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频繁和妈妈们聊到兴兴的作息时间,在此,我把这几年与兴兴一起建立时间体系的心得与大家分享一下。
说到底,其实就是对时间能做到充分利用,这究其根,是专注力的问题,如果一个孩子的专注度够高,那么,他就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也就是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从这个角度谈起,首先要聊聊秩序期。
孩子在2岁左右会出现秩序期,秩序期是孩子形成秩序感的时期,他对于秩序的完美,有着一种近乎顽固的追求,比如,东西就应该放在哪里、哪件事就应该先发生、谁应该做这件事,等等。专家分析,儿童秩序的敏感期呈现螺旋式上升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了秩序的破坏而哭闹,秩序一旦恢复就会安静下来;第二,为了维护秩序而说“不”,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第三,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一切要重新来。如果孩子能顺利通过秩序期,他就能很好的构建自己的秩序感,会认同诸如排队、输赢这种事情,因为原本世界就是按照一定的秩序来运转的。如果,孩子在构建秩序感的时期,被粗暴的打断,他就会秩序出现混乱,认为事情是可以随意改变秩序,比如不排队,比赛一定要赢等等。家长们如何判断秩序期的到来呢?孩子在这期间会有非常奇怪甚至是任性的举动,比如兴兴在秩序期的时候,他每次要尿尿之前,一定要跑到自己的房间去,坐在小板凳上摇摇腿,然后再去尿尿。家里人一开始会着急,担心他尿裤子上,正好这之前我与梅梅聊到这个话题(非常非常感谢亲爱的,给我这么多理论的分析和说明,兴兴的健康成长与你的贡献有很大的关系),于是,我告诉家人不要去干扰他,尊重他的行为。事实上,这段时间迅速就通过了。兴儿的秩序感建立的很好,这一点对于他以后能迅速建立时间体系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有秩序感的孩子,能有条理的安排时间。
接着就是孩子的专注力敏感期,这会出现在孩子的3岁左右。这期间孩子会有一种状态,就是我们惯常说的不愿意理人,其实,这是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他在形成自己的专注力。当然,不同的孩子性格不同,不过总体说起来,孩子在这期间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所谓的不爱招呼人的情况。
有一种情况是很常见,但是对孩子专注力影响很大的。比如孩子正在看书或者做什么事情,老人看到孩子那种可爱的样子,会忍不住过去抱抱,又或者对孩子说:“叫一个……”,这是大忌啊。我在兴兴的专注力敏感期,告诉家里人,不许去打扰他做事情。不过这个阶段确实与我们说的礼貌会有冲突,比如有人来家里,礼貌上是要孩子称呼对方,可是,这就是打扰了孩子。记得有一次一个朋友来我家,她孩子在车上等她,我下去的时候,孩子正在看书,她下意识的让孩子叫我,可以想见,孩子没理我。正好孩子3岁,我给她说:“没关系,不要打扰她,这是对她的礼貌”。那次是朋友过来和我交流育儿心得。
专注力敏感期尽量做到保护孩子,给她一个安静的空间。在专注力敏感期,可以辅以一些条件,比如给孩子提供一个相对固定的游戏空间,例如阳台、自己的房间,孩子如果有一个固定的空间游戏、看书、玩玩具这些,那么,在进入那个场地的时候,他就能习惯的进入一种状态,安静下来做这件事情(这里的安静,是指他能尽快进入做这件事情的状态)。
我当时给兴兴买了工作地毯,他要玩玩具的时候,先把工作地毯拿出来,放在客厅,这么一是地方可以变化,二是我可以更好的和他互动。我可以在客厅一边做我的事情,一边陪着他。3岁左右的孩子,在玩耍的时候,身边有人陪伴着,他会感觉到安定和安全,从而更加容易进入专注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