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篇1

  ———思考。学生答出来有的营养吸收了,有的不用的东西成了大便排除体外去了;这时,教师又问,食物在体内旅行,经过了哪些地方呢?出示人体简图,让学生自己画出自己的认识。画完后小组交流,形成小组统一认识。然后在班内,利用实物展台,分组汇报各组的认识。六个小组,六种认识。教师问:正确的只能有一种。你们有六种。怎么办呀?学生回答:查资料、百度、问家长、问老师、问医生、有一个同学甚至说出了解剖一个人,等等。这时,教师采取了放映视频,同学们观看视频,思考问题:食物经过了哪些地方?这些地方的作用?看完后,每组再修改各组的图片,再选一组汇报修改后的图片,其他小组补充。最后对食物在人体内的旅程有了基本正确的认识。教师总结消化器官的重要作用后,问:怎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最后小结,教师让学生说,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从中午的午饭开始,你想养成什么良好的饮食习惯?

  2、科学读物。学生阅读科学图书的过程,也就是科学启蒙的过程。包括科学美文、科学童话、科学故事、科学漫画以及科学数码、动漫等电子类资料都是科学读物。徐杰老师还提出了科学阅读的方法,1、比较性阅读;2、求解性阅读;3、质疑性阅读;4、创造性阅读。他还提出了科学阅读的教学策略:1、阅读材料为情境,设疑激思,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2、以阅读材料为切入点,引导分析,深刻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3、以阅读材料为依托,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4、材料为连接点,多向链接,拓展学生的视野。他还解释了指导孩子科学阅读的重要性和怎样指导孩子的科学阅读等。

查看全文

小学科学四年级优秀教案《摆》教学设计(通用11篇)

小学科学四年级优秀教案《摆》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摆动的次数。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

  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则快。

  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设计一个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与教师给的次数一样。

  【教学准备】:铁架台、量角器、秒表、直尺、线若干、钢球、塑料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认识摆。

  1、 (课件出示摆钟的图片)教师模仿老钟爷爷谈话:孩子们你们好,你们还认识我吗?

  2、 学生回答

  3、 (课件出示动态摆的装置)教师模仿老钟爷爷讲述:大家说得没错,我就是钟表,因为在我的肚子里有一个来回摆动的装置,叫做摆。所以大家又叫我摆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摆。(板书课题:摆)

  4、 摆是由摆线和摆锤组认识摆:(教师拿出一个用线系着钢球的摆,边演示边说)成的,底下挂的钢球叫做“摆锤”,摆锤可重可轻,可用垫圈、螺帽来做。上面挂的线叫做“摆线”,摆线可长可短。若让它摆动起来,提起的这个角度叫做“摆角”,摆角可大可小。

查看全文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生命离不开水

教学设计:生命离不开水

(常州市清潭小学  龚林凯)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学会提取植物体内的水,学会安装“小草喝水”的装置。

2.知识与技能:知道水是生命物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运动中起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水在生命中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青菜、桔、苹果、虾、水声、图表

教学过程:

一、新课。

1.师:同学们,请你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板书:水)

请你猜猜,录音里优美的小河赞美的是什么?

2.师:小花、小草离不开水,小鱼小鸟离不开水。及时板书(边说边板书:离不开).3。

活动一:

3.师:你还知道什么地方有离不开水的事例?(小组讨论)

结合自己身边事例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如洗脸、浇花……)在学生讨论热烈时停下。

4.师:同学们说了许多的事例,心里也有了许多的感受,你是不是也想用小诗来赞美水呢?(同时出示小诗、投影)

5.讲了那么多生命物体离不开水的事例,也用小诗赞美了水,现在的感受一定更多了,我们一起来把这个课题补充完整好吗?

板书:“生命离不开水”

活动二:

6.师:我们已经知道生命物体离不开水,其实生命物体内部有许多与水有关的一些秘密,请你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同时出示图片)

活动三:

7.师:从图中我们发现物体内会有大量的水,但是这些水我们平时看不出来。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让大家看到这些生命物体内的水(小组讨论)切、压、摔

8.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每组同学任选两种喜欢的材料,同你刚才提出的方法尝试着把它体内的水提取出来,同时还请大家感受一下哪一种材料的水更多一点,在实验过程事,你如果有新感受和发现及时把它记录下来等会再告诉大家(苹果、虾、青菜……)

查看全文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手》教学设计(精选2篇)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手》教学设计 篇1

  观察手

  课题《观察手》      (1课时)

  教学目标 过程、方法能查阅资料,了解人体的有关问题。

  能通过实验证明手的灵巧与它的构造有关。知识与技能了解手是重要的感觉器官,又有感觉的功能。

  了解手的构造和手的灵巧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对人体基本组成的观察中,发现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体验身体残障所到来的不方便,爱护自己的身体,关心和善待身体有残障的人。教学准备教师用具冷热、软硬、轻重、光滑等不同的物体,有褶皱的饮料管、有关图片和人体骨骼标本等,人民币(用针在挂历纸上扎成的盲文数字)。学生用具袜子和衣服、能套住手指的圆筒,胶带纸。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

  做“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或谜语导入  。

  我们用手还可以做哪些事情?2-3分钟2.观察手的构造。

  为什么我们的手这么灵巧呢?我们的手为什么能做这么多的事?

  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如:观察手的结构和形态,手是什么样的(手上有什么)?5个手指是怎样长在手掌上的?

  学生:触摸手了解手的内部,如有多少块骨头,哪些地方有关节等?

  学生观察手作握、捏、伸展、弯曲等动作时,皮肤、肌肉、骨的变化。

  教师出示手的骨骼图片,数一数手部的骨头数量。

  引入研究关节、皱褶及大拇指的作用。8-10分钟3.体验手指的关节、褶皱及大拇指的作用。

  分组实验。15-18分钟4.体验手的感觉功能。

  小组合作做“猜一猜”游戏。

查看全文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我的观察研究》教学设计(通用2篇)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我的观察研究》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准备:

  1.在整个动物单元教学的3~4星期内,有意识、有计划地发现、安排、指导学生进行一些小动物的观察研究活动,并在学生的实际基础上,作好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观察记录。这节课的准备是在整个动物单元的教学过程 中完成的。

  2.老师自己也应亲自参与活动,必要时也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研究成果和观察研究记录。

  3.收集一些三年级学生水平的观察小动物的活动设计、观察记录、研究小论文以及一些研究性、活动性的问题。

  4.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课前安排几个小组或学生准备重点展示和发言。

  5.作些环境气氛方面的布置。

  教学过程 :

  一、引入。

  观察研究小动物的学习活动已经进行了3~4个星期,一定有许多有趣的发现和成果要向大家报告,要和大家分享。我们今天就来开个观察小动物的成果报告会,向大家报告“我的观察研究”。

  二、报告会的内容顺序安排。

  1.报告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2.报告观察过程中碰到并已经解决的问题,和碰到了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3.展示已经完成的观察记录和观察研究小论文。

  三、报告会。

  从“送蚂蚁回家”过程中的观察发现开始。

  1.跟踪蚂蚁中的发现。

  2.蚂蚁路线的观察描述。

  3.蚂蚁窝的观察描述。

  4.关于蚂蚁的其他发现。

  四、对其他小动物的观察和发现。

  五、报告观察过程中碰到并已经解决的问题,和碰到了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六、展示已经完成的观察记录和观察研究小论文。

  七、动物单元的小结。

查看全文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蚂蚁》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蚂蚁》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准备:

  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纸、放大镜、小盆子、小瓶盖或小木块,搭"桥"用的小纸条,记录用的纸和笔。

  教学过程 :

  一、引入。

  观察过蚂蚁吗?蚂蚁是怎样的?能画一只大蚂蚁吗?让我们仔细观察观察蚂蚁吧!

  二、观察哪一只蚂蚁。

  1.选择观察瓶里的蚂蚁,还是放在白纸上的蚂蚁?

  2.选择瓶里的蚂蚁观察,有利与不利的地方;选择白纸上爬的蚂蚁观察,有利与不利的地方;

  三、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好一些?

  1.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观察,既能看清楚,又不会到处乱爬?

  2.用什么办法可以看得更清楚?用什么办法可以使蚂蚁不乱爬?

  3.在盆子里倒一点水,水中央放一个小瓶盖或小木块,让一只蚂蚁爬到瓶盖上。蚂蚁只能停留在瓶盖上,不能到处乱爬了。不过,用什么办法让蚂蚁爬到瓶盖上去呢?

  四、用放大镜观察蚂蚁。

  1.小组内交流一下,怎样观察蚂蚁的身体。

  2.分发放大镜观察蚂蚁。注意控制观察时的呼吸,别吹走了蚂蚁。

  五、讨论蚂蚁身体的特点。

  1.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的?

  2.和蜗牛比较,蚂蚁的身体有什么特点?

  3.和蝗虫比较,蚂蚁的身体有什么特点?

  六、试一试。

  1.看看瓶盖上的蚂蚁的行动,试着解释蚂蚁怎么不到处乱爬了。

  2.如果再放一个瓶盖,在两个瓶盖上搭一座"桥",猜猜蚂蚁会怎样?

  3.试一试。

  4.怎么解释蚂蚁的反应呢?蚂蚁想家了吧?如果把蚂蚁放在教室地面上,蚂蚁能找回自己的家吗?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