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教案集锦(通用12篇)
七年级生物教案集锦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
1、区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实验,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
1、区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教学难点:
1、描述心脏的结构
2、说出血液在循环过程中成分的变化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知道,血液在全身是循环流动的,它为什么不会停息呢?
生:由于心脏的作用。
师:对,心脏就像水泵一样,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推动着血液不停地流动,它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
(二)、进行新课
【展示模型】揭开人体模型的胸腔,慢慢取出心脏,留给学生观察的时间。教师在展示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观察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等(学生认真观察后,会轻松地回答出来)。
【学生总结】人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在左、右两肺之间,形状像桃子,大小与本人拳头差不多。
【结构展示】把心脏模型解剖开,让学生观看。
师:心脏的内部结构到底怎样呢?引入正文。
【观察讨论】看看心脏有几个腔,各腔之间是否相通,壁薄厚有什么差别,连接各腔的血管有什么特点,是动脉,还是静脉……学生们积极地讨论,预习过的能积极带动其他学生参与。
七年级生物教案(精选15篇)
七年级生物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描述细胞分裂的过程。
2、说出细胞分裂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切片、动画尝试解释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提高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对比观察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图片、动画等,提高对比观察、分析思维、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体会观察探究的过程。
【教学重点】
1、细胞分裂的过程。
2、尝试解释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教学难点】
尝试解释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媒体】
自制多媒体PPT课件等
【内容要点】
第3节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
一、细胞分裂的概念
由一个细胞形成两个相似的新细胞的过程。
二、细胞分裂的特点
遗传物质平均分配
三、细胞分裂的过程
1、植物细胞
2、动物细胞
四、细胞分裂的意义
单细胞生物繁殖
多细胞生物生长发育,细胞更新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课题
回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出示人从一个受精卵到成人的图片及数据资料
提问:人从一个受精卵到一个成人,细胞数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细胞通过怎样的生理活动实现数目的增加? 回忆并回答问题
思考,回答
回忆已有知识,为本节课学习奠定基础。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细胞分裂的概念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完善、总结细胞分裂的概念。 观察,概括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概括概念的能力。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范文合集(精选2篇)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范文合集 篇1
一、设计前的思考
我个人认为,不论是哪一章节,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都要以以下3点为依据:1、课程标准;2、学生的身心特点;3、现有的教学条件。课程标准可以给我们的教学设计提供方向;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现有的教学条件则决定了教学的可行性。
在进行教学设计前,要先整体考虑整个章节及与其他章节的联系。本章节光合作用是整个初中生物中很重要的一节。与后面环境保护、生态系统都有紧密的联系,也是高中学习的重点。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本节的具体设计及设计原因
本章节光合作用的主线是:“光合作用的定义——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的意义”,而本节是第4课时,着重解决“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的意义”这2点。在前3个课时,通过对光合作用发展史的学习和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定义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因此,本节应当对前3节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升。本节主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用一个个相衔接的问题将教学内容串联。
1、引入。本节可以采用通过复习的方式引入。对于较好的班级,可以直接向学生提问:通过对前3节的学习,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并可请学生到黑板写出。如果学生水平不够,可以通过: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什么?产物是什么?条件是什么?场所在哪里?将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进行分解,然后再黑板上写出。
2、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的实质有两个:物质转变和能量转化。物质转变学生容易理解,因为前3节课的实验对学生已经进行了铺垫。因此,直接提问:光合作用中,有没有物质的变化?如果有,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反应式学生不难看出。但能量的转化学生理解起来会困难一点。因为能量的守恒定律学生要到初二学物理时才知道。因此,这里设计了一个活动,也通过问题进行:能量有哪些形式?(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回答),学生一般都能答道热能、光能、电能、风能等等,知识面广一点的还能答道核能、化学能等。可以将学生的主要答案罗列在附板书处。接着再问:能量可以传递吗?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吗?问到这个问题时学生的回答有很多,有的认为能,有的认为不能。这是可以举例:如冬天时,比较冷的手放在暖手器上就能感到热,说明什么问题;打开灯,什么能转化成了什么能等,通过一些常见的生活例子,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可以让学生明白:能量有多种存在形式,并且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有了这个知识准备后,在让学生回答:光合作用中,有能量的转化吗?这是学生再来理解光合作用中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就容易多了。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范文汇编(通用4篇)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范文汇编 篇1
一、教材分析
有关开花和结果的知识,在教材中,占一节课的内容,知识高度浓缩,突出了花与果的关系以及从开花到结果的过程。这给教师和学生留下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本课怎样才能突破过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知识概念理论的讲解,而忽视学生的思考与接受,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结论、自己获取知识?在这节课中我认为把握课文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关键。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开花和结果现象比较熟悉,但对花的基本结构以及果实和种子的如何形成知道得并不多,尤其是传粉和受精的过程比较复杂抽象,如果单凭讲解,学生是难以理解的,因此可采用多种方式,例如模型、多媒体课件等,使抽象知识形象化,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另外由于季节原因,找不到正在盛开的桃花,一可以启发学生回忆平时见到的被子植物的花,二是让每生准备一支康乃馨,三是结合教科书以及多媒体课件中展示的彩图进行联想和观察。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标、教材及学生的特点
知识与技能:1、概述花的主要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说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花习惯
重点:概述花的主要结构,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难点: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七年级生物学教案(精选2篇)
七年级生物学教案 篇1
【显微镜操作口诀】(记一记)
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镜筒,细观赏。
看完低倍,转高倍。
九退整理,后归箱。
课堂探究
1、如何区分目镜和物镜?目镜和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有什么关系?
【指点迷津】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目反物正”,即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如何计算?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是 的乘积。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视野中看到的细胞越_________,细胞数目越________)
3、视野中,物象在左上方,你会如何移动玻片,使它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
同方向移动装片(例如:物像偏左,则向左侧移动装片,会把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
课堂检测
引导并组织学生提出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集体分析帮助解决,教师补充并加以肯定。
我的收获
1、显微镜的操作要领
2、计算物像放大倍数
3、物像是倒像,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个数就越少,反之则反。
课后巩固
答案:
课前充分预习课本10分钟,用红笔勾画出重难点知识;独立认真完成导学案,标记疑点。
对照教材图及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和作用。
尝试说出正确的操作步骤,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明确应注意的问题,动手操作并注意观察。
注意规范操作步骤,默记操作要领,通过操作观察,解答问题。
自己动手操作,及时询问老师不懂的地方。
七年级生物《观察植物细胞》说课稿 初中生物植物细胞说课稿(通用2篇)
七年级生物《观察植物细胞》说课稿 初中生物植物细胞说课稿 篇1
观察植物细胞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观察植物细胞》这节课涉及的知识面很广,特别是对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及归纳植物细胞的结构要求很高,历来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新课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对该课的学习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归纳整合能力,这对以后的自主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基于以上教材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能力目标】了解临时装片制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情感目标】通过制作临时装片,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2、难点: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
二、教材处理:
1、学生状况分析: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制作临时装片的一般步骤和对动物细胞结构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练习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以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但同时还要注意制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应及时加以纠正。对制作不成功的同学可以让他们观察其他制作较好的同学的结果或用多媒体展示制作较好的临时装片,让大家共同观看,和自己的做一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1﹚、复习提问,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讲授新课: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功能。﹙3﹚、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4﹚、练习。﹙5﹚、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