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精选17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篇1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0页的例2。例2是探究3的倍数特征,教材仍然采用百数表,让学生先圈数,再观察、思考。
(二)核心能力
在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进一步积累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思维活动经验。
(三)学习目标
1、借助百数表,经历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积累数学思维活动经验。
(四)学习重点
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
(五)学习难点
归纳举证3的倍数的特征
(六)配套资源
百数表、计算器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回忆我们研究过的2、5倍数的特征是什么?并能给同学们解释是怎样探究出来的。
(2)自制一张百数表。
(二)课堂设计
1、复习引入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2、5的倍数特征是什么?我们是怎样研究出来的?
学生自由发言,重点引导学生回忆知识形成的过程。
小结:我们是利用百数表,先找数,然后观察、猜想,最后进行验证和归纳,得出了2、5倍数的特征。
师:这节课我们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2、5倍数的特征及探求的方法,唤醒学生的记忆,为探求3的倍数的特征做铺垫。】
2、问题探究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窃读记》教学案例(精选13篇)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窃读记》教学案例 篇1
【教材简析】
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三是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并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使之强化。
【设计理念】
“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是课程标准提出要求。本课教材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女孩“窃书”的经历与感受。目的是激发学生读书的乐趣,养成读书的习惯。教学时,从课文的整体入手,抓住课文记叙的线索,体会“我”“窃书”的感受。边阅读边思考,提出问题,展开对话与交流。重点研读关键的词句,积累与感悟词语的精妙。学习细腻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阅读乐趣,课外拓展阅读,使阅读走向生活,走向孩子的内心。
【教学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活动,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数学交流和数学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难点
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所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 小药箱、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圆锥体和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小药箱、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圆锥体
教学过程
一、 看图导入,板书课题。
(课件2-5出示教学楼的四张图片。)这是哪里?(4人回答)为什么不一样?(1-2人回答)
同学们说对了,因为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观察物体,相信同学们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板书:观察物体)
二、观察物体 探究新知
(一):观察小药箱(教师及学生拿出教具和学具。)
1、请大家拿出小药箱,和老师一样摆放。请你说一说这个药箱有几个面?分别都是哪些面?(指名回答)(1人回答)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2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1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五年一班的语文教学。对于五年级,这个高年段的语文教学与中低年级相比更是有很大的不同,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更侧重于品读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因此,阅读教学要由“诵读”转变为“品读”。教学方法由“教师的教为主”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在半学期来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读书为主”。
一、以学生为主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的主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学起主导作用,教应为学服务。“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提出来,即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从问题开始。每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学生的好奇心,要让学生将学习变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因此,在授课前我先让学生读书自学,提出疑难困惑。然后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组织教学,这样使教学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减少,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增强。
二、以自学为主
让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读书习惯,习惯是人才素质的标志。良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身。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想”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阅读的一种好方法。要求和激励学生质疑,可促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脑子转起来,思维活起来。“学而不思则罔”,要感悟内容,就必须一边读一边想,一边领会一边揣摩。否则读了之后,脑子里只有一片空白,没有什么收获。只有做到了边读边思,读后才有获。同时可培养学生品读语言文字、咬文嚼字,悉心揣摩比较推敲的良好读书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使学生自觉持久地进行阅读实践,并逐步内化成阅读能力。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最小公倍数》教案(通用13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最小公倍数》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公约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借鉴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后面的内容是本课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特色,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变得轻松,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这些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掌握,对于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动手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教学目标:
(体现多维目标;体现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
教学难点:
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精选16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1
【教例】
五年级《再见了,亲人》。
师:谁能说说“雪中送炭”的字面意思?
生:“雪中送炭”说的是在大雪天给人送炭。
生:在大雪天最冷的时候给人送去木炭取暖。
师:请细读课文,说说课文中的“雪中送炭”指的是“谁”在“什么情况下”“送去什么?”
生:朝鲜大娘在志愿军战士战斗了三天三夜,已经饿到极点的情况下,冒着炮火,穿过硝烟,给战士送打糕吃。
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形也是“雪中送炭”,你能说说吗?
生:今年内蒙古地区遭受百年未见的雪灾,在灾区人民生活遇到巨大困难的时候,党和政府及时送去了救灾物资,这就是雪中送炭。
生:我在书上看到,红军过雪山的时候,红军首长把自己仅有的棉衣让给快冻僵的“小鬼”穿,这也是雪中送炭。
师:你们讲得很好。但是,是不是一定要在下雪时才能“雪中送炭”呢?
生:不是的。比如说,一个公司的老板在做一笔生意时,急需20万元资金,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有位朋友及时借给他钱,帮他度过难关,这也是雪中送炭。
生:一天,我把钢笔忘在家里,同学把自己的笔借给我,这也是雪中送炭。
生:我觉得借支笔,这点帮助太小了,算不上雪中送炭,再说忘记带钢笔这也不是什么困难。
师:是呀,那么怎样的帮助才能说是“雪中送炭”呢?
生:应该是很大的帮助。
生:应该是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地去帮助。
师:下面谁能根据刚才的讨论来总结一下“雪中送炭”的意思?
生:“雪中送炭”指的是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地给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