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过程

时间:2025-04-05

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xx年无锡市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课教案
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教学设计(第1课时)
                        江苏省天一中学  冯丹沁  -5-31
一、教学目标
(一) 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控制系统的含义。
(二) 熟悉简单开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过程,学会画开环控制系统方框图。
(三)能利用传感器功能演示仪进行开环控制系统的技术试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苏教版《技术与设计2》第四单元“控制与设计”的第二节“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的第1课时。从总体上看,“控制与设计”这个单元按照控制的手段——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这样的思路来组织教材内容。上节课学生已对控制手段、控制应用及传感器功能演示仪的使用有初步了解,下节课将让学生进一步学习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简单的工作过程,因此,本课教学非常关键,是承上启下的核心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除了继续加深对技术与设计的知识深度和技能程度外,更是培养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很好的平台和载体。因此,应多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出发,从实例分析入手,逐步归纳出对控制系统的一般认识,并能对开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方框图进行分析。本课要突出的重点是:对控制系统和开环控制系统的理解、会用方框图描述开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开环控制系统的技术试验能力培养。
本课要突破的难点是开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分析及技术试验能力培养。
三、学习对象

查看全文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及简要实录

适用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

适用单元】《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二章《信息获取》第一节

课程分析:本节要求学生能对信息获取的过程有一个全面的宏观把握,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先要从问题开始,分析信息需求,从而确定信息来源,这是信息获取的前提和基础,然后才是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获取信息。这表明:对信息文化的追求应当最终以流畅地内化为个体自然意识为最高境界。在信息获取的问题上,就是需要能够产生自然而然的信息意识和信心需求,继而引发自觉的信息行为。

本节将这种自然意识转化为线索:确定信息需求→分析信息来源→确定信息获取的方法→评价信息,并围绕这四部分内容展开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归纳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学情分析:这个班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动脑思考,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相互探讨学习的风气较浓,若引诱得当,必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设计理念:根据研究课题“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自主地充满热情地获得知识,从边缘人的地带回到中心地位;教师则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习的促进者,由教学的主角转向引路人。所以拟定的方法是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研讨,以达到彰显个性,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情化信息”向“情化思维”转化,最终实现情思惧得的教学境界。

学习目标:列举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让学生体验信息获取的共同特征、一般规律,使学生能够总结、推导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再进一步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使学生掌握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并分析其原因,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并进行选择。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规划和归纳能力。

查看全文

《设计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

课  题:3-1 设计的一般过程(技术与设计1)

开课人:宁海中学黄敏  地  点:河西金陵中学  年  级:高一(8 )

一、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

(2)知道设计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多个方案。

(3)理解设计过程需要不断优化。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自己参与设计,逐步培养在设计活动中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基本工作程序的积极态度,明确一个好的方案需要经历反复测试和优化

3、教学重点

设计过程中的环节之一 “制定设计方案的步骤”

4、教学难点

制定设计方案过程的设计分析与方案构思;

四、教学方法

教师采用“主导---主体”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利用辅助教学网站进行自主探究,拓展思维,利用网站中的信息提交功能,实时反馈、评价学生的设计方案。教学流程为:“情境导入-----合作探究----交流评价-----总结提升”。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新课

引入

n         展示一组学生设计作品的图片,提出问题:这组图片中的共同点?

n         播放录像,教师说明反映的设计作品测试不是一次性成功,表明是设计一个不断检测优化的过程。

u    观看图片,回答问题,了解设计产品需要用到的材料和设计的创新

u  观看录像,了解设计是一个不断检测优化的过程。

查看全文

教学设计过程的分析

              苏州科技学院数学系98级  武子杰

摘要

教学设计的理论以其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关注。本文从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基于建构主义和认知结构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的分析等方面来探讨教学设计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指导意义,为素质教育的改革实践服务。

关键字:教学设计 自主学习 学生主体 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的理论以其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关注。如何使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被广大的中小学教师所掌握,并为素质教育的改革实践服务,是当前教学设计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的重要课题。

纵观目前国内外教育界对教学设计过程的研究状况,不难发现教学设计本身有一个演变过程,它在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方面发展。深度发展指教学设计过程的某些要素所涉及的研究的深化,这些理论与方法的发展使得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更厚实,可选用的工具更丰富;广度发展指教学设计的程序从初始的媒体观到系统设计观的演变,反映了范式的变化。

一.      对目前教学设计理论的分析

1.  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历程

前面已经提及教学设计本身就有一个演变过程,这里就来探讨一下范式的演变。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希夫曼教授于1986年撰文指出,人们对教学设计的领域有五种见解:即媒体观、初期的系统观、狭义系统观、标准系统观和教学系统设计观。纵观教学技术史,这些观点反映了教学设计从简单到复杂,从片面到完整,从有序到整合的发展,颇有代表性。

查看全文

让学生经历完整的阅读过程——《向往奥运》教学设计(精选15篇)

让学生经历完整的阅读过程——《向往奥运》教学设计 篇1

  让学生经历完整的阅读过程

  ——《向往奥运》教学设计

  福建 林润生设计

  一、竞赛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从电视上、报刊上、还有因特网上,同学们已或多或少地对北京申办、筹办2008奥运会有所了解。这堂课,就先来比一比,看谁对北京申办和筹办奥运会的情况了解得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北京申奥成功的当天晚上,北京城彻夜狂欢,作者肖复兴更是激情满怀。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再把最能表达作者当时感情的句子找出来,反复朗读、体会,并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

  2同学读书、画句、朗读、思考、交流。

  以下语句,要给以适当的指点,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能在朗读中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

  (1)如今,好梦成真,我真的很高兴,很激动。

  (2)我亲身体味到,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3)在熟悉的北京采访自己举办的奥运会,我想会带给我不一样的激情和灵感,写出一点新的东西。我突然涌出这样强烈的渴望,这是很少出现过的。

  (4)那时,我们正在积极申请举办2000年奥运会,站在那里我就在想,快了,快到我们国家也能够承办这样一次美好奥运会的时候了。

  (5)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3.交流感受后,让学生把这些句子连起来反复朗读。

  三、再读课文,加深情感体验

  1 教师:情感来源于生活,作者对北京申奥成功所激发起来的民族自豪感是那么强烈,能深深打动人心,这和他十年体育记者生涯有关,和他对体育、对奥运会的深入了解有关。找出这样的语句,朗读、理解,然后与同学交流。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一是可以联系上下文,二是可以联系搜集到的有关资料。

查看全文

《台阶》教学设计过程(精选12篇)

《台阶》教学设计过程 篇1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 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九亿农民。关心国事就不能不了解一下中国广大的农村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今天,我们所学的《台阶》就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

  作者简介:

  李森祥(1956一 ):衢州人。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1991年调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1986年《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近年来发表小说颇多。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小学老师》被《小说月报》等选载,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

  二、整体把握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渴望受人尊重。

  2、父亲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的捡,一角钱一角钱的攒,终于盖起了新屋。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

  父亲坐在新台阶上感到十分不自在,他衰老了,累垮了。

  4、故事的叙述线索是什么?(台阶)“文眼”是什么?(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三、研读赏析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