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数和负数教案

时间:2025-04-05

实用的《正数和负数教案》(精选3篇)

实用的《正数和负数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

  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负数,同时渗透“对应”和“集合”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的意识和能力。

  4、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负数的意义和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实物投影仪、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上数学,数学和什么打交道最多?数学课离不开数,数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得也非常密切。(边说边板书:数 数)下面老师要说些数据,请你们认真听,当一名小记录员,看谁能经过思考,将老师所说的数据信息,用你喜欢的方式准确地记录下来。能开始吗?

  1、中国队参加足球比赛,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输了2个球。

  2、寒假开学,我校四年级转进学生7人,五年级转出学生3人。

  3、小刚的妈妈卖服装,今年三月份赚了900元,四月份赔了100元。

  二、探讨交流,感知新知。

  (一)交流记录的数据信息,初步感受正数和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

  1、展示同学们的记录单(随机进行)

  根据同学们的记录情况,启发同学进行分析,相互之间交流看法。

  谁写完了,举起来让我看看(教师桌间巡视,收集相关信息。)

  足球比赛

  转学情况

  账目结算

  上半场 2 四年级 7 三月份 900 下半场

查看全文

1.1正数和负数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精选2篇)

1.1正数和负数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篇1

  正数和负数(2)教学目标1.通过对数“零”的意义的探讨,进一步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2.利用正负数正确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了指定方向变化的量)3.进一步体验正负数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难点深化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知识重点正确理解和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知识回顾与深化回顾: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为了区分这两种量,我们用正数表示其中一种意义的量,那么另一种意义的量就用负数来表示.这就是说:数的范围扩大了(数有正数和负数之分).那么,有没有一种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呢?问题1:有没有一种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呢?学生思考并讨论.(数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基准.这个道理学生并不容易理解,可视学生的讨论情况作些启发和引导,下面的例子供参考)例如:在温度的表示中,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两种不同意义的量,通常规定零上温度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来表示。那么某一天某地的最高温度是零上7℃,最低温度是零下5℃时,就应该表示为+7℃和-5℃,这里+7℃和-5℃就分别称为正数和负数.那么当温度是零度时,我们应该怎样表示呢?(表示为0℃),它是正数还是负数呢?由于零度既不是零上温度也不是零下温度,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问题2:引入负数后,数按照“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分,可以分成几类?“数0耽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也应看作是负数定义的一部分.在引入负数后,0除了表示一个也没有以外,还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了解。的这一层意义,也有助于对正负数的理解;且对数的顺利扩张和有理毅概念的建立都有帮助。    所举的例子,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应从相反意义的1这个角度来说明.这个问题只要初步认识即可,不必深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3:教科书第6页例题说明:这是一个用正负数描述向指定方向变化情况的例子, 通常向指定方向变化用正数表示;向指定方向的相反方向变化用负数表示。这种描述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应予以重视。教学中,应让学生体验“增长”和“减少”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要求写出“体重的增长值”和“进出口额的增长率”,就暗示正数来表示增长的量。归纳: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教科书第6页).    类似的例子很多,如:    水位上升-3m,实际表示什么意思呢?    收人增加-10%,实际表示什么意思呢?等等。可视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这种用正负数描述向指定方向变化情况的例子,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按题意找准哪种意义的量应该用正数表示是解题的关健.这种描述具有相反数的影子,例如第(1)题中小明的体重可说成是减少-2kg,但现在不必向学生提出.巩固练习教科书第6页练习 阅读思考教科书第8页。阅读与思考是正负数应用的很好例子,要花时间让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以问题的形式,要求学生思考交流:1,引人负数后,你是怎样认识数0的,数0的意义有哪些变化?2,怎样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查看全文

正数和负数(精选15篇)

正数和负数 篇1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初步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4.在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负数的意义.

  课堂教学过程 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门研究数的学问.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

  学生答后,教师指出: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

  4.87、……

  为了表示“没有人”、“没有羊”、……,我们要用到0.

  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表示.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正负数概念

  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5℃,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

  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相反意义的量还有很多.

  例如,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高于”和“低于”其意义是相反的.

  和“运出”,其意义是相反的.

  同学们能举例子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怎样区别相反意义的量才好呢?

查看全文

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通用12篇)

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体会正负数的意义,了解正负数的符号和读法,并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借助提供的教学情境,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正负数的意义,认识正负数的作用。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学习成功的收获与喜悦。

  教学重难点:

  1、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的问题。

  3、知道正负数可以相互抵消。

  课前游戏:

  相反动作游戏

  举起左手 举起右手 举起双手 坐下 向左转 向右转 起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了解正负数的意义。

  1、正负数的意义

  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可以干什么?这几天我们杭州有点冷,如果往北方走,气温将会……(越来越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国最北面几个城市的气温。

  城 市 最低气温(°C) 最高气温(°C)

  哈尔滨 -2 5

  齐齐哈尔 -5 4

  大庆 -3 3

  ⑴ 观察此表,谁能说说哈尔滨的气温状况是怎样的?齐齐哈尔呢?

  (应对:如果用负数读法,引到零上零下。)

  ⑵ 引导负数意义

  方案一:我们再来看最低气温这列中的数,你认识这叫什么数吗?那相对应的这些数又叫做什么数?是啊,正数有时我们有表示成+5、+4、+3。

  方案二:既然“-2”读负二,拿这个(-5)呢?前面的负号叫做?这列数又称为什么?

  ⑶ 引导正数意义:相对应的这列又叫做什么数呢?符号,读法。集体读第三行。

  ⑷ 如果要把大庆的最低温度-3表示在这温度记上,该标在哪里?(应对一:同学们是不是有什么困难,如果杨老师在这里表上0呢,可以标在这里吗?这里呢?。应对二:为什么把-3标在这里,他的上一个该标几?直至得出0)。最高温度3呢?你是怎么想的?我们把齐齐哈尔的两个温度也表示上去,该标在哪里?如果我们再往上表示,则温度?(越高),往下呢?(同时用箭头表示)0在这里是什么?(0是分界点)

查看全文

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精选10篇)

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认识负数,扩展“数”的范围;

  2.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3.知道整数,分数的分类.

  【导学提纲】

  1.观察下面四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找出以上四幅图片中的负数并写下来.

  (2)请写出天津这一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

  (3)分别说出(1)中找出的负数的实际含义.

  (4)在现实生活中,你能否再举出一些类似的具有实际意义的负数?你能说出它们的含义吗?

  2.阅读课本P12第4小节和P13第5小节的内容,认识正、负数的概念.

  (1)正数都比 大;负数都比 小;0既不是 也不是 .

  (2)正、负数的读法与写法:

  “-”号读作“负”,如?5,读作“ ”; “+”号读作“正”,如“ ”,读作“ ”.

  “+”号是 省略的,“+” 省略不写.(填“可以”或“不可以”)

  3. 统称为整数.

  统称为分数.

  【展示交流】

  1.指出下列各数中的正数、负数:

  +7, -9, -4.5, 998, 0.

  2.(1)在知识竞赛中如果用“+10”分表示加10分,那么扣10分怎么表示?

  (2)某人转动转盘,如果用“+5”表示沿顺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怎么表示?沿逆时针方向转了6圈怎么表示?

  【盘点收获】

  【课堂反馈】

  1.比0大的数是 数,比0小的数是 数,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数 3,-0.2,1,0, 中,负数有 个,正数有 个.

  3.“甲比乙大 3岁”表示的意义是 .

  4.下列4组数中,其中3个数都不是负数的是 ( )

查看全文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通用5篇)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 篇1

  一、 我对课标要求的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安排在小学的第二学段初步认识负数,这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新增加的内容。很久以来,负数的教学一直安排在中学教学的起始阶段,现在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生活基础。因此《标准》将这一内容提前到小学阶段教学。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他们以往认识的整数、分数和小数都是算术范围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这样,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根据这一目标,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四年级第八册出现了这崭新的一课《正数和负数》。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感受学习的内容就在我们的身边,拓展对数概念的认识。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产生以及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学习负数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 研读教材的结果

  1、以前认识的数

  教材在1、2册安排完成对10以内、20以内和百以内数的认识以后在第4册安排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在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完成多位数的认识,至此,完成了对正整数的认识。在第6册和第8册教材中分两次安排了分数与小数的初步认识。。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