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

时间:2025-04-05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范文(精选9篇)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范文 篇1

  1.《溶解》单元

  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够溶解在水中。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的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种可逆的过程。

  1.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1.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1.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1.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1.5《溶解的快与慢》

  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1.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1.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声音》单元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音高和音量是描述声音的两个基本指标。

  改变物体振动的方式可以改变它产生的音高和音量。

查看全文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怎样让小球动起来》导学案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想出多种使物体运动起来和改变物体运动方向的方案。
2.能够用实验证实自己的设想。
3.能够正确描述实验中产生的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知识目标:
1.能说出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可以由静止变为运动。
2.能辨别出物体的运动主要是由哪种力(如风力、水力、重力、弹力等)作用的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愿意动脑筋想出使物体运动起来的多种方法。
2.能够与其他小组交流假设和实验方法,并找出最好的办法。
sest目标:
   能联系生活实际,举出更多的力使物体运动发生改变的例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设计出更多种使小球动起来的方案。

教学难点:找出物体的运动是哪种力作用的结果。

教具准备:
学生:球、扇子、打气筒、线绳、橡皮筋等;
教师:观察记录表、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种力,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
看来上节课知识大家掌握都很好,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跟运动有关的问题。
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
你有办法让小球动起来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让小球动起来。
二.探究活动
(一)让小球动的方法。
1.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有办法让小球动起来吗?
2.猜想与设计
我们到底能想出多少种让小球动起来的方法呢?下面进行小组讨论,想一想,你们能有多少种方法让小球动起来?每想出一种方法,就用图或简单文字记录在记录表“我们的方案”一栏里,如果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比较特别,在旁边做一个记号,看哪个小组想的方法多而且独特。(小组)

查看全文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

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复习要求:1、熟记本提纲内容。每一个同学务必认真对待,家长予以严格监督并签字。2、认真复习《作业本》。至少认真翻阅科学书两次以上,记住其中的实验(所用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还有书中出现的结论性的句子;

复习要点:

一、电单元

科学概念:    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电有不同的种类:摩擦形成的电,雷电,日常使用的电。   3、日常使用的电有交流电和干电池电。交流电有220v的电和高压电,会致人死亡。   4、电还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电和有触电危险的电两大类。人体能承受低于36v的电。5、只有电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发光。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灯泡,回到这个电池的负极,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6、电池两端直接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电线会发热变烫。电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这两点间是通路。电不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这两点间是断路。   7、由电池、电线、灯泡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8、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叫导体,如:各种金属、人体、大地、带水的材料、铅笔芯……。像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叫绝缘体,如:塑料、橡胶、石头、陶瓷、玻璃、干木头、纸……。   9、利用导体可以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安全用电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   10、开关是一种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用导体和绝缘体两种材料做成。   11、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串联和并联。家庭一般用并联。   12、两节电池串联起来,小灯泡比用一节电池亮。两节电池并联起来,小灯泡不会更亮。   13、两个灯泡串联起来,比只安一个灯泡发光暗些。两个灯泡并联起来,灯泡亮度和安一个灯泡一样。串联的灯泡只能一齐亮灭,并联的灯泡可以分别控制亮灭。科学实验:1、制造“电路监测器”的方法,以及检测故障电路的方法,见科学书第10页;2、检测导体、绝缘体的方法,见科学书第11页;3、接线盒的检测及预测,见科学书第17页。4、熟悉以下实物图和电路图,并联和串联的电路图。

查看全文

四年级科学《形形色色的植物》教案(通用5篇)

四年级科学《形形色色的植物》教案 篇1

  形形色色的植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各种植物的观察比较和查阅资料,感知植物世界的多样性,进而了解植物的共同特点。

  2.设计并开展植物的蒸腾实验,感受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在探究植物的共同特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思想。

  【教学重点】

  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和共同特点。

  【教学难点】

  运用观察比较、查阅资料和开展研究性活动等方法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和共同特点。

  【教学准备】

  盆栽植物1~3盆、没有叶的植物1盆、塑料袋、研究记录表等。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植物的多样性和共同特点

  1.谈话:上学期我们研究了凤仙花的一生,你了解了凤仙花的哪些事?

  2.梳理: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作出有条理的描述。

  (1)生长过程。(种子 → 芽 →苗→开花→结果)

  (2)身体构造。(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3)需要一定的营养成分。(阳光、水分、空气、土壤等)

  (4)能繁殖后代。(种子繁殖)

  3.提问:除了凤仙花,我们还知道哪些植物?根据学生回答记录植物的名称。

  4.探究:这些植物和凤仙花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完成记录表。(提供盆栽植物供学生观察)

  5.研讨:植物之间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二、探究叶的蒸腾作用

  1.现象:出示一盆事先用塑料袋套住的植物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提问。

  2.归纳问题:

  (1)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  假设:水是从植物的叶里蒸腾出来的。

查看全文

四年级科学《形形色色的动物》教学设计(精选2篇)

四年级科学《形形色色的动物》教学设计 篇1

  形形色色的动物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上的动物不仅身体构造不同,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也不同;

  2.初步了解常见的6类动物分类方法: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类、爬行类、两栖类。

  3.初步了解6类动物的主要特点。

  4.能通过合作形式整理总结出动物的共同特征。培养小组分工、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寻找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做出科学判断。

  【教学准备】

  教学用的6种典型动物图片或标本。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引入

  1.从旧课引入。

  (提供 6种典型动物的图片,引入教材第一段)

  2.引发学生开展讨论。

  3.从讨论活动中捕捉探究的问题。

  1.回忆上一课的活动内容。

  2.学生说说这6种动物的特点。

  3.小组讨论。

  引发探究的兴趣。

  二、寻找相似动物的特点

  1. 提供丰富的动物图片。

  2.说说为什么这样找?这样找的理由是什么?它们怎样相似?

  1.先找出一种与猫、鸽子、金鱼、甲鱼、青蛙、蜻蜓相似的动物。

  2.分组将其他的动物分别归类。

  初步培养学生的分类科学素养。

  三、逐步建立浅近的概念

  1.将看法一致的动物分别列在表格中。

  2.将看法不一致的动物罗列出来。

  3.运用先前达成的共同特征来分析该种动物,如果看法达成一致则列入表格,如果不能达成一致,教师则提供进一步的资料(主要是形体特征和行为方面的)。

查看全文

四年级科学《温度计的秘密》教案(精选2篇)

四年级科学《温度计的秘密》教案 篇1

  一、教材简析:

  本课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做个“温度计”研究温度计的秘密,。

  第二部分:表达交流,归纳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教学目的要求:

  (一)能用简单的器材做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和阻力的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二)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 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三)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使液体的形状或体积发生变化,即液体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初步运用热胀冷缩”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得到正确的结论。

  难点:指导学生设计气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四、教具准备:

  带胶塞的烧瓶、细塑料管、热水、冷水、烧杯、酱油、橘子、水槽、酒精、温度计。

  五、教学课时: 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提问:(出示一杯温水)你能用什么方法知道这杯水的.温度?

  (出示不同温度的水)分组用温度计测量不同温度的水

  (二)学习新课:

  2、用简单的器材做探究液体水的热胀冷缩的观察实验。

  (1)提问:在测量中你会发现哪些问题?

  (2)为什么温度计的液柱可以随时变化?

  (3)由学生提出假设

  (4)怎样证明你的假设是正确的?

  (5)组织讨论:你准备用哪些材料?怎样进行探究?(填写观察记录)

  (6)在学生讨论中教师出示探究提示卡。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