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数教案
2019-12-24长期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常会风闻一些科学发现的幕后新闻,如 dna 双螺旋结构发现中的一些不公正;冷核聚变中违反科学研究常规的近乎闹剧行为; 以及“测不准原理”发现者海森伯与德国纳粹的瓜葛……这些都能在书中找到确切的科学史料。它警示着科学家应该有怎样的道德人格,这在今天的中国科学界尤其重要。那些力图避开同行科学判定却热衷于谋求行政首脑支持与媒体宣传鼓噪的人,总要时不时地推出一场闹剧,名利双收之后偃旗息鼓再无声息,为有识之士所不理、不信、不屑。
科学求真,艺术尚美,《科学是美丽的》书名涉及到一个“科学与艺术”的大问题。此类话题近年来十分热门,著名学府曾为此召开过国际性专题研讨会,科学大师与艺术大师们也曾强强联手出版过大型专题画册,热心人围绕这一交叉领域奋力挖掘,竭力将文章做大做足。只是眼下成果还很有限,多涉及到一些浅层联系,尚未取得深层次的重大突破。由于两者的本质差异,科学与艺术毕竟不存在像“科学与技术”、 “科学与自然哲学”那种直接的血缘联系。
大自然本无所谓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刚孵化出的昆虫“就地聚食”先吃掉母亲的肌体,非洲猎豹扑杀草原上的野牛幼仔, 以及痈疽溃烂、尸身腐败,这都是天经地义的事。它们与绚丽的花朵、多彩的贝壳同在,共同构成了大自然的真实。科学必须真实地反映大自然, 因此它必然受到这种客观性的约束,但科学毕竟属于人类思维的产物,故又有其主观性的一面。正是这种主观性容纳着人们对它的理解、赏鉴与迷恋,作为一种个人感受, “科学是美丽的”正是寓于这主观性层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