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树》教学设计(精选17篇)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分析
《去年的树》是日本著名童话家新美南吉的一篇广为流传的作品。它讲述了一个凄美的友情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还答应明年春天回来还要给树唱歌。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她四处寻访,问了树根、门先生和小女孩。最后找到被火柴点燃的灯火,唱起了去年的那支歌。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蕴含着守诺言,重情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人文精神。文中角色鲜活感人,语言质朴,耐人寻味,平淡中透者深挚透明的美。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接触了不少童话,但是阅读童话的技巧他们并未掌握。针对本课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预设,努力实现用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
2.初步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
4.多层次品读课文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捕捉人物角色,想象串联画面的方法概括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和懂得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体会人、动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难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揭题
利用歌曲《朋友》引入课题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精选16篇)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文章所讲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讨论、交流等过程,感受课文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珍惜友谊,信守承诺的良好品质,体会人和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谐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趣味以及体会鸟与树的友谊。
【难点】
感受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体会鸟儿对树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时,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讲一讲他们熟悉或喜欢的童话故事,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童话故事的兴趣;另一方面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板书标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读)(一两个即可)
2、学生朗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①写了一只鸟儿为了实现自己去年的诺言,去寻找好朋友“树”并为它歌唱的.事情。②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树与鸟儿是好朋友,鸟儿天天为树唱歌;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鸟儿离开树到南方过冬,答应明年春天继续为树唱歌;第三部分(第5~17自然段)写鸟儿飞回时不见树的踪影,四处寻找,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三)抓住重点,理解道理
1、这篇童话一共有几次对话?怎样通过对话推动故事的发展的?(小组讨论)
明确:共出现四次对话。第一次对话,鸟与树,约定明年春天相见时鸟再唱歌给树听,第二次对话是鸟与树根,鸟向树根询问树到什么地方去了,树根告诉鸟“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了,拉到山谷里去了”。第三次对话是鸟向门打听树的去处,门先生告诉她树根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卖到村子里去了。第四次对话是鸟与小姑娘打听火柴的下落,小姑娘告诉她“火柴已经用光了”,只剩下用火柴点燃的灯光。这四次对话,分别就是本篇童话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精选20篇)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懂本文。
3.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4.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的角色心理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用具:小黑板,课件,录音机,友情卡。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出示课件:师: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大树唱歌呢,大树呢,摇曳着茂盛的树枝……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呀!是吗?
生:是!
师:围绕着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美丽的故事。(出示课题)读!
生:去年的树二、自主读文,初步感知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懂。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你可以一个人读,可以找伙伴读,让我们尽情地和课文交流、对话。看看待会儿你会有哪些收获。开始!(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 汇报阅读收获:生1:我发现了,鸟儿是一只十分守信的鸟生2:我觉得大树和鸟儿真是一对好朋友。鸟儿从南方回来后,发现大树不见了,就千里迢迢来寻找他,通过各种方法,最后找到了树, 树却变成了火柴,最后火柴也被点燃了。生3:这个伐木人真可恶!生4:这篇课文是告诉我们要保护好环境,不要随意砍伐树木。生5:课文告诉我们对待朋友要真诚。生6:我从文中感受到说话做事要信守诺言,答应人家的事要说到做到。 ……… 2、个体质疑→组内探讨→集体释疑师:读了这篇课文,你遇到哪些不懂的问题?生1:为什么把这篇课文取名为《去年的树》呢?而不叫《树》,或《小鸟和树》呢?生2:课文写了哪些内容?生3:为什么树做成火柴,点燃后,鸟儿还会对灯火看那么久,还要唱起那首歌? 生4:鸟儿为什么两次都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通用22篇)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篇1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知道了鸟儿和树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图片)这节课,让我们再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共同见证小鸟和树的那份真挚的友情。
二、演读课文,倾心对话
过渡: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对话来叙述故事的。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用“”找出课文中的四组对话。
1、生汇报所画的四组对话(第一组:鸟儿、大树;第二组:鸟儿、树根;第三组:鸟儿、大门;第四组:鸟儿、小女孩)
2、学习第一组对话
过渡:让我们先来看第一组对话:寒冷的冬天快到了,大树的好朋友小鸟要到南方过冬,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树对鸟儿说……读。
生齐读:“再见了,……”
师:鸟儿回答。
生齐读:“好的,我……“
师:原来她们是在约定明年重逢的事情,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组对话,体会一下当时他们分别时的心情。
指名读(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情感表达出来吗?)或(你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读这组对话呢?(依依不舍、难舍难分、伤心)为什么?)
师:你们在班上有自己的好朋友吗?有的请举手告诉我。(生举手并找到好朋友)
师:那请你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读读小鸟、大树分别时的对话,注意读出他们分别时难舍难分的心情。(指名读)
师:老师发现他读的时候,“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把“一定”读得很重,能告诉我为什么这么读吗?
《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通用12篇)
《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初步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要注意对话环境平等化、对话方式多样化、对话主题深刻化、对话结果个性化。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与教师价值观的导向要有机统一。
【流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媒体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
一只美丽的小鸟站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他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图画呀!今天,让我们来读一个发生在小鸟和大树之间感人的故事。
板书:
小鸟、大树
2、揭题:
去年的树。
二、初读课文、多元对话
1、一读:
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二读:
出示生字词,纠正难读字音。
3、三读:
分5段检查朗读情况。
4、四读:
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学生默读,默读完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有什么问题等等都可以。)
5、小结:
同学们第一次与课文进行亲密的接触,就有这么大的收获了。让我们走进课文,继续深入地读书。也许你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你的感受还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三、演读课文,倾心对话
1、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课文中多次出现了“好朋友”这个词,你能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吗?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及思考(通用14篇)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及思考 篇1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3、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2、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利用插图,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2、看图、说图,你想了解这个小故事吗?
3.揭题:去年的树
(二)、看题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看了课图和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质疑,然后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然后让学生带着有价值的问题读课文。
(三)、带疑初读(整体输入课文):带着以上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同时提出读书要求,在读书的过程中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
(四)、交流初读感受(初步感受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让学生自由畅谈,然后教师做小结。
(五)、精读课文(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课文中多次写到了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那么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确实是好朋友?精读课文,把这些重要的词句画下来。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做上旁注,写出自己的感受或体会。精读后进行第二次交流。
(六)、品读、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让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同学们读得真仔细,让我们继续深入读这些句子,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