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般家庭经济相对宽裕,能为孩子提供较好的生活条件。但是若教育不得法,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的习惯。严格地说,行为习惯属于德育的范畴,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人的一生中作用极为重要。”“习惯是人生中最好的引路人。”
那么,现代父母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该如何培养子女的行为习惯呢?
孩子七岁以前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因为此时的孩子可算是“一张白纸”,随你去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正是由于此时的孩子处在教什么有什么的时期,此时打好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对孩子将来有事半功倍之效。
孩子从小应具备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学习习惯——让孩子受益一生
为人父母者,在孩子幼年阶段,不仅要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更要注意激发孩子爱学习、爱看书的兴趣,这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极为有益。据美国教育专家表明,如果在学前阶段,孩子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孩子将来入学后很可能就会学习能力低下,学习兴趣匮乏,跟不上学校学习的进度。那么在孩子婴幼儿阶段,家长应注意发展孩子的哪些能力呢?
第一阶段:零至六周,身体接触。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身体的接触,需要爱和温暖。如果母亲能在这个时候喂养母乳,对孩子笑、说话、唱歌,目光要有接触,更能增加母子间的亲密关系。
第二阶段:六周至五个月,接触环境。继续给婴儿爱和关心,经常拥抱。若婴儿表现出不开心,照顾者要有回应。同时可以让婴儿趴在地上,借此练习抬头及加强视觉能力。在婴儿头部左方距前大约十二寸处挂一个会转动的风车,风车的小叶片涂上不同的颜色,风车转动起来,可以帮助婴儿集中注意力,学习用眼追踪物件,对以后发展阅读能力十分重要。
第三阶段:五个月至两岁,发展智力。多带孩子接触世界,并和孩子分享心得;帮助孩子社交,联系其他孩子的父母,让孩子在一起玩,也鼓励其他孩子和成年人交谈。这些训练,肯定会为您的孩子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有家长认为,培养孩子看书的习惯至少要从孩子认字开始。其实不必如此教条——现代父母讲究的是在孩子幼儿时期开始慢慢培养孩子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由妈妈带着“读”书——妈妈抱着他一起翻看图书,同时讲述书中的故事,使孩子在听的同时,领悟读书的乐趣。据专家介绍,这项活动可早至从孩子一岁前开始。
另外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还可以每天固定一个时间(当然,时间由短到长,考虑到孩子的生理特点),由爸爸或妈妈陪孩子一起看书、讲书,还可以在孩子提出问题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咱们去书里找答案”、“咱们看看书上怎么说”,让孩子产生对书的浓烈兴趣,使读书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总之,幼儿时期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让幼儿能通过点滴培养、训练,养成爱读书、爱学习的好习惯,这对孩子一生都会有影响。
卫生习惯--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环
现代家庭对子女卫生习惯的培养重在两个方面,一是健康的饮食习惯,一是良好的作息习惯。5岁的莉莉是个胖胖的小姑娘,她食欲很好,可喜欢吃的除了零食就是洋快餐。可前不久幼儿园体检,莉莉竟然血色素偏低,是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现代家庭中孩子养得娇,往往是孩子喜欢吃什么就买什么,殊不知这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并无好处。应该注意让孩子从婴幼儿阶段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按时进餐,不暴饮暴餐,少吃零食,不偏食。尤其是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观,让孩子从小形成饮食有节、均衡营养的好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将伴随孩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