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青春

2019-03-06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常识,掌握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把握词的内容和写作思路,揣摩词中的意象,体会词的意境。
2、  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赏析诗词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青年毛泽东的伟人情怀,感受词人豪放雄奇的风格。
重点与难点:诗词欣赏与评价。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预习要求:
1、能有感情地朗读全词。
2、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了解青年毛泽东的主要事迹
3、借助注释,读懂词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二、  背景介绍
  
三、     诵读全词,整体感知
1、        听录音
2、        根据节奏提示,齐读
3、        理清思路,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
四、     探究新知
1、   学习词的前三句
a、疏通大意   b、调整词序   c 、初步感受词人形象
2、  赏析写景句
讨论: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从中感受到词人怎样的情感态度?
b、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     c、哪些词具有表现力?
 d、诗人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e、词的寒秋景物有无过去一般旧诗词中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
 3、学习直接抒发作者豪迈情感的句子. 诗人面对美丽壮观的寒秋图,想到了什么?(最后三句)
4、小结:词的上阕主要通过写生机勃勃的秋景,提出了“谁主沉浮”这一重大而深刻的时代命题.可见,写景是为抒情所服务,景为情蓄势.
5、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下阕,思考以下问题:
a、“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b、“峥嵘岁月稠”在文中具体表现在哪里?
c、这些“同学少年”是怎样的一群人?
五、总结全词 
(由学生归纳本词的主题)
七、布置作业:背诵全词。

 沁园春•长沙学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
1.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意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百舸(gě)    橘(jú)子洲    遒劲(强劲有力)
b.峥嵘(zhēng  róng)    携(xié)    遏(è)制
c.漫江(满)    寥(liáo)廊    挥斥(斥责)
d.惆怅(chàng)    稠(chóu)密    辟谣(pì  yáo)
2.下列句子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毛泽东的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豪迈”“雄壮”,这是和诗人的壮阔胸襟相联系的。
b.《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两诗结构相类似,意境相似,都体现了作者开创一番辉煌的革命事业的伟大抱负。
c.毛泽东的诗词为千百万读者所喜爱,是因为其既有着极强的艺术性,也有着深邃的思想内含。
d.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其诗词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1/4