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文最新(精选14篇)
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文最新 篇1
一、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1.请学生把书本从13页看到34页,看看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2.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互相补充
3.汇报: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
二、练习
1.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⑴这块草地有一间教室那么大,它一天产生的氧气够3个人用,我们三年级有120人,要多少块这样的的草地?
⑵丁晓林家到学校有450米,他每天上学大约走8分钟,他每分钟大约走多少米?
⑶三年级的225名学生要乘5辆车去春游,如果每辆车坐的人一样多,每辆车应该坐多少人?
2.读题后学生独立思考,这三道题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3.小组讨论: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4.汇报: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5.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把题目的意思弄明白在去做。
三、巩固。
商的位数估算的结果准确值
四、作业
36页2、3题。
(一)复习:
1.估算:
2.解决问题:
有62棵树,三年级5个班去植树,平均每个班种多少棵树?还剩几棵树?
(二)练习:
1、第4题:是四则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练习。第4题采用竞赛计时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一种激励的氛围种提高计算能力。
2、第5题:提醒学生看清题意,逐以带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3、第6题:
是计算在解决问题种的应用。而这题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练习时,要让学生独立读懂题意,会从图中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合理进行解答。
待学生完成后,让自己对所列出的列式作出口头表达解释,这样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
三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3篇)
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在测一测、量一量和找一找中认识小数,会读、写小数,了解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小数的产生过程,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及用小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能正确区分整数和小数,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感受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米尺、准备一些有单价的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生活感知,引出小数
师:同学们,你们都去过超市吗?张老师星期天也去了超市,带来了这些商品,请看。学生仔细观察。
出示各种商品的价格,学生试读。
师:这些数你们见过吗?是什么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小数(揭示课题认识小数)
二、主动探究,理解小数
(一)动手实践,借助长度单位初步认识小数
1、师:现在我们来找一找身边的小数,好吗?你认为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课桌面的长与宽比较合适?请同学们两人一组,拿出米尺,测量一下。
学生先分组测量,记录数据。
2、师:5分米和4分米如果用米作单位可以怎样表示。(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5/10米、4/10米)
3、师说明5/10米还可以写成0。5米,读作零点五米。0。5读作零点五。(师适时板书)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指导小数点的写法。
师:4/10米也可以怎样写呢?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
三年级数学教案集锦(精选13篇)
三年级数学教案集锦 篇1
一、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1.请学生把书本从13页看到34页,看看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2.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互相补充
3.汇报: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
二、练习
1.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⑴这块草地有一间教室那么大,它一天产生的氧气够3个人用,我们三年级有120人,要多少块这样的的草地?
⑵丁晓林家到学校有450米,他每天上学大约走8分钟,他每分钟大约走多少米?
⑶三年级的225名学生要乘5辆车去春游,如果每辆车坐的人一样多,每辆车应该坐多少人?
2.读题后学生独立思考,这三道题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3.小组讨论: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4.汇报: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5.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把题目的意思弄明白在去做。
三、巩固。
商的位数估算的结果准确值
四、作业
36页2、3题。
(一)复习:
1.估算:
2.解决问题:
有62棵树,三年级5个班去植树,平均每个班种多少棵树?还剩几棵树?
(二)练习:
1、第4题:是四则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练习。第4题采用竞赛计时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一种激励的氛围种提高计算能力。
2、第5题:提醒学生看清题意,逐以带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3、第6题:
是计算在解决问题种的应用。而这题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练习时,要让学生独立读懂题意,会从图中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合理进行解答。
待学生完成后,让自己对所列出的列式作出口头表达解释,这样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
三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4篇)
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为了更好的将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网小编与大家分享三年级《认识分数》数学教案,希望大家在学习中得到提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4、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结合平均分,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从而达到初步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1、使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2、利用实物操作、图形直观等手段,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探索新知。
教学过程:
(请你用数学语言来描述一下今天听课的老师。)
一、基本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一份或涂色部分。
平均分2份 (为什么是 ,而不是 ?引导学生体会
4份 平均分的份数与分母的关系。)
2.请你说一个分数,它表示什么意义?
看来大家已经掌握了不少分数知识,知道把一个物体平均平成几份,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分数”。(板书)
二、思考实践,探究新知。
1.出示4个蛋糕情景图
①初步感知,认识整体的
(师出示1盒蛋糕)这是什么?有几个?可以看成是一盒蛋糕。现在把这一盒蛋糕要平均分给4个同学。你有话想说吗?(鼓励学生发表意见)
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11篇)
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 篇1
【教学目的】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像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所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难点】
能根据一定的指令正确搭出立体图形,能正确运用上、下、左、右等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过程】
一、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通过多媒体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老师说明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指令有:“横着摆2个”,“左侧正方体上方竖着摆3个”,“在最右侧的正方体的前面放一个”等等。
3.学生同桌间游戏。可以让一位学生发出指令,另一位搭立体图形,然后交换。
4.学生交流。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二、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要求学生通过尽可能少的提问来搭出正确的立体图形。
提问:你搭的立体图形用了几个正方体?从正面看是几个正方形?
回答:用了3个正方体,从正面看是3个正方形。
提问:从侧面看是几个?
回答:2个。
提问:上面的方块在左边还是右边?
回答:右边。
是这个图形。
三、操作活动三
教师讲解三视图,让小组学生根据三视图信息完成立体图形的搭建。
最新人教三年级数学下电子教案设计意图模板(精选2篇)
最新人教三年级数学下电子教案设计意图模板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小月。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年份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年份的认识,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重点:探究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难点: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导入新课。
1、交流猜生日
2、导入利用学生的生日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观察、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图片师:大家一起看看这些有意义的日子发生在什么时候?(出示主题图,播放课件第2张到第5张。)
A、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
B、谁也无法忘记20xx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一刻。“中国赢了!”“北京赢了!”一刹那间,就如一个喜炮炸响了,撼人心魄的欢呼声淹没了天安门广场所有的一切。
2、你还知道哪些有意义的日子呀?
师:记住这些有意义的日子时我们用到了什么时间单位?
生:年、月、日。
3、认识年历卡
师:那么年、月、日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这里有一张20xx的年历卡,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年历卡,然后在小组内完成下面的几个问题。(课件逐一出示问题)
一年有几个月?
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
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4、学生汇报,交流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是怎么填的?(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的操作和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