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形形色色的动物》教学设计

2023-08-03

四年级科学《形形色色的动物》教学设计 篇1

  形形色色的动物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上的动物不仅身体构造不同,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也不同;

  2.初步了解常见的6类动物分类方法: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类、爬行类、两栖类。

  3.初步了解6类动物的主要特点。

  4.能通过合作形式整理总结出动物的共同特征。培养小组分工、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寻找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做出科学判断。

  【教学准备】

  教学用的6种典型动物图片或标本。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引入

  1.从旧课引入。

  (提供 6种典型动物的图片,引入教材第一段)

  2.引发学生开展讨论。

  3.从讨论活动中捕捉探究的问题。

  1.回忆上一课的活动内容。

  2.学生说说这6种动物的特点。

  3.小组讨论。

  引发探究的兴趣。

  二、寻找相似动物的特点

  1. 提供丰富的动物图片。

  2.说说为什么这样找?这样找的理由是什么?它们怎样相似?

  1.先找出一种与猫、鸽子、金鱼、甲鱼、青蛙、蜻蜓相似的动物。

  2.分组将其他的动物分别归类。

  初步培养学生的分类科学素养。

  三、逐步建立浅近的概念

  1.将看法一致的动物分别列在表格中。

  2.将看法不一致的动物罗列出来。

  3.运用先前达成的共同特征来分析该种动物,如果看法达成一致则列入表格,如果不能达成一致,教师则提供进一步的资料(主要是形体特征和行为方面的)。

  4.提供科学家的分类依据和命名方法,交流:“我们的看法与科学家的分类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修改和补充?

  1.说说这样处理的依据是什么?(初步抽象出共同特征)

  2.各方面陈述自己的理由。

  3.进一步抽象各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并为每类动物命名。

  4.还有哪些动物和这6类动物都不相似?蜗牛是哪类动物呢?

  初步培养学生根据事实作出判断的能力。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寻找动物的共同特点

  1.这些动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2.教师总结动物的共同特征。

  1.小组讨论。

  2.交流,达成一致。

  从找相似的动物实践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五、作业

  学生完成作业。

  附板书设计:

  2.形形色色的动物

  和猫相似的动物:

  和鸽子相似的动物:

  和金鱼相似的动物:

  和甲鱼相似的动物:

  和青蛙相似的动物:

  和蜻蜓相似的动物:

四年级科学《形形色色的动物》教学设计 篇2

  《形形色色的动物》说课稿体育东路小学   涂先钦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形形色色的动物》。一、           教材和学情分析关于教材•        本课为教育科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有生命的物体》单元的第二课。•        教材内容有 3部分。1.对形形色色的动物进行分类;2.分类活动过程;3.寻找动物的共同特征。 •        其中了解动物的特点、给不同的动物分类是寻找动物的共同特点的重要基础。关于学生•        小学生天生地对动物感兴趣。•        上一课学生观察和调查了猫、鸽子、甲鱼、青蛙、金鱼、蜻蜓等6种不同的典型动物特征。•        学生在生活动中认识了很多动物,但较少像科学家那样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活动。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结合以上的分析,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l        知道世界上各种的动物身体构造,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都不同;

  l        初步认识常见的六类动物: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昆虫类的主要特点。过程与方法:l        能用自己的标准给动物分类,知道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一样。 l        尝试操作概念图软件给动物分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l        愿意对照科学的研究成果修正、完善自己原有的认知。l        进一步增强对动物的探索兴趣。教学重点学生对动物进行分类的过程。 教学难点学生对动物特征进行归类并抽象形成概念。 三、教法和学法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主要采取了下面的教学手段和方法:l        采用开放式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l        学生自行操作多媒体软件进行探究,实现做中学、乐中学。l        运用图片、表格等,帮助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四、教学过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完成教学活动。(一)图片引入,激发兴趣课前,我利用幻灯片自动播放功能循环播放大量动物图片,精美的画面,加上优美的背景音乐,一下子就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拉近了学生与动物的距离,激发了大家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二)尝试分类,说出方法世界上的动物形形色色,多种多样,我们怎么去认识它们呢?能够每一种都去观察研究吗?学生异口同声的说“不可能”。我趁热打铁:“我们有没有认识动物最好的方法?”同学们很自然地说出了给动物分类。为了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发散思维,我先让学生自定义分类标准,在电脑上给动物分类,结果是多种多样,五花八门,主要有以下几种分法:第一种:运动方式爬的、游的、飞的……第二种:繁殖方式   卵生、胎生第三种:足的数量   2足、4足、6足……第四种:食性  草食、肉食、杂食   ……对于每一种答案我都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告诉他们,由于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一样。(三)找出相似,归纳特征这个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首先我让学生利用概念图找出和上节课了解的6种动物相似动物分别放在一起。通过汇报交流,我发现他们对一些动物的分类很快就达成共识,而对另外一些就模棱两可,结果如下:达成共识的有争议的狮子、豹子、乌龟、鱼、蝴蝶、蟾蜍、小鸟、鹦鹉、蜜蜂鸭子、蛇、蚂蚁、娃娃鱼、对于能够达成共识的,我请他们说出这样分类的理由,这些动物哪些有地方相似,归纳出该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种类              共同特征鱼类终生生活在水里,用腮呼吸,有鳞片两栖动物小时候生活在水里,用腮呼吸,长大后在陆地生活,用肺呼吸爬行动物肚皮贴地爬行,卵生鸟类全身有羽毛,一对翅膀,有喙哺乳动物胎生、哺乳,全身长毛昆虫类有3对足、卵生对于有争议的动物,对照每类动物的动同特征,再作判断。好多同学都认为鸭子是两栖动物,我让学生讨论:鸭子与青蛙相同的地方?鸭子与青蛙不相同的地方?明确了两栖动物的概念,而且知道青蛙皮肤裸露,鸭子有羽毛,属于鸟类。蚂蚁有3对足,应该属于哪一类呢?同学们都能做正确判断。(四)整合提炼,拓展交流动物不仅数量很多,而且多种多样,那么动物有哪些共同的的特征呢?整合前面的内容和第一课的知识,我让学生小组讨论思考,把找到的动物共同特征填写在书的第5页的表格里面。由于有前面的铺垫,同学们很快找到了10多条,但其中有些是零散的和不完整的,例如:动物都有眼睛、有嘴巴,我适时点拨:这说明动物都有一定的身体器官。通过汇报交流,我们梳理出动物主要的5方面共同特征:都会运动,都需要食物、空气和水,都能繁殖后代,都有生长的能力,都能够对外界变化做出反应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物分类,我特意出示了两种动物的图片:鲸鱼和蝙蝠让学生进行判断,鲸鱼:有人说是鱼类、有人说是哺乳动物,我让他们各自说出自己判断的理由,在争辩和讨论中,大家对这两类动物的特点更加清晰和明确。对于蝙蝠属于哪一类动物,我也采取了同样的方法进行引导。通过图片看到:蝙蝠身上的毛不同于鸟类的羽毛,口中有牙齿,属于哺乳动物。回顾整个上课过程,由于让学生使用电脑,利用概念图软件给动物进行分类,大家的探究活动都非常投入,大量直观的图片,也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民主讨论、开放式的探究活动,也体现了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