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画像教案

时间:2025-04-05

习作2、我的自画像(通用2篇)

习作2、我的自画像 篇1

  教学要求:

  一、读懂例文《我的自画像》,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图文结合介绍自己的方法。

  二、读懂习作要求,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并配上自己创作的画像。

  三、按习作要求,依照例文的方法,图文结合抓住主要特点向大家介绍自己。

  教学准备:

  好词语表、个人照片、个人小档案、自画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早上老师看到一张特殊的名片,是一个名叫杜小虎的同学的。这名片中有一篇文章,还有一幅画。想看吗?

  (设计意图:如此导入新课,学生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奇趣的课堂基调。教学也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读懂例文。

  1、  指导看图:

  (1)出示两幅插图:这就是小虎。

  这个呢?是小虎对着镜子给自己画的像。我们把一个人自己给自己画的像叫作自画像。

  板书:自画像

  (2)看!画得像吗?

  哪里画得特别像?

  (根据学生回答,可相机板书:…长相:脑袋、头发、脸形、眉毛、眼睛…性格…爱好…)

  (3)小结:刚才,大家说的不错。这张画画得真的很像,因为他抓住了自己的特点。这是我们今天学到的第一个方法。

  板书:一、抓住特点。

  (设计意图:从插图入手,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学习方法,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已经开始作文课了,大部分学生只以为是一课好玩的美术课呢,学生学习兴趣到达一个小高潮。)

查看全文

《我的自画像》(通用13篇)

《我的自画像》 篇1

  一、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我的自画像》,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图文结合介绍自己的方法。

  2、读懂习作要求,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并配上自己创作的自画像。

  3、按习作的要求,依照例文的方法,图文结合抓住主要特点向大家介绍自己。

  二、课前准备:根据自己的特点给自己画一张像,实在画不好的找一张生活照也行。

  三、教学过程:

  1、读范文,明确习作要求,分析范文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⑴师:这次习作要我们写什么?请同学们自读范文。

  指名读范文后的要求,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一张自画像,写一篇介绍自己的习作。)

  ⑵指导观察文中插图,整体感知杜小虎小朋友的外貌。

  师:看了杜小虎的自画像,用自己的话说说杜小虎的外貌,也可以用文的词句。

  ⑶再读范文,文中还介绍了什么?找文中具体的句子来回答。师板书:

  年龄——我呀,今年9岁

  体重——体重20千克

  身高——身高1.2米

  穿着——我喜欢穿蓝色的衣服

  性格——我很活泼

  兴趣爱好——喜欢打乒乓球,还喜欢读书,我书架上已经有60多本课外书了

  2、再读范文,讨论归纳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

  师:写好这次习作,我们要注意些什么?请大家再读范文,然后讨论。

  ⑴要从外貌、年龄、体重、身高、穿着、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来介绍人物。

  ⑵要写出自己的特点,让人一看就知道写的是谁。

查看全文

我的自画像教学设计(精选2篇)

我的自画像教学设计 篇1

  1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66

  江苏省江都市宜陵中心小学     王军(225231)

  作者邮箱:

  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对于刚从二年级升上来的同学来说,此次习作要求写同学,非常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动笔,但如何消除学生惧怕写作的心理,顺利地完成这次片段习作呢?笔者认为,设计上可用交朋友,猜朋友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密切关注课堂生成,实现有效指导。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我的自画像》,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受图文介绍自己的方法。

  2、读懂习作要求,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长相、性格、兴 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并配上自己创作的自画像。

  3、按习作要求,依照例文的写法,图文结合抓住主要特点向大家介绍自己。

  教学课时: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人手一份自画像;

  2、教师选择一份典型的自画像,小虎自画像的录音;

  3、适当指导被选画像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像,激发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位你们认识的朋友,猜猜看,他是谁?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自画像,引导学生观察。

  2、组织学生交流:画像是谁?学生说出一个答案,教师让被猜到的学生站到讲台 来。

  教师引导:为什么猜的是他?图画与真人之间有共同之处吗?学生各抒己见。

查看全文

《我的自画像》教学设计(精选6篇)

《我的自画像》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帮助学生了解外貌描写的意义。

  (2)指导学生写人物的外貌时,要有顺序,抓住重点来写,练习由表及里地观察人和由表及里地描写人。

  (3)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学生写作能力较低,大都是语言、思维方面的问题,一般表现在语感不强,语病较多,思路落人俗套,思维陷于混乱。因此,本次习作以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重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外貌特征,通过神态的描写反映一个人的性情。

  难点:写出个性特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活动,引入习作内容   

  1、(课件1)出示4幅名人漫画像,开展“猜一猜,这是谁”活动。

  2、学生讨论:看了这图片想到了谁,为什么会是他?引导学生用规范的简短的语言来说说。

  [设计意图:  学生一旦展开想像的翅膀,脑中就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每给一次这样的练习,想像力便得到一次锻炼,生命体验便得到一次拓展,创新的萌芽便又一次破土而出。想像能力是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爱因斯坦就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同学们想得新,说得好。]

  3、小结过渡:多么有趣的漫画啊,几笔简单的线条加上并不丰富的颜色,就能画出一个人来,风趣幽默,形象逼真。更可贵的是同学们抓住这些人物的外貌特点,用准确而又简短的语言来表达,真了不起!接下来,请大家看一个小朋友写的一段话,读了这段话,你又会想到谁呢?

  二、读懂例文,明确习作方法。

查看全文

《我的自画像》(精选12篇)

《我的自画像》 篇1

  一、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我的自画像》,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图文结合介绍自己的方法。

  2、读懂习作要求,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并配上自己创作的自画像。

  3、按习作的要求,依照例文的方法,图文结合抓住主要特点向大家介绍自己。

  二、课前准备:根据自己的特点给自己画一张像,实在画不好的找一张生活照也行。

  三、教学过程:

  1、读范文,明确习作要求,分析范文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⑴师:这次习作要我们写什么?请同学们自读范文。

  指名读范文后的要求,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一张自画像,写一篇介绍自己的习作。)

  ⑵指导观察文中插图,整体感知杜小虎小朋友的外貌。

  师:看了杜小虎的自画像,用自己的话说说杜小虎的外貌,也可以用文的词句。

  ⑶再读范文,文中还介绍了什么?找文中具体的句子来回答。师板书:

  年龄——我呀,今年9岁

  体重——体重20千克

  身高——身高1.2米

  穿着——我喜欢穿蓝色的衣服

  性格——我很活泼

  兴趣爱好——喜欢打乒乓球,还喜欢读书,我书架上已经有60多本课外书了

  2、再读范文,讨论归纳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

  师:写好这次习作,我们要注意些什么?请大家再读范文,然后讨论。

  ⑴要从外貌、年龄、体重、身高、穿着、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来介绍人物。

  ⑵要写出自己的特点,让人一看就知道写的是谁。

查看全文

《习作二 我的自画像》(精选4篇)

《习作二 我的自画像》 篇1

  详细介绍:《习作二我的自画像》

  作者:沈高明发表时间:-4-28阅读次数:136

  作者: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实验小学刘文秀

  这是一次习作练习,题目是《我的自画像》,习作附有一幅插图和一篇相对应的作文。

  依据教材特点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这次习作要达到以下目标:①帮助学生了解外貌描写的意义。②指导学生写人物的外貌时,要有顺序,抓住重点来写,练习由表及里地观察人和由表及里地描写人。③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学生写作能力较低,大都是语言、思维方面的问题,一般表现在语感不强,语病较多,思路落人俗套,思维陷于混乱。因此,本次习作以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重点。

  如何运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实现这些教学目标呢?下面谈一下我的教学设想。

  一、想像练习,引入习作内容

  放一段音乐,让学生说说听的时候自己想到了什么。

  [注]学生一旦展开想像的翅膀,脑中就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每给一次这样的练习,想像力便得到一次锻炼,生命体验便得到一次拓展,创新的萌芽便又一次破土而出。想像能力是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爱因斯坦就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同学们想得新,说得好。听校长说,一个星期之后,有外面的老师来我们学校参观,为了迎接他们,学校要求各班布置教室。咱们班要办一次墙报,墙报的主题是“温暖的家”,班级是我们的家,怎样向外校的老师介绍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让人一看就能认识,大家给老师出出主意?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