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鸦片战争》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鸦片战争》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
2.掌握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
4.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
5.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对鸦片输入危害、战争原因等分析)。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方法
1.归纳法。像鸦片走私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讲述法。对鸦片战争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讲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及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炮子谣》(节选)
清•陈澧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
1、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史称虎门销烟。它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民族尊严
2、1840年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它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1842年中英签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南京条约》。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封建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第一次较量是鸦片战争。在清战败求和之时清末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这中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
5、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浩劫;在这次战争前后,俄国割战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米,其中《瑷珲条约》是占领土最多的条约,彻底改变了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规定。
6、为镇压太平军,美国政府雇用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太平军在浙江慈溪一战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7、19世纪60年代,左宗棠收复x疆讨伐中亚地区浩罕国的阿古柏,他的军事行动,支援了曾纪泽的外交斗争,迫使俄归还伊犁。为加强西北边疆管理清于1884年,在x疆设行省。
8、1894年7月,日本明治维新后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壮烈牺牲;李鸿章命令北洋舰队避战保船躲进威海卫,使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10、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李鸿章同伊藤博文在马关签订《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中国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它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加深中国民族危机,此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岳麓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1、 近代史的起止时间;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虎门销烟;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或保护通商;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以及鸦片的危害;林则徐虎门销烟,以及意义;虎门销烟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借口和导火线;1840年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英军强占香港岛;关天培、陈化成等英勇抗英以及三元里抗英斗争;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和发动国和原因;火烧圆明园;《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3、外国势力侵略新疆;左宗棠收复和开发新疆;清设立新疆行省;甲午战争爆发;黄海之战与邓世昌抗敌;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中日《马关条约》;中国民族危机的加剧;注意教材中p16面的时局图。
4、义和团在山东兴起;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以及原因;廊坊之战,大沽之战,天津保卫战;中外反势力镇压义和团;义和团运动的功绩和教训;八国联军的暴行;《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5、洋务派,出现时间及其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目的;近代工业的创办;新式海陆军的建立;新式学堂的建立;洋务运动的地位和作用(意义)。
6、19世纪资产阶级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公车上书的内容及意义;百日维新的内容及戊戌政变;戊戌变法的性质及期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意义与教训)
7、武昌起义;兴中会、中国同盟会及中华民工成立的概况和意义;辛亥革命的性质、历史功绩和教训。
8、尊孔复古逆流;陈独秀;《新青年》(《青年杂志》)、《敬告青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提倡学术上“兼容并包”;李大钊、鲁迅、胡适;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影响(意义);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
10、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开始;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地点、口号和要求;五四运动中收的转移和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的取得初步胜利;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五四精神指爱国主义情感和英勇斗争精神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知识点(一)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一课 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绪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3.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p5)
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①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 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以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3.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全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1853年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
第三课 收复x疆
1.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讨伐阿古柏。.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x疆.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左宗棠收复x疆的基本史实:1876年左宗棠进军x疆,1881年中国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x疆设立行省。
八年级上册《芦花荡》第二课时教案分析(通用15篇)
八年级上册《芦花荡》第二课时教案分析 篇1
今天上《芦花荡》第二课时。主要完成分析人物形象,认识人物性格对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品析语言,学习环境描写,认识景物描写对人物性格和情节的渲染作用;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人物和情节的传奇色彩。拓展延伸可以将本文的姊妹篇《荷花淀》印发给学生,指导学生从两文的人物刻画,表现手法,主题表达等方面进行对比阅读,进一步感知荷花淀派作品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当作背景,具有朴素、明丽、清新、柔美的风格。以及洋溢着诗情,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色彩。
本课的重点是人物性格分析,主要通过多方面理解和分析主要人物“老头子”的英雄形象和传奇色彩。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人物形象,我设计了一个补全句子的环节,完成“这是一位 的老人”按照我的预想,这里应该填上能够总体概括人物形象的词语,比如“这是一位爱国的老人”、“这是一位英勇的老人”、“这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老人”等等。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围绕爱国、英勇、传奇这三个总体特点,来展开进一步分析,以“过于自信和自尊”为切入点,来认识人物的“爱憎分明”、“智勇双全”。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来体会他在严峻的形势中,赤手空拳,孤胆深入,从容应对的传奇色彩。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在这个环节的思路并不是像预设那样从整体到局部,而是非常的散乱,直接说了“有勇有谋”,“自信自强”。于是只有顺着学生的思路,先具体后整体了,如此一来,原本设计的由“过于”切入就无用了。于是,索性将计就计,将学生所说的人物性格全部板书,再临时设计问题“在这些性格特点中,哪一个是人物的核心性格特点,对情节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继续引导认识“过于自信和自尊”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过于”的两层含义:一是指自信心和自尊心非常强;另一层是指有点强过头了,低估了敌人的实力,所以间接导致了大菱的负伤。也正是因为大菱的负伤,使老头子非常内疚和自责,进而萌生了复仇的念头,也就有了后面精彩的智灭鬼子情节。因此,“过于自信和自尊”是人物的性格核心,也直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八年级上册《芦花荡》导学案(精选13篇)
八年级上册《芦花荡》导学案 篇1
【教学目标】
1.把握故事情节、人物及环境特征,感受其传奇色彩。
2.揣摩文中“老头子”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
3.学习老头子和大菱、二菱的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品格。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体味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整天神出鬼没地穿越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质供应;手无寸铁的他,还运用自己的智慧,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今天,我们就走进《芦花荡》,去结识这位传奇英雄吧。
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默读全文,按要求复述课文,复述后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1)按六要素进行概括性复述。
(2)创造性复述。以“但有一次,却发生了意外……”开头,复述故事情节的后半部分,即最精彩的部分。
2.讨论:
(1)课文中的哪句话能概括老头子的性格?
明确:“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2)“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正是他的性格造就了他这位传奇英雄,引出了这个传奇的故事。
正是由于他的自信,使他敢于承担起穿越封锁线的重要任务。过于自信使他在送大菱二菱的过程中遭遇了敌人并使孩子受伤。他的自尊使他决心为孩子们报仇进而引发了芦花荡中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