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时间:2025-04-05

八年级历史上册《北伐战争》教案(通用3篇)

八年级历史上册《北伐战争》教案 篇1

  教学重点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没有获得成功?(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2、五四运动有什么历史作用?(五四运动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它属于中共成立的重要原因,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什么意义?(中共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孙中山为了挽救革命,同共产党合作,继续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后来终于形成国民国革命的高潮——北伐战争。(布置学生阅读50——54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黄埔军校的建立

  1、根据50页“动脑筋”: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他接受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落入北洋军阀手中的教训,希望创造一支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2、革命军与北洋军有哪些区别?(启发学生运用“导入框”和51页小字部分提供的资料,从军队的任务和作用等方面进行思考。)

  教师小结、过渡:袁世凯等人利用北洋军队作为自己独裁专制的工具,继续祸国殃民。所以,要想挽救国家危亡,就必须针锋相对,动用枪杆子来解决问题。

  北伐胜利进军

查看全文

八年级历史上册《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您们好!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学习主题的第16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本课由三部分内容分别为:巩固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中共七大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是一节较重要的内容,对中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培养极为重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中共七大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处理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学生活动及影视资料来处理。

  本课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处理方法:学生讨论,师生共同讨论总结来突破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知识的认知基础,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

  过程与方法

  教师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培养学生协作能力与客观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设计理念

  以学习活动及图片引入课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注重生生合作,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理念。

  四。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教师设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同过多媒体展示影视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五。学法指导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观看图片影视资料及讨论等,以便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内涵,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查看全文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一)知识梳理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1课 鸦片战争
1.林则徐虎门销烟
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时间:1839年6月3日
过程:1839年6月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
影响: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p3
2.鸦片战争的爆发
英国发动鸦片的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p1。p1
时间:1840年6月-1842年p3
结果: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
其内容是: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p4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 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时间:1856.10-1860.10
侵略者: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结果: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p6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其中《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p8表
3.太平天国运动 
时间:1851-1864年
领导者: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查看全文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全册1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课程标准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说出《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了解义和团反侵略斗争的史实,对比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认识中华民族危机及全面加深的重要原因。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探究学习、交流合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动手设计“辛丑条约及影响”的知识表格
运用图表,比较历次侵华战争,得出中国正在遭到越来越多的国家侵略的史实。比较历次战争签订的条约内容,得出中国人民遭受的灾难越来越深重的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八国联军的暴行给中国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向清政府进行的又一次穷凶极恶的敲诈勒索;处于弱势的中国人民是不畏强暴的,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应勿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八国联军侵华史实和《辛丑条约》的内容
难点:《辛丑条约》的影响,正确理解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
四、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 知识构建
指导指导自读课文,完成下列提纲:
时间:19xx年6—8月
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第一阶段:从19xx年6月发动战争到廊坊阻击战
八国联军    经过
侵华战争          第二阶段:从19xx年7月到8月攻陷北京。

查看全文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国近代史汇编3

二、读图题:

欣赏完上面两副图片后,小明同学说:“我说怎么蒋介石会打败仗呢,你看他的部队太懒了,才有几步路啊?还要美国用飞机送。条件太优越了,把这些士兵都宠坏了。还是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伟大,当时情况那么危险,仍然坚持留在陕北,目的在于表现出对蒋介石进攻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也正是因此我们才会胜利。”

聪明的同学:你认为小明的评论有问题吗?请说出你的看法。

三、材料分析:

1、有人把重庆谈判称之为“鸿门宴”。面对蒋介石设下的“鸿门宴”,毛泽东去还是不去呢?对此芳芳和明明各自阐发了自己的观点:

芳芳说:“不去。因为毛泽东是共产党的高级领袖,不能轻易去冒险,有张学良前车之鉴,万万不可重蹈覆辙。历史上借谈判为名,扣押、杀害对方的事情很常见,因此,绝对不能去。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方针已定,即使去了也不能制止他。没有任何意义。”

明明却说:“去。用事实教育人民群众和争取中间势力;不放弃和平的一丝一毫希望;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因此去谈判,利大于弊。”

(1)哪位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为什么?

(2)毛泽东等人赴重庆谈判,体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2、材料一: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华北地区有近百万农民参军。群众忍饥挨饿献粮献物,舍生忘死运送物资、救护伤员。

材料二:1946年8月,毛泽东在延安想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发表讲话,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

查看全文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1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学习主题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共6课时)
第一课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鸦片战争•重点难点
本课主要叙述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重点掌握两大板块、六个问题: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1.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3.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二是中英《南京条约》: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2.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难点是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教法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