歌曲《北国之春》(片段),渲染北国早春春寒料峭,春风雄浑豪迈的气氛,引入新课学习。
六、学生课堂快速阅读,查工具书,利用课文注解,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对难懂字句大胆质疑,发问。教师适当答疑,强调,总结。
七、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描写北国春风的重要语句。
八、师生讨论,对比朱自清《春》之“春风图”及本文写江南春风的句子,领略本文描写自然景物的美,感受北国春风的特色。
九、德育渗透:
不管是轻柔、温暖、景色宜人的江南,还是粗犷、豪迈、气势雄浑的北国,我们的祖国到处同样可爱。同学们应该人人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
十、教师指导朗读描写北国春风的重点句子、段落,学生揣摩,朗读,品味。
十一、学生找出描写北国春风的拟声词,体会拟声词在听觉描写上的表达作用。
讨论问题设计:
1、把“呜呜吹号,哄哄呼啸”改为“哄哄吹号,呜呜呼啸”好吗?为什么?
明确:不好。“呜呜”在这里用以形容低沉的拖长声音的风声,与“吹号”(拖长声音大声叫)搭配较为恰当。“哄哄”指发出巨大的响亮的声音,与“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搭配也比较恰当。
2、“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中的“轰”与“嘎”对调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轰”用以形容河冰开裂发出的巨大轰鸣声;“嘎”形容病枝折断时短促而响亮的声音。
3、体会“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中“呼哧呼哧”一词的表达效果。
明确:“呼哧呼哧”形容喘息的声音。用拟人手法称赞春风也像勤劳的人们一样,在播种的季节辛勤劳作,非常形象生动。
十二、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描写北国春风的重点句段,特别注意读出拟声词、动词的表达效果。
十三、学生口头作文,注意观察,进行说话训练,强化对拟声词用法的运用能力。
练习设计:注意观察,展开想象,运用3个以上的拟声词,描绘你所看到的画面和听到的声音。(由媒体播放)
教师提问,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
十四、教师总结,再次强调本课学习重点。
十五、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再请学生质疑、提问、讨论。
十六、布置作业:
课外练笔:运用恰当的拟声词,描写校园的早晨。字数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