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必修一
2019-05-23(强化积累意识,制作词语卡片)
五、速读课文,把握线索,理清思路,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把握线索:
⑴ 给课文每一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两生上黑板板书,其他学生写在练习本上,完成后同桌交流、比较、归纳)
明确:
① 写作缘起,纪念死者。
② 唤醒庸人,牢记血债。
③ 刘和珍概况。
④ 刘和珍遇害。
⑤ 刘和珍遇害经过。
⑥ “三·一八惨案”教训。
⑦ 惨案的意义。
⑵ 合并归纳:表明写作目的的是第一、二部分;追忆烈士和惨案真相的是第三、四、五部分;总结教训和意义的是第六、七部分。(学生概括、展示、交流)
⑶ 默读第一、二部分,思考:作者的笔触涉及哪几类人?作者对每一类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提示:一类是爱国青年,突出了刘和珍;还有其他“四十余被害的青年”;扩大一点是数百死伤者;再扩大一点是请愿的群众。作者对他们的感情是:沉痛地悼念、奉献尊敬。第二类是反动势力,包括段祺瑞政府,“几个所谓学者文人”(或流言家、有恶意的闲人)。作者控诉其暴行,痛斥其无耻流言。第三类是处在中间状态的所谓“庸人”(“无恶意的闲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痛心民族的衰亡和衰亡民族的默无声息的感情,作者渴望并呼唤他们“爆发”。
采取方式:
① 筛选信息。
② 同桌交换意见。
③ 小组讨论。
④ 展示讨论结果。
⑷ 教师设疑:贯穿全文的作者的感情线索可以概括为什么?
提示:悲痛──愤怒──理智的思考。
(学生从文中寻找关键词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