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顺利渡过入园关(托班)

2019-12-02
您的宝宝上幼儿园了,这是孩子迈入社会的第一步。离开熟悉的家,离开疼爱自己的父母、长辈,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独自融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您的孩子难免会有哭闹和不适应。看着他蹒跚离开您的背影、听着他不舍的哭闹,您肯定有满怀的牵挂和担忧,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地渡过入园这一关呢?您需要配合老师做好心理和物质两方面的工作。
一、心理方面:
1、积极鼓励、培养孩子向往幼儿园的情感。
孩子上幼儿园,家长首先要摆正心态,采取积极鼓励的方法。多给孩子讲讲幼儿园的优点,有条件的还可以带孩子来幼儿园玩一玩,熟悉一下环境,看看大、中班的哥哥姐姐是怎么样玩耍游戏的,让幼儿园在孩子心目中留下美好的印象,同时还可以因势利导,告诉他“这么好玩、这么美的幼儿园,只有好孩子才能来”,从而激发孩子上幼儿园的欲望,培养孩子向往幼儿园的情感。
千万不可采用消极的方法,对孩子许诺这许诺那,好像上幼儿园是受苦。更不可对孩子说: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这类恐吓、威胁的话,要让孩子感觉到幼儿园是一个快乐的地方,是孩子的乐园。
2、学会交往、体会朋友多快乐多。
大多数孩子入园前都是老人或保姆带,缺乏与朋友交往的经验和方法。入园前,家长应有意识的让孩子多与人交往,积累交往经验,入园后,要针对孩子在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的方法,学习怎样友善地对待他人,礼貌地与人交往。逐步培养孩子学会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他的交往能力。让孩子尽快找到好朋友,对同伴产生信任和依赖,体验与同伴在一起的愉悦,从而对班集体产生归属感。
3、充分信任、消除紧张心理。
家庭养育方式的特点是比较自由和散漫的,和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有一定区别,孩子离开熟悉的家,来到陌生的幼儿园,有哭闹现象,这是他对新环境的一种反应。要适应有一定纪律约束的新的集体,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充分信任老师、幼儿园,调整好心态,消除紧张、担忧心理,正确对待孩子的哭闹,采取积极的态度和老师密切配合,正确引导孩子,师、生、家长三方面共同努力渡过这一难关。
切不可一见孩子哭就紧张,甚至对幼儿园、老师产生怀疑和误解,于是便滞留教室不走,陪着孩子,或是站在门外偷看。殊不知这样更容易引起孩子情绪的波动,给老师的工作增加困难。孩子初入园阶段,家长送孩子入园进班后最好尽早离开,不要在幼儿园逗留。一般情况下,有经验的老师能在几分钟内安抚孩子情绪,转移他的注意力。
二、物质方面:
1、学会自理,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新生入园哭闹的原因有多种,但有些是因为生活自理能力跟不上。在幼儿园小朋友都是自己吃饭、上厕所、脱衣、整理床铺、睡觉,独立生活能力差的孩子碰到这些困难,便会哭闹,对幼儿园产生畏难情绪,不肯上幼儿园。所以,入园前,家长应对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教孩子学会穿、脱衣服、鞋,洗脸,自己吃饭、上厕所等,并按幼儿园的作息制度生活,为孩子入园打好基础。入园后,要针对孩子自理能力方面的弱点,如折被、整理床铺、蚊帐等进行训练和强化,让孩子跟上集体的节奏。
2、用品充足,便于更换
 家长可为孩子选择一些合适的、方便活动的衣服。尽量选择底软、轻便的鞋子,不要穿系鞋带的鞋子。准备足够的衣裤放在幼儿园,以备孩子尿裤子、呕吐时更换。9月初可带一些防蚊用品,进入秋冬可带润肤和润唇用品。
      3、勤于沟通,密切家园联系。
初入园时您可将孩子在家的身体状况、饮食、睡眠、情绪、爱好等情况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便于老师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护理,同时要经常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园表现情况,以便配合老师尽快使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