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教案

2019-03-26
1、引导学生找出线索问题一: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的?(注意不能表面化)
明线:促织(虫)
暗线:成名的心理变化:悲---喜---悲---喜2、指名一学生讲故事,(提示:围绕主要情节展开复述,要求简述,不必细枝末节



1、问题一:你最喜欢小说哪部分情节,为什么?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加以说明。2、问题二:同样写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文章《捕蛇者说》,在写法上与本文是否相似?明确:不相似。《捕蛇者说》是从现实的角度来写,“复赋”还比不上捕蛇好,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疾苦,而《促织》是借用了怪诞的、奇幻的想像、虚构的情节,使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解决的矛盾得以解决,它反映的主题更深刻,它的表现形式更具震撼力。3、问题三:能否找出小说两处充满了幻想的情节?那么,你是怎样看待这两个情节?问题一:阅读课文第6、7小节,请问哪些文字“写悲”,哪些文字“叙喜”?出示幻灯片,让学生填上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
 1、问题一:文中写道:“每责一头,辄尽数家家产。”造成这种后果的罪魁祸首是谁?请从第1段和第9段中找出证据。2、问题二:读下面一则与《促织》相关的《骏马易虫》,与课文作比较,有哪几处不同? 宣宗(宣德)酷好促织之戏,遣使取之江南,价贵至数十金。枫桥一粮长,以郡遣觅得一头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跃出为鸡啄食,惧,自缢死。夫归,伤其妻,亦自经焉。(吕毖《明朝小史》) 2、问题三:既然如此,为什么作者给故事安排一个喜剧的结局?请从课文中找出佐证的句子说明。
 请学生归纳主题提问: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把宠物等看得比人的生命还重要的人和事?对此你有何看法?组织交流1、整理文中出现的成语,如“奇货可居”、“奄奄欲睡”“一人飞升仙及鸡犬”,并知其由来。2、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①要求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改写促织的结尾部分,可以写出各自设想的结局。②“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对天子来说,玩物会害民;对我们青少年来说,玩物会丧志。请以“玩物丧志”为题,写篇短文。学生个别朗读这首小诗交流阅读感受学生迅速浏览并思考个别学生口头交流其余学生为主要情节取个标题征虫(起因)----捉虫(开端)----卜虫、得虫(发展)----毙虫(再发展)-------化虫、斗


学生讨论交流、畅所欲言学生回忆并比较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求神问卜得佳虫” “成子魂化成促织”速读课文,找出体现成名心理活动变化的单音词,然后在空格处说出正确的词。学生朗读课文第9段,再对照朗读第1段读后讨论交流学生阅读《骏马易虫》,比较思考学生圈划、交流思考本文的主题联系生活,讨论交流创设情境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