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石灰吟》教学设计(精选13篇)

《石灰吟》教学设计 篇1

  一、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2、 能力目标: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知

  同学们,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因此,我们从小一直学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齐读诗题。

  2、提问: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3、简介作者,为理解诗情奠下基础。

  二、看诗句,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或录音读。

  2、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实在不会的则做上记号质疑。

  3、指名读。读出韵味和节奏。

  4、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你展开了哪些想象?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

  (讲解词语时顺便讲“锤”、“焚”的写法,指导写字、描红。)

  5、引导学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

  6、动画显示石灰的形成。

  7、见到此情此景,作者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讨论交流。

  8、再读诗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

  三、朗读指导,领悟诗情。

查看全文

《石灰吟》教学设计(通用15篇)

《石灰吟》教学设计 篇1

  《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课前先学:

  1、搜集有关于谦的资料(老师也做适当的准备,可以准备一些书面资料)

  2、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等。

  一、直接揭题

  1、我们今天将学习一首古诗:石灰吟(师板书课题)

  2、大家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简介于谦。

  (1)学生自己说一说。

  (2)老师做适当小结、概括。

  3、释题:

  (1)看题目你觉得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吗?

  (2)理解“吟”(是一种文体,有赞扬、称颂的意思)

  (3)师小结:这也就是一首赞颂(石灰)的诗。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看看到底赞颂了石灰的什么?

  二、读准古诗

  1、学生自由读一读,老师行间指导。

  2、指名试读,老师、学生相机更正、强调。

  3、齐读

  三、理解诗意、读懂古诗、读好古诗

  【1、2句: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小组交流

  2、师先重点指导“千锤万击”、“烈火焚烧”(主要表现了石灰的制造过程的艰辛、困难重重)

  3、指导“等闲”的意思(结合《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或者《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学生自由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5、这两句是赞颂石灰的什么呢?读了这两句诗有何感受呢?(生自由说说)

  6、那我们应该如何读这两句诗呢?(指导朗读)

  【3、4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查看全文

《石灰吟》教学设计(通用15篇)

《石灰吟》教学设计 篇1

  《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课前先学:

  1、搜集有关于谦的资料(老师也做适当的准备,可以准备一些书面资料)

  2、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等。

  一、直接揭题

  1、我们今天将学习一首古诗:石灰吟(师板书课题)

  2、大家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简介于谦。

  (1)学生自己说一说。

  (2)老师做适当小结、概括。

  3、释题:

  (1)看题目你觉得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吗?

  (2)理解“吟”(是一种文体,有赞扬、称颂的意思)

  (3)师小结:这也就是一首赞颂(石灰)的诗。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看看到底赞颂了石灰的什么?

  二、读准古诗

  1、学生自由读一读,老师行间指导。

  2、指名试读,老师、学生相机更正、强调。

  3、齐读

  三、理解诗意、读懂古诗、读好古诗

  【1、2句: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小组交流

  2、师先重点指导“千锤万击”、“烈火焚烧”(主要表现了石灰的制造过程的艰辛、困难重重)

  3、指导“等闲”的意思(结合《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或者《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学生自由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5、这两句是赞颂石灰的什么呢?读了这两句诗有何感受呢?(生自由说说)

  6、那我们应该如何读这两句诗呢?(指导朗读)

  【3、4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查看全文

《石灰吟》教学设计

《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课前先学:
   1、搜集有关于谦的资料(老师也做适当的准备,可以准备一些书面资料)
   2、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等。
  一、直接揭题
   1、我们今天将学习一首古诗:石灰吟(师板书课题)
   2、大家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简介于谦。
    (1)学生自己说一说。
    (2)老师做适当小结、概括。
   3、释题:
    (1)看题目你觉得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吗?
   (2)理解“吟”(是一种文体,有赞扬、称颂的意思)
   (3)师小结:这也就是一首赞颂(石灰)的诗。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看看到底赞颂了石灰的什么?
  二、读准古诗
   1、学生自由读一读,老师行间指导。
   2、指名试读,老师、学生相机更正、强调。
   3、齐读
  三、理解诗意、读懂古诗、读好古诗
   【1、2句: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小组交流
    2、师先重点指导“千锤万击”、“烈火焚烧”(主要表现了石灰的制造过程的艰辛、困难重重)
    3、指导“等闲”的意思(结合《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或者《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学生自由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5、这两句是赞颂石灰的什么呢?读了这两句诗有何感受呢?(生自由说说)

查看全文

《石灰吟》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2、 能力目标: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知
同学们,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因此,我们从小一直学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齐读诗题。
2、提问: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3、简介作者,为理解诗情奠下基础。
二、看诗句,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或录音读。
2、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实在不会的则做上记号质疑。
3、指名读。读出韵味和节奏。
4、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你展开了哪些想象?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
(讲解词语时顺便讲“锤”、“焚”的写法,指导写字、描红。)
5、引导学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
6、动画显示石灰的形成。
7、见到此情此景,作者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讨论交流。
8、再读诗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
三、朗读指导,领悟诗情。
1、诗中哪些词突出了石灰的高贵品质,我们朗读时应怎么读?
2、再读体会,思考: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想借石灰表明什么样的志向呢?我们该用什么语气读呢?

查看全文

六年级语文《石灰吟》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7篇)

六年级语文《石灰吟》优秀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石灰的特点。

  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

  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

  课前准备:

  学生阅读的资料;PPT。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读题导入,直指所吟事物。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读题。吟,是古诗的一种形式。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的于谦)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二、初读诗句,读出诗歌韵味。

  (一)读出诗的节奏

  1.自由读诗

  石灰,是一种非常平凡的事物,于谦是怎么吟石灰的呢?让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古诗,读四遍。前两遍,读准字音。后两遍,要读出诗歌的节奏,最好读出点诗的韵味来。

  2.多种形式读:

  指名读。

  自由读。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师生对读。

  (二)了解“石灰”其物

  普普通通的石灰,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使于谦为它写下这首诗呢?请同学们听一段介绍。

  师引读诗句。

  采自深山的石灰,一次次被重重地锤击,在熊熊烈火中焚烧,它却看作好像很平常的事。女同学读前两句——

  就算要粉骨碎身,它也完全不害怕,因为它要把清白留存在人间。男同学读后两句——

  (三)初识“托物言志”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