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5-04-05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精选17篇)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到过哪些地方?又想去哪些地方? (板书:黄山)

  2、你对黄山了解多少?谈你的感受?它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那的松树。(板书:奇松)

  3、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二)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三)检查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出示生字:(略)

  2、指名朗读课文,即时评价。

  3、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课文中介绍了黄山的那些特点?重点写了哪一点?

  (2)文中写了哪些松树?是在哪一节写的?

  (3)每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段: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段:千字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四)学习第一段。

  1.这一节有几句话?你从这两句话中知道了什么?(理解“四绝”“情有独钟”)

  2.第一句中是怎样引出黄山的?第二句与第一句有什么联系?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

  (五)引读迎客松,自学陪客松和送客松。

  1、出示迎客松的文字和图片。

  2、请同学们自读这段文字,并结合边上的图,你能从哪些句子和词语中感受到迎客松的“奇“呢?

查看全文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黄果树瀑布》教案(通用17篇)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黄果树瀑布》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景色。

  2.技能目标: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色

  3.情感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欣赏等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联系课文内容,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难点:让学生通过黄果树瀑布感受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录像,揭题课题

  1.欣赏黄果树瀑布的录像。(课前)

  2.揭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顺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解决,并给每个自然段标好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

  人喧马嘶喧嚣雷声轰鸣訇然作响

  宽幅白练直泻而下

  聆听凝神谛听沉醉

  (2)指名读,学生跟读

  (3)指名分节读课文,思考:黄果树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精读课文,感悟文意

  1.再默读课文,具体从哪里体会出它的雄伟壮观、气势非凡,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反馈

  预设板块一:学习声音的语句

  句段一:交流第2节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段话。

  2.反馈:重点理解感受“哗哗、人喧马嘶、喧嚣、潮水般涌上来”等

  3.感情朗读

  4、抓词语指导赏读

  (1)请你们再读读这段话,想想作者哪些动词用的特别精彩,为什么?

  (2)交流品读“飘”、“拂”、“涌”、“盖”

  5.齐读

  句段二:交流“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查看全文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伊索寓言》教案设计(精选14篇)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伊索寓言》教案设计 篇1

  知识目标:了解寓言的一般特点。

  能力目标:感受故事主人公形象,感悟寓意。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寓言的喜爱,从故事中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其中一两则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

  (一)《狐狸和葡萄》。

  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抓住文中关键词语来体味葡萄的诱人。

  2.一只狐狸看到了,谗得直流口水,他是怎样做的?能通过想象说具体吗?

  3.尽管狐狸想尽了各种办法,但还是白费劲。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4.狐狸是怎样说的呢?为什么这样说?

  (“这些葡萄是酸的,不好吃。”虚荣心强、爱面子、生怕别人笑话;自己无能为力,却又不敢承认,表里不一。)——即狐狸的形象

  5.读一读课文结束的话。想想这句话在故事中起什么作用?(揭示了道理,画龙点睛)

  6.理解寓意。

  (1)齐读第三自然段。(联系狐狸想吃葡萄的谗样儿,狐狸的言行,刚才分析的狐狸的形象。)体会寓意。

  (2)现实生活中你还想到了哪些类似的话语?

  (3)对于这些不良话语和心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

  (二)《牧童和狼》。

  1.集体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主人公是牧童,任务是在村边放羊。闲得无聊,大喊“狼来了”,拿村民们的“惊慌失措”取乐。)

  2.到底有没有狼?

  (理解反问句:哪里有什么狼!注意它的标点,说说为什么不用“?”而用“!”。)

  明明没有狼,孩子为什么说“狼来了”?

  (理解“惊慌失措”,给“措”选择合适的字意)

查看全文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嫦娥奔月》教案(精选17篇)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嫦娥奔月》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这是一个动人的民间传说,讲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了长生不老的药*成仙的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十二个生字,理解“贪婪、皓月当空、企盼”等词语。

  2、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对故事中人物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想像、思维、表达能力。

  3、练习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读中理解,读中想象,为学生搭建交流的语言平台,让思维在碰撞中闪耀火花,达到语言文字的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嫦娥善良的品质,激发学生对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奇特而合理的想像。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请同学们背一背有关“月亮”的古诗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吟诗叹月,引入课题

  1、激趣:同学们,老师将在黑板上写一个字,看到这个字,或许会使你联想起许多诗句,或许会让你回忆起儿时听过的故事┅┅因为在人们的眼里,这个字的含义十分丰富,它有时代表着团圆、美满,有时又代表着忧愁、分离,还有时代表着寂寞、凄凉┅┅它就是“月”字。(板书:月)看到它你想起了哪些千古名句或故事呢?(学生自主交流)

  预设:“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查看全文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自相矛盾》教案(精选13篇)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自相矛盾》教案 篇1

  一、教学内容

  寓言二则

  自相矛盾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词,理解“夸口”、“哑口无言”的含义。

  2、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4、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发现,了解什么叫“寓言”,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1、请学生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2、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读文,进行反馈。

  4、学习生字词。

  (1)读词:矛、盾、锐利、坚固、拿、卖、哑口无言

  ①演示象形字“盾”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让学生感到学汉字非常有趣,并指导书写这个字。

  ②让学生把“矛、盾”两个字和“锐利、坚固”连起来说说,进行词语搭配的训练,鼓励学生求异表达。

  ③用上“矛、盾、锐利、坚固、拿、卖”这些生字词,围绕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进行连词成句的句子训练。

  ④通过选择,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哑口无言”的含义。

  (三)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

  1、请一个人读故事,其他同学说说他是用什么语气来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

  2、有层次的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查看全文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陶校长的演讲》教案(通用15篇)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陶校长的演讲》教案 篇1

  教学要求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109个生字,会认4个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有关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自己、鞭策自己成为习惯。

  4.感受演讲稿的情真意切,乐于模仿迁移运用,体会“学做真人”,交流陶行知其人其事,激情。

  5.学会用“即使……也……”,“既要……也要……”造句。

  教学重点:学演讲,学自励

  问什么为什么问希望怎么办

  教学难点:

  1、真实性、鼓励性、礼仪性

  2、陶行知为什么作这篇演讲,写读后感。

  3、模仿合作写演讲稿,参加演讲赛。

  养成教育训练点:让学生养成说真话,实事求是的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

  1.录音带;配乐背景音乐《钢琴曲》

  2.陶行知资料,“学做真人”演讲稿

  3.话筒,录音机录制磁带,演讲稿四人合作一份。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介绍生平,了解演讲常识,初读知大意。

  教学难点:音:稳韧

  形:堡垒陶炼彼

  义:堡垒、源泉、造福、坚忍不拔、彼岸、鞭策、长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作者的生平。

  4.初读课文,了解每天四问的内容。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了解每天四问的内容。

  教具: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一、板题、交流资料、听范读

  1、板书解疑,陶校长(交流资料)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