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通用17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能灵活运用本单元研究得出的知识解答问题。
3、 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问:这个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师生一起归纳、整理本单元所学内容。
2.揭示课题。
二.展开
1.求圆面积的练习
先用小黑板出示P27练习1——2再指名板演,
然后让板演者说说计算过程。最后再次复习圆面
积在各种条件下的计算公式:S=πr2=π2
2.综合应用。
投影出示P27练习3~4题,先由4人组成小组
进行讨论,并解答,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
特别要说清思考过程,最后,教师讲解。
三.总结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
四.作业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练习一(2) 课时
教学目标:1.能灵活运用本单元研究得出的知识解答问题。
2.通过图形的组合,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加深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复习
1、什么叫半径?什么叫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
怎样求圆的面积?
二.展开绿色圃中
1.练习。
先指名板演,其余同学各自做在草稿纸上,
然后全体师生共同讲评,指出存在的错误,
尤其是做在草稿纸上的同学一定要自己找出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精选15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 篇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能灵活运用本单元研究得出的知识解答问题。
3、 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问:这个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师生一起归纳、整理本单元所学内容。
2.揭示课题。
二.展开
1.求圆面积的练习
先用小黑板出示P27练习1——2再指名板演,
然后让板演者说说计算过程。最后再次复习圆面
积在各种条件下的计算公式:S=πr2=π2
2.综合应用。
投影出示P27练习3~4题,先由4人组成小组
进行讨论,并解答,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
特别要说清思考过程,最后,教师讲解。
三.总结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
四.作业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练习一(2) 课时
教学目标:1.能灵活运用本单元研究得出的知识解答问题。
2.通过图形的组合,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加深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复习
1、什么叫半径?什么叫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
怎样求圆的面积?
二.展开绿色圃中
1.练习。
先指名板演,其余同学各自做在草稿纸上,
然后全体师生共同讲评,指出存在的错误,
尤其是做在草稿纸上的同学一定要自己找出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4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
2、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是多少。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
(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
(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
(3)一条路,已修了。
(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
(5)甲数比乙数少。
2、口头列式:
(1)32的是多少?
(2)120页的是多少?
(3)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降低了,降低了多少分贝?
(4)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只剩下原来的,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3、你能把口头列式计算中的第(3)(4)题合并成一道题吗?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例4,并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数对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通过课堂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3、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精选12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 篇1
教学内容:课本第6页的内容和练习二的第5—11题。
教学目的:
1、进一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把下面的整数改写成分数。
2=5=14=25=
二、新授。
1、统一计算法则。
(1)到目前为止,你学会了哪些分数乘法的`知识?分数乘整数以及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分别是什么?分数乘分数的法则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2)请你试算一算: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学生边展示计算过程,边阐述理由。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因为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乘分数的法则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因此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可以统一为一条,即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作分母。
2、书写形式。
(1)具体计算时,在碰到整数和分数相乘,可以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直接和分数的分子相乘,不必把整数化成分母是1的分数。
例如:
(2)计算时,也可以不把相乘的两个数改写成分子、分母分别相乘的形式,直接把整数或分数的分子与另一个数的分母进行约分。
例如:
3、做一做。
完成课本第6页下面的做一做题目。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的第6题。
2、练习二的第8题。
3、练习二的第10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练习。
练习二的第5、7、9、11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通用16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 篇1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55页例3及课堂活动第3题,练习十五第8~11题。
育人目标
1.学会借助线段图等方法分析较为复杂的现实问题。
2.能考虑现实情况应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掌握一些策略性的知识。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以及团队协调合作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4.在分摊运费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创造。
5.在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经验,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地分配。
6.经历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性的知识。
学习评价设计
1.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归纳出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方法。
2.运用归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1.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常会出现团队合作的情况。(让学生先简要交流课前了解的信息:人们一起合伙运货、租房等,如何协调付费的.情况。)
2.教师用课件呈现:三人需要用同一辆车运送同样多的货物共需90元,当车走到路程三分之一处,出现甲卸货,到路程的三分之二处,出现乙卸货,到终点是丙卸货。
教师提出问题:他们如何分摊运费?请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可能会提出:
①们运的货物同样重,把运费平均分配。
②尽管他们的货物一样重,但因为他们运的路程不一样。甲运的路程短应该少付,丙运的路程长应该多付。
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精选8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材第57—59页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画圆、剪圆、折圆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圆,发解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以及半径、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作用。
2、在画圆、剪圆、折圆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辨析、概括能力。
3、在活动中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认识圆及其特征,能够正确地用圆规画圆。
教具学具准备:
理解圆的半径的含义及作用。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圆)关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请你们想一想,生活中你们在哪里见到过圆?
师: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播放教材57页主题图)
师:圆把我们的世界点缀得如此美妙、神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身边各种圆形图案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体会到生活与数学密切联系,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圆的欲望。
⊙探究感悟,掌握特征
1.直观感受圆的曲线特征。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发了一个布袋,里面放了一些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卡片,闭上眼睛,你能很快摸出圆吗?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成员说一说。
活动后汇报:你为什么一下就能说出摸到的是圆?圆和我们学过的其他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区别?
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