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唐雎不辱使命》教案(精选12篇)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篇1
一、导入新课
在两千年以前,我国历史上出现了诸侯割据、群雄纷争的战国时代,各个国家或者为了使自己更强大,或者为了“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争相养士,利用这些人在内政外交上出谋划策,“扶危持倾”,课文中唐雎这个人物,就可以使我们由一斑见金豹。
二、多种形式读课文,读准字音,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1.齐读(边听边纠正读音)
2.分角色朗读及指导
3.全班分成四组,分角色朗读。
三、解答学生不理解的语旬
四、课外作业
1.书后练习二、三。
2.读《战国策》或有关资料,准备讲故事。
五、板书设计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篇2一、分析唐雎的人物形象,了解写作意图
1.全文采用对话来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把唐雎的话与安陵君的话作比较,看相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采用学生的合理说法)
明确:因为拒绝与秦交换土地,不同的是安陵君对秦王先恭维,后委婉拒绝。唐雎是直接拒绝,态度坚决。
2.唐雎的语言与秦王的语言进行比较。
明确:唐雎是针锋相对,后发制人,着眼点小——刺杀秦王
秦王是前倔后恭,威胁恐吓,着眼点大——进攻国家
3.作者塑造了唐雎怎样一个“士”的形象,意图是什么?
形象: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勇士。
意图:强调“士”对一个国家的重要作用,能“扶危持倾”,能使一个国家“转危为安,运亡为存”。
二、文章写法特点
1.根据课文情节,发挥想像,看课文中可以加上哪些人物和情节?(学生说,老师评点;老师说,学生评点)
人教版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精选2篇)
人教版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1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1、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2、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像对待奴隶一样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每天
二、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1、沛公欲王关中 王:统治
2、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
3、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缟素:穿孝服
4、大楚兴,陈胜王 王:称王
5、范增数目项王。目:示眼色
三、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使天下之主臣服。)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让……称王
2、汗牛充栋 汗:使……出汗
3、齐威王欲将孙膑 将:任命……为将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出师表》教案(精选17篇)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出师表》教案 篇1
教学依据
本文情词恳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叙事,表达流畅而自然,言辞中肯而声情并茂,24出师表(人教版九年级上教案)。开头分析蜀国面临的形势,陈述自己的治国主张;中间回顾往事,追忆诸葛亮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抒发忠于蜀国、忠于刘备父子的感情;结尾时理清君臣职分,表达竭诚图报的心情。
新课标指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本文文质兼美,情理交融,实在不可多得。教学应该通过读、背、悟、思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得到提高。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下语文学习的一大特色,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是有机渗透于阅读教学过程之中的。在学习本课时,还应该结合文章涉及的信息丰富、包含的思想深邃的特点,组织相关综合性学习,合理地将语文学习发散到课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在学习中了解“表”这种文言文体的一般知识;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多层面解读文章,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迁移性阅读的能力;品读语言情感的深切,体会行文构思的明晰的特点;掌握阅读“表”这一文言文体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在读中感知文章大意及内容要点,在读中品味语言情感的深切,在读中质疑探究、迁移发现;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实现师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24出师表(人教版九年级上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精选4篇)
人教版初中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 篇1
一、【说教材】:
1、 教材地位:
《天上的街市》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这单元共五课九篇文章:有童话《皇帝的新装》《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神话《女娲造人》;诗歌《天上的街市》《静夜》;《寓言四则》。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想像丰富奇特,引人遐思。目的是通过这些富于想像力的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像的能力,引导学生憎恶假丑恶,向往真善美。
《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像,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诗歌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我试图加强朗读指导,提高学生朗读能力;通过探究调动学生想像思维。
2、 教学目的:
①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② 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③ 体会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难点是:理解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并形成能力。
二、【说教法】:
1、 结构、层次:从教师教学角度主要设计为六个环节(引导入境—明确目标—指导朗读—提问探究—小结巩固—练习提高)。
2、 思路、理念:
引导入境尽量简洁明快自然得体。
人教版初中语文小石潭记教案优秀范文(通用7篇)
人教版初中语文小石潭记教案优秀范文 篇1
[教学目的]
1、朗诵课文,疏浚文意,落实字词。
2、领略小石潭美景,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的写们:办法。
[教学板块]
走进小石潭——走近柳宗元——写作锻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浯:同窗们,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每一篇漂亮的写景散文,总是寄予着作者深深的感情。今天,让我们——起来学习柳宗元的游记散文《小石潭记》,一同米领略小石潭的景,领会柳宗元的情。(展现课题)
教学板块之一:走进小石潭
走进小石潭之一:我来读一读,想一想
1、同窗们,你们对柳宗元有哪些理解? (多媒体展现文字:a、有关作 者b、背景学问)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简况及被贬的遭遇,理解写作背景)
2、请听课文配乐朗读,留意对照课文听准字音。(多媒体展现文字:诵读课文)
3、齐声朗诵课文。
4、请对照课文注释疏浚文意,划出不明白的字词,分组讨论交流。
5、你以为学习一篇文言文需求控制哪些根底学问?以课文为例来阐明。引导学生学会梳理学问不。(多媒体展现:我的笔记本——文言根底学问积聚)
(引导学生控制文言文的学习办法,学会归因整理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文根底学问)
走进小石潭之二:我来画一画
1、课文为我们描画了一个小石潭,这小石潭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下面让我们一同来观赏同窗们画中的小石潭。(多媒体展现文字:我心中的小石潭)
2、(用实物投影仪将学生的画一幅幅投放出来)请作画者谈谈本人的创作思绪,再请同窗们用1+1+的方式来评画。(一条优点、一条缺陷、一条倡议)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目录(精选3篇)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篇1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目录
第一单元
1、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
2、谈骨气(吴晗) 3、想和做(胡绳)
4、*哨子(富兰克林) 5、*灰姑娘的时钟(角山荣)
第二单元
6、怀疑与学问(顾颉刚) 7、发问的精神(启凡)
8、*论求知(弗兰西斯"培根) 9、*应有格物致精神(丁肇中)
10、*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
第三单元
1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
12、短文两篇(吕叔湘) 论“基本属实” “偃旗息鼓”与“圆满结束”
13、《枫桥夜泊》新解质疑(刘金) 14、*“病从口入”与“食物相克”(黄树则)
15、*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冬明)
第四单元
16、故乡(鲁迅) 17、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18、麦琪的礼物(欧"亨利) 19、*范进中举(吴敬梓)
20、*不朽的失眠(张晓风)
第五单元
21、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22、醉翁亭记(欧阳修)
23、*满井游记(袁宏道) 24、*峡江寺飞泉亭记(袁枚)
25、诗词五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南园(李贺) 梦江南(温庭筠)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己亥杂诗(龚自珍)
第六单元
26、《孟子》二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7、岳阳楼记(范仲淹) 28、*越巫(方孝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