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且
(1) 连词,表并列,又。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 连词,表递进,况且。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君之所知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表判断)
2.疑问句
(1)夫晋,何厌之有(疑问代词“何”,表反问)
(2)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焉”,表疑问)
(3)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焉”,表疑问)
3.省略句
(1)(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主语“烛之武”)
(2)(晋惠公)许君焦、瑕(省主语“晋惠公”)
(3)子犯(晋侯)击之(省动词宾语“晋侯”)
(4)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介词宾语“之”)
(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烦执事(省介词宾语“之”)
(6)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介词“于”)
4.倒装句
(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结构后置)
(2)且贰于楚(于楚贰,介宾结构后置)
(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于郑伯言,介宾结构后置)
(4)夫晋,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
【课堂演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外携带的物品
b.失其所与,不知 通“错”,明智
c.不阙秦,将焉取之 通“缺”,侵损,削减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动词使动用法,使……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阙秦以利晋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d.今急而求子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答案:1.a(使者,出使的人) 2.c(并列连词,又/递进连词,况且)
第四课时
谏太宗十思疏
【重点梳理】
一、文言实词
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2) 形容词作名词。 择善而从之(好的建议)/ 简能而任之(贤能的人)/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重权、重位)
(3) 形容词意动用法。 乐盘游(以……为乐)
(4) 形容词使动用法。 必固其根本(使……稳固)/ 宏兹九德(使……光大)/ 则思虚心以纳下(使……虚)/ 则思正身以黜恶(使……正)/ 何必劳神苦思(使……苦)
(5) 动词使动用法。 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 鸣琴垂拱(使……鸣)/ 何必劳神苦思(使……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