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 教学设计(精选13篇)
钱学森 教学设计 篇1
一、整体把握。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觉得钱学森是个怎样的人?“热爱祖国”
过渡:这一节课,我们就重点品读语言文字,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品读重点句段。
1、我们在描写一个人的时候,通常要描写哪些方面?(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
2、这篇课文重点写了钱学森哪方面?板书“言为心声”看投影。
3、我们说,“言为心声”从钱学森的语言中,我们体会到了他热爱祖国的一片深情。
默读课文,用曲线画出钱学森说的几句话,用横线画出别人说的话。
三、请下面我们就重点来品读文中人物的语言。
*重点句一:(投影出示)
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个别学生读这句话。
(2)学生自读课文第2节,思考: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师从冯卡门——1、投影介绍冯卡门;2、抓住“最”、“最”,说明什么?你能不能用一个成语形容钱学森?冯卡门在别人面前会怎么夸钱学森?3、冯卡门的原话。投影资料拓展:
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富裕的生活会带给你什么?优越的工作条件会带给你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贪图享乐的人会怎么说?一个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的人会怎么说?学生说。言为心声啊!不同的人说出不同的话。
(3)品味这句话,从哪个字或词看出钱学森热爱祖国。为什么?再读这句话。
《钱学森》教学设计(精选13篇)
《钱学森》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加深学生对钱学森的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感受钱学森的爱国情怀,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的辅助,突破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老师知道,同学们很喜欢诗歌,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诗,我们来共同欣赏吧。
2、课件播放,师有感情地朗读。
赶车,赶船, 一回到故乡,就满眼春天。
无语, 无言, 一扑进娘怀, 就泪湿衣衫
留影, 留连, 一跨上故乡, 就恢复了童年…… (《归侨》 作者:青勃)
3、师:诗中的人该是怎样的身份?你体会到一种怎样的感情?让我们带着这些感情,轻声齐读这首诗吧
是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难舍故土。旅居海外的华侨,总有一颗至死不渝的赤子心,一腔汹涌澎湃的报国血。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钱学森》,和这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心灵相约吧。
二.精读课文,感悟情感。
1.有句俗语说:言为心声。学习这篇文章,如果能抓住钱学森的语言来品味,就找到了通向钱学森爷爷心灵的最佳道路。现在,就请同学们细心阅读课文,画出描写钱学森语言的句子,轻轻读几遍。(生读,画,再轻读。)
2.让我们和钱学森第一次心灵交流吧:
大屏幕出示:
尊敬的钱爷爷,美国留学期间,你的刻苦学习,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请问,你这样努力的目的是什么?
《钱学森》 教学设计(通用17篇)
《钱学森》 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读准“恳”、“袒露”、“贡”、“劈波斩浪”等字词,理解文中重点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语言文字,体会钱学森的拳拳报国之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见“自学导航”。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可以尝试先学后教的原则,因此课前设置了自主预习的环节,采取“自学导航”的策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形成新知的认知、心理储备,“学教”统一,让学生把握目标,标注疑点。
一、情境导入
播放音乐:班得瑞《追梦人》。
1.播放音乐(《我的中国心》)
2.导入:这首歌体现了华夏儿女无论身在何方都心系祖国,有这样一位科学家就深深地感动了所有的中国人,“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3.你知道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是谁吗?(钱学森)
4.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友善用脑的教学方法将由压力引起的学习障碍减少到最小程度,因此在课开始时,设计“神奇的音乐”:播放一段与心跳节奏相符的音乐,让学生放松身心,倾听音乐,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预习交流
1.师:昨天我们已经回家预习过了,请把你的收获和同伴分享一下,小组轻声地交流。
2.交流汇报:学生分小组共享预习收获。
《钱学森》教学设计(通用12篇)
《钱学森》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加深学生对钱学森的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感受钱学森的爱国情怀,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的辅助,突破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老师知道,同学们很喜欢诗歌,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诗,我们来共同欣赏吧。
2、课件播放,师有感情地朗读。
赶车,赶船, 一回到故乡,就满眼春天。
无语, 无言, 一扑进娘怀, 就泪湿衣衫
留影, 留连, 一跨上故乡, 就恢复了童年…… (《归侨》 作者:青勃)
3、师:诗中的人该是怎样的身份?你体会到一种怎样的感情?让我们带着这些感情,轻声齐读这首诗吧
是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难舍故土。旅居海外的华侨,总有一颗至死不渝的赤子心,一腔汹涌澎湃的报国血。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钱学森》,和这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心灵相约吧。
二.精读课文,感悟情感。
1.有句俗语说:言为心声。学习这篇文章,如果能抓住钱学森的语言来品味,就找到了通向钱学森爷爷心灵的最佳道路。现在,就请同学们细心阅读课文,画出描写钱学森语言的句子,轻轻读几遍。(生读,画,再轻读。)
2.让我们和钱学森第一次心灵交流吧:
大屏幕出示:
尊敬的钱爷爷,美国留学期间,你的刻苦学习,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请问,你这样努力的目的是什么?
《钱学森》教学设计(通用16篇)
《钱学森》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能真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科学家钱学森的拳拳报国之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 理清课文的思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文题目
1、 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学森吗?他是个怎样的人?
2、 集体交流课前所搜集到的资料。
二、 初读课文,交流反馈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
4、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理解词语的能力。
三、 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础上理清自然段之间的联系、练习分段;
2、提示学生借助时间词把握自然段间的联系;
3、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段(第1自然段):1955年10月1日,世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乘船驶往香港;
第二段(第2自然段):赴美留学的钱学森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新中国诞生之际,钱学森热切盼望着回国;
第四段(第5、6自然段):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第五段(第7自然段):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钱学森教学设计(精选12篇)
钱学森教学设计 篇1
19 钱学森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会体会钱学森放弃优厚待遇,回国为祖国的腾飞发展作贡献。
2、体会钱学森冲破阴碍,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不断努力献身。
教学用具:挂图、录音机
教学用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设置悬念。
1、揭题谈话,简介人物。
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学森是个怎样的人吗?老师这里有一点资料,请同学们读读。(出示有关资料)
2、设下悬念,为自读作铺垫。
钱学森学什么要放弃在美国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自己的祖国呢?他回国后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哪些贡献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反馈纠错。
1、一读课文。
(1)明确一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检查效果。分自然段检查,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2、二读课文。
(1)提出要求:让学生边读边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能流利地读课文。
(2)检查效果。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理解词语的能力。
3、三读课文。
(1)明确要求: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弄清自然段之间的联系,粗分段落。
(2)检查讨论。指名说说各自然段的意思。
分段,理清课文脉胳。一(1)二(2)三(3~4)四(5~6)五(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