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面对自然灾害》说课稿范文
一、说课内容
河北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课《面对自然灾害》。
二、解读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本单元《农业文明的历史发展》、以“农业的历史发展为主线”设计了《我门的衣食之源》、《农业大家庭》、《面对自然灾害》、《考察农业的历史》《蒸蒸日上的新农村》五个主题。第三个主题《面对自然灾害》分为三个小的版块:抗灾保生产、草场的悲哀、生灵的呐喊。主要是通过一些资料图片,了解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极大破坏和危害,体现人类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精神,并懂得合理利用自然条件才是防止自然灾害的最好办法。基于这种认识,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了解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了解人们为了保证农业生产与自然灾害所做的斗争。
能力:在搜集资料,调查中初步形成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人类与自然灾害做斗争的可贵品质,懂得合理利用自然条件的重要性。
其中“了解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了解人们为了保证农业生产与自然灾害所做的斗争;体验人类与自然灾害做斗争的可贵品质,懂得合理利用自然条件的重要性”是重点,因为只有通过了解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了解人们为了保证农业生产与自然灾害所做的斗争,才能懂得尊重劳动者和珍惜劳动成果。才能体会农民的辛勤劳动。而这些仅从书中的几幅图去了解是不够的,必须通过收集大量的资料,然后分析、整理,才能彻底的理解和感悟。所以把“体验人类与自然灾害做斗争的可贵品质,懂得合理利用自然条件的重要性”确定为教学难点。
《品德与社会》第五册《我不耍赖皮》说课(通用14篇)
《品德与社会》第五册《我不耍赖皮》说课 篇1
以生活为本源 以情境为载体 以活动为手段
——
一、 设计理念
意大利诗人但丁有句名言: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对于从事任何工作的任何人来说,思想品德都将是难以忽略的。但是,以往以道德知识的传授与学习为特征的品德教育片面强调品德的内容结构,忽视了品德的形式结构。对道德知识传授的强调、对道德知识的记诵与理解,让我们的学生学习到的只是“关于道德的知识”,并没有直接转化为道德行为。事实上,“儿童学习的内容应该是他们生活中的内容。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
对于《我不耍赖皮》一课的设计,我根据《课标》要求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我努力使教学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在这样的实践体验中,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发,把教学的需求转化为学生的需求。
二、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和社会的实际,我这样设计活动目标:
《品德与社会》四年上《我要攀登》说课稿(精选7篇)
《品德与社会》四年上《我要攀登》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这一课是第二单元“成长不烦恼”的第一课,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到困难是生活中常有的事,在学习他人、总结自己经验后,逐渐掌握解决困难的方法,通过体严、测验、检验自己的结论,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激发学生逐步形成遇到困难勇于挑战的情感态度,培养良好的意志力与耐挫力。
教材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困难,谈一谈自己克服困难的体验,进而来学一学他人的“登山”故事;第二个板块是帮助学生在游戏中树立起我要攀登的勇气和毅力,通过做题测试,对自己的意志力有一个分析、认识,再“对症下药”,设置《“自我命令”成绩记录卡》帮助学生在后续的学习生活中不断训练自己的意志力;第三个板块将克服困难过程中获得的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得出“登山”诀窍。教材结构清晰,内容贴近学生。
根据以上的认识,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整合、编排。第一个板块——生活中处处有“登山”分了三个层次:一是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会遇到困难,二是让学生谈谈自己克服困难的经历——我的“登山”故事,三是让学生了解他人的“登山”故事。鉴于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有重复,所以,我将这两个内容打通,加以丰富。首先让学生通过一个真实的登山录像,认识并理解登山过程会遇到各种困难,理解这里的“登山”并不仅仅指登山,而是比喻的意思,指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在理解“登山”概念后,让学生罗列自己遇到的困难,再说说自己克服困难的体验,教师在倾听学生讲述克服困难的经历时,加以引导,提炼出克服困难的几大要点:决心、信心、毅力、方法等,为第二教时总结“登山”诀窍做好铺垫。第二个板块——他人的“登山”故事。“他人”的概念外延上很丰富,所以,我将教材丰富化,让学生先说同学的“登山”故事,本质上来讲,也就是由己及人;再拓宽到古今中外的名人,以及科学家、奥运健儿等勇敢攀登高峰的故事,激励学生从他们的事迹中汲取克服困难的力量。
品德与社会《我不胆小》教学实录(通用2篇)
品德与社会《我不胆小》教学实录 篇1
[设计理念]:
一、亲近孩子,展现生活。
利用多媒体以及师生间的交流展示生活情景,激活学生真情,把课堂变为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其中感受、体验、提升,在发展中学会生活,建立自信,为他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勇敢的道德品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寓教于动,绽放活力
创设童趣活动,以咪咪的故事导入,激起学生学习与探索的欲望,然后以胆小国里说胆小、动画故事明方法,勇敢王国辨勇敢几个富有层次的童趣活动,激发学生思维,形成品德认识。
三、超越文本,碰撞生成
整合教材内容,把教材作为一个话题展开学习活动。活动中注重自悟与启发统一,努力促进品德内化,挖掘课程资源,有补充有超越。
[活动目标]:
1、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勇敢、坚强、上进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学生不胆小、不娇气,勇敢的行为习惯。
3、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勇敢的具体表现,帮助学生正确区分勇敢与蛮干,初步形成对勇敢的正确的价值判断。
4、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辨析,懂得用不同的方法与同伴交流,逐步培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课件 空白的信心卡。
活 动 过 程
活动(一):童话故事导新课
1、师:与小朋友们一起学习,老师很高兴,瞧,我给你们带来一份特殊的礼物(课件出示:小猫图)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精选9篇)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 篇1
〖本课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和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
2、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帮助他们能够自信地学习、自信地做事,体会因进步带来的喜悦和快乐。
3、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进步不仅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还包含着老师、家长和朋友的帮助,从而知道感激他人。
〖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通过让学生填写一年级的试卷,帮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
2、通过让学生对比现在和以前的作品、作业以及其他的个人资料,感受到自己是在不断进步的。
3、通过教师、家长的鼓励,使学习较差的学生也明白自己在这几年的学习当中也在不断进步。
4、在第一、第二环节的基础上,开展“登上进步快车”的活动,使每位学生都去寻找自己的进步之处,树立自信心,体验进步带来的喜悦和快乐。
5、开展“叠幸运星,存放愿望瓶”活动,让学生写出自己对未来有哪些期盼,使学生确定努力的方向,并为此而不断地努力。
〖实施过程〗
(一)展开活动,揭示主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试卷,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吧!
(教师发试卷,学生拿到试卷后开始做题。)
师:大家做得真快呀!同桌之间交换一下试卷,互相订正,看看大家的成绩如何。
(订正答案,统计成绩。)
(实物投影出示:一位学生在一年级时答的同样的试卷。)
师:咱们再看看她现在做的这份卷子。
(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显示两份卷子)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通用4篇)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 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会有自己的不足。
2、懂得取长补短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3、主动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并学会辨别什么是真正值得学习的。
重点、难点
重点:
1、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的道理。
2、懂得取长补短的重要意义。
难点:真正地学会取长补短。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反映几种小动物优势和不足的图片。
2、学生课前观察自己身边的小伙伴的长处。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教师出示课题,解释“取长补短”的含义。
二、教学“骆驼和羊”
1、学生讲述“骆驼和羊”的故事。
2、师:羊和骆驼谁的本领大?学生讨论交流,允许学生脱离图画的意思,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来回答。
3、教师小结:羊和骆驼都有自己的优势,其实其他的动物也是这样。
4、小组交流:老虎、乌龟和兔子的长处和短处各是什么?
5、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动物的长处和短处。
三、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1、师:人比动物聪明多了,我们可以用梯子上树,可以用船过河,但是,我们每个人还是有自己的短处,你知道自己的短处吗?
2、学生思考:填写“我的长处和短处”
3、全班交流,教师注意评价。
四、向榜样学习
1、每个人都难免有自己的短处,认识到了自己的短处后应该怎么办呢?有一个叫项雷的同学,也许会告诉我们答案。
2、学生读故事,小组讨论故事的主题、。
3、教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