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让孩子点燃自己心里的激情呢,其实并不是向家长想象的那样复杂,但是家长也不能盲目的乱用方子。但这种形式的确在不同程度上妨碍和压抑孩子,那么,引导式教育又有什么不同呢?
被动式教育和引导式教育的区别
现在仍有很多父母认为:“我是父母,我就应该教孩子。” 但父母毕竟不是老师,即使想教孩子,孩子也不一定听话。我主办的家庭教育辅导班里,有很多父母都对我这么说过:“我家孩子不管怎么教育都不爱学习。”如果我说:“即使父母不教,孩子自己也能领悟。”他们就会说:“不可能,我不教的话,孩子根本什么也做不了。”很多父母认为,只要父母管教得好,孩子就能变好。
引导式的教育,从一开始就会避免这些,因为它的前提是相信孩子自己的潜能,它只是发现和运用潜能,孩子在这个过程得到的不是压抑,而是尊重和激励。其实每个人都一样,只要有学习的欲望,别人不说也能主动学习。这种欲望就是我们要引导出来的。引导孩子学习的欲望就是妈妈该做的事情。有的妈妈说:要是我不说的话,“都是因为我督促他才学的,他自己才不会主动学习呢。”其实这不过是孩子因为害怕妈妈或是不想挨骂才变得乖一点而已,这种变化不可能延续很长时间。如果孩子没有打心眼里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那么他不爱学习的本性是改不了的。
妈妈是最好的辅导员
“培养能力的行为”叫做引导式教育,实施这种教育的人叫做辅导员。人只要满足以下几个欲望就能自主行动起来。
孩子们都拥有比父母的期待还要高的可能性。作为母亲,你应该成为引领他成功的辅导员。这就好比运动员和教练的关系。运动员为了突破记录不断地练习,教练也希望运动员能取得好成绩,但不能因此就背着运动员跑步。教练背着运动员跑,很可能两个人都倒下。即使是教练背着运动员跑步取得了好成绩,运动员也不会高兴,因为这不是他自己的成绩。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就,人们才会感到喜悦。
“发现孩子的可能性,关注他,并且在需要的时候帮助他。” 就是这种作为辅导员的接近方法使得孩子的才华开花结果。妈妈是与孩子关系最密切的人,所以也应该是最好的辅导员。但一定要记住,主人公是孩子,妈妈的作用就是培养他不怕困难、顽强生活下去的意志,让孩子独立起来。别忘了,父母再爱孩子也不能替他走完人生之路。
支持他还是帮助他
有助于孩子成长的方法有“支持”和“帮助”两种,我们通过下面的假设来看一看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你在路边发现一个人倒在苹果树下,树上结满了果子,但那个人似乎没有力气摘到苹果。如果你不管,他可能会被饿死。那么,你该怎么做?
你首先是摘苹果给他吃。像他这样没有力气或光靠自己的力量无法克服困难的人,我们替他做事情叫做“帮助”。得到了你的帮助,那个人终于脱离了危险,恢复了健康。但以后你该怎么做?继续给他送苹果或食物吗?在某一个瞬间,他会不会反感继续依赖你呢?或者习惯于这种依赖他人的生活,只等着你拿食物给他?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你的帮助,他就无法继续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