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教案

2019-03-26
(4)介词结构后置句   掭以尖草                   既而得尸于井                                   3、请学生翻译课文重点段落1、找出表示短暂时间的词语:2、整理课文的结构提纲3、抄写课文注释学生回答蟋蟀;促织学生简单介绍作者(可以相互补充)20岁就开始创作《聊斋》;一生遭遇很不幸运聊斋”是作者的书斋名,因此书多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故名“志异”。学生汇报预习工作,并相互纠正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初译文章学生交流、相互解答、补充学生分成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四个小组分工合作,当场整理归纳小组代表然后交流学生翻译自己认为最拿手的一节激发兴趣掌握促织的概念掌握创作者的生平事迹,便于理解作品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帮助学生熟练地通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掌握程度,巩固所学知识第二课时理清文章线索和结构,分析创作意图,情节构思和表现手法;补充点作业,帮助学生拓展知识,进一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二)理清文章情节结构(三)鉴析小说情节(四)赏析文章心理描写(五)理解结尾的处理(六)概括主题(七)拓展思路(八)布置作业出示王安石的《促织》:金屏翠幔与秋宜,得此年年醉不知;只向贫家促机杼,几家能有一絇丝?
解释:帷幔是丝做的,是耗费了劳动妇女无数心血的产物。可是富贵人家“得此”甚易,并且用来做为遮风挡寒的工具,那些醉生梦死的老爷们年复一年安于这种舒适的处境之中,完全感觉不到秋天寒冷的威胁。偏偏就在这个季节,无情的蟋蟀(即促织)却向贫家鸣叫不已,催促他们赶快劳动,却不想想穷苦人家多少门户连“一絇丝”也没有,让他们拿什么去织呢?诗中,诗人借这样一只小小的虫子却把讽刺矛头指向了豪门贵族,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刻同情。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同样题为《促织》的文章,看看蒲松龄笔下的促织是如何牵动主人公一家命运的!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